馬來文的naga一字源自梵文,原意是蛇;專有名詞的Naga(那迦)則是指擬人化的眼鏡蛇族,稱為那迦族。馬來文的naga則是龍的意思。蛇崇拜是印度古老的民間信仰。蛇被認為是大海、河流、溪水、水潭及井水的守護者,因此也受供奉為蛇神。
就神話與信仰而言,蛇象徵著永恆的時間輪迴,它能蛻皮,即褪掉死亡之象。印度教的經典,例如《火神阿耆尼往世書》、《賽犍陀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等,都有讚頌蛇神的篇章。
ADVERTISEMENT
【那迦的造型】
印度神話中的那迦,在造型上主要以兩種形象出現:
(1)人頭蛇身、
(2)以蛇的形象出現,蛇神擁有超過一個蛇頭,最常出現的是5個頭或7個頭。
在印度教,蛇也是一些大神的搭配物,即以蛇作耳環、套索、祭祀繩等,例如溼婆Shiva頸項纏繞著一條眼鏡蛇。另外,也常見蛇兜張開,在大神的頭頂上,作為保護傘。
【那迦的來源】
那迦是梵天的孫子迦葉波(Kashyapa)和梵主Brihaspati之女卡杜(Kadru)所生的1000個孩子,其後再繁衍,形成那迦族。印度神話中,半神半魔或半神半人的那迦有邪惡的一面,同時也是天神的化身。黑天大神(Krishna)制服擁有100個頭的蛇魔卡里亞(Kaliya),代表黑天法力高強,象徵正義戰勝邪惡。那迦居住的地宮稱作Naga-loka或Patala-loka,那裡有輝煌的宮殿。
那迦之中著名的例子包括:
蛇王瓦蘇吉(Vasuki):在“乳海攪拌”中瓦蘇吉被當作攪繩,天神捉著蛇尾,另一邊阿修羅捉著蛇頭,雙方左右拉動,把海水攪成乳汁,最終再把乳汁攪成甘露;不論是天神或阿修羅,喝了甘露可以長生不老。
溼舍(Shesha):他是迦葉波和卡杜的長子,也稱作Sheshanaga、阿難達(Ananta),有1000個頭,是毗溼奴大神休息時的守護者。
【那迦與毗溼奴】
根據印度神話,世界會經歷4個時代,即滿分時代Krta、三分時代Treta、二分時代Dvapara、卡利時代Kalpa。世界從創造到毀滅,週而復始地循環。毗溼奴的10個化身會分別出現在這4個時代。
當一個時代結束,宇宙便會消解,回到原初狀態,一切陷入寂靜,只有毗溼奴躺在那迦阿難陀身上,處於瑜伽睡眠之中,飄遊在無限的宇宙之海上。毗溼奴是以那羅延(Narayan)的形象出現,象徵宇宙物質或能量,通過它生命得以獲得新的形式。躺著的毗溼奴,其肚臍蹦出一朵蓮花,蓮花長出梵天(Brahma)。
毗溼奴躺著的那迦阿難達有1000個頭,一般宗教繪畫中以5個或7個頭代表。這個造型是寺廟建築裝飾及宗教藝術中常見的題材,通常以立體雕塑或平面繪畫呈現。
在我國許多印度廟都可以看到毗溼奴躺在那迦身上的雕塑或壁畫。我特別欣賞馬六甲土生印裔村(Kg.Chetti)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也稱作Datuk Chahcar Temple)的雕塑,工藝細緻,色彩和諧。黑風洞的相同題材,工藝略微粗獷,色彩豔麗,對比強烈。
【那迦與乳海攪拌】
至於乳海攪拌的造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吉隆坡十五碑Sri Kandaswamy Temple門塔上的雕塑,天神與阿修羅左右各站一邊,正邪分明。吉隆坡Kg Kasipillay的Shree Lakshmi Narayan Temple屬於北印度風格的寺廟,其門楣上的“乳海攪拌”浮雕則顯得樸實。
在本國的印度廟,也可以看到供奉蛇神,一般常見的是在一塊石頭上雕塑兩條蛇纏繞在一起,形成重複的“8”字形,這個造型代表“無限”。
那迦也有專門的節日,稱作Naga Chaturthi;今年的那迦節是在2024年8月8日,通常印度廟都有祭祀活動。
延伸閱讀: 陳亞才/印度神話與天地創造 陳亞才/乳海攪拌與印度神話中的長生靈藥 陳亞才/印度教中的動物與神祇 陳亞才/跨越時空的神猴──哈奴曼、孫悟空、拉瑪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