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专题

|
发布: 7:00pm 16/01/2024

儿童

网络性骚

儿童

网络性骚

5年近6千童遭網絡性騷 馬數字道德亮紅燈

报道:本报特约 黎添华

近年來,“網絡約會暴力”一詞在中國躥紅,然而,若這個概念早幾年引進在大紅花國度,那或許我國至少能有近6000名兒童免受性騷擾。遺憾的是,我們後知後覺。

因為對網絡教育及社媒禮儀的不普及,我國在2018至2022年之間共有5966名兒童遭受過網絡性騷擾。根據《馬來郵報》報道,這當中5115名是女生,年紀最大才15歲。該報甚至點出,我國平均每3名18歲以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曾在網絡上遭受過性騷擾。

ADVERTISEMENT

新闻专题∕下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WhatsApp也開始做出管制。

但,這僅限於青少年及性騷擾層面,若放諸各年齡層及各種網絡暴行,我國的社媒禮儀及數字道德無疑亮起了紅燈,更令人擔憂的是,相關教育似乎從不在主流與非主流的教育裡頭。

分享色情早安圖及無署名轉載
民眾欠缺社媒教育

當網絡從過去的“非必需品”,逐漸發展成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之際,社媒也成了我們另一生活場景。但社媒場域上的一些行為,如頻密轉發問候圖、廣發圖像互換格式(GIF)、未經同意拉人進群、強制禁止他人發言,甚至在工作群組中聊天等行為,已經對部分人帶來不必要的干擾,更被視為有欠社媒禮儀。然而,更多人忽略的是,有欠社媒禮儀也可能成為有刑事之嫌的行為。

記者在瀏覽多個群組中就發現,一些手機用戶會分享假新聞或煽動性言論,有的甚至轉發女性穿著性感,或半裸的色情早安圖,殊不知這些都是犯法行為。早前,檳城就有公司經理因手機存有色情視頻及照片而被控上庭,最終認罪罰款,這些全都反映了民眾欠缺社媒教育的一面。

新闻专题∕下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孫德俊
孫德俊:不尊重原作者
無署名轉載=公然剽竊

另一個看似不經意,卻嚴重侵犯的行為莫過於“無署名轉載”。長期關注全球科技應用發展的“科技達人”孫德俊就留意到,有些網民在看到好文或美圖後,為了引起關注或點擊,直接在不註明轉載或署名作者的情況下張貼這些圖文,讓人誤以為這是網民自己的原創。

“你可以分享內容,但請尊重作者,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他認為,當社會一味注重流量之際,許多人自然會做出類似行為,但這無疑不尊重知識產權,等同於公然剽竊。

此外,不少網民也會為了流量而在資訊未經證實前就搶先張貼上傳,甚至有者僅擷取片面之詞,創造出蹭熱度的虛假內容。

他舉例,早前印尼禁止網民在社交媒體,如短視頻上進行網絡交易,然而該禁令卻被訛傳成“印尼政府禁止網絡交易”。

“這些不負責任的內容創作者為了流量犧牲公眾知情利益,也助長歪風。但其實內容創造者應當以絕對的專業去交足功課。”

新生代不見得懂社媒禮儀

不難發現,有欠社媒禮儀與數字涵養的不僅是被喻為“數字移民”的樂齡一族,更可能包括了“數字原住民”,即數字時代下出世或學會掌握社媒的新生代,而民眾就算學會了上網,卻不一定懂得社媒禮儀,更不見得具備數字涵養。

新闻专题∕下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蔡熯錕
蔡熯錕:教導社媒禮儀
教育與立法需並行

社會學者蔡熯錕博士也分析,當社媒成了人類另一生活場景之際,任何相關的行為可反映出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的教育程度。

蔡熯錕也是理科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他以性教育為例,我國也是在性犯罪出現多年後才推出了性教育,而且還不是一個獨立的課程。對此,他不意外為何我國目前仍未在引進網絡30年,以及社媒在我國盛行逾10年後推出相應的教育。

他建議,教育部或許可以至少推出一章節來教育學生社媒禮儀。

談到立法部分,他則表示,政府往往會就涉及人身及財物安危時才會立法。再來,由於目前社會的調節機制還不如科技的發展迅速,因此就算認為飽受干擾,但民眾往往會無從下手。

“我們的法令往往還來不及出爐,新的現象就出現,比如,AI相關的法律還未出來,相關的問題就陸續出現。”

早前,藝人孫燕姿的歌聲在AI技術下唱出《挪威的森林》,就因為沒有相應的法令而導致前者,即其公司無從採取法律行動。

新闻专题∕下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鄭榮興
鄭榮興:減少不必要干擾
群組設定規矩 相互提醒

當社媒禮儀欠奉,數字蹂躪成為網絡用戶的一大困擾之際,我們可以怎麼做?

最早推行教育樂齡人士上網的檳州華人大會堂副主席拿督鄭榮興就表示,為了減少群組中不必要的干擾,該組織便約法三章,除了嚴禁群組成員轉發煽動性言論或色情圖文外,也禁止成員分享假新聞。

此外,群組甚至規定但凡有成員生日,管理員會統一發出祝賀,其他人若要個別祝賀可以私下一對一進行,以避免諸多會員的連環祝賀導致重要的組織會務訊息被刷掉。

再來,他也鼓勵社團另設一個純粹供聯誼聊天的群組,讓有興趣的會員選擇性加入,從而避開不必要的疲勞轟炸。

管理員要時時把控監督

“更重要的是,管理員要時時把控監督,其他會員若是覺得有人違例了也可以做出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基於意識到相關問題的嚴重性,社媒平臺開始做出某程度的管制。其中,本報就發現WhatsApp推出了新設定,讓用戶就接收訊息上做出個性化保護措施;更早之前,該平臺也讓用戶做出入群限定設置,即被加入群的手機用戶可以在入群前,自行選擇接受與否,避免用戶被隨意拉進群。

早前,政府也曾建議,若群組成員發佈煽動性言論或假新聞,管理員很可能將被罰。因此,成員們可以相互提醒與監督,一旦發現不良訊息時提醒管理員刪除,或自行在群組中提出來,要求發佈者刪除。

主張“數子慢活”概念
讓“慢”成為數字暴行緩衝

孫德俊向本報指出,科技的日新月異其實一直都在改變著人類的行為,其中,快速與方便帶來的便利,就直接左右著社媒用戶的行為。

“我生活在互聯網面世前後的時代,深切感受到兩者的差異在於‘速度’。今天的時間過得比前互聯網時代來得快,後互聯網時代間接地壓縮了我們的時間。”

就此,孫德俊主張“數字慢活”的生活方式,即在網上採取相對較慢的自處方式,一旦網民在貼文、轉發,抑或任何社媒舉動上多了些緩衝,這也能讓我們成為更謹慎的社媒用戶。

“它是一種選擇、一種姿態,讓自己的數字生活更純粹,更有素質。”

尤為一提的是,他強調,網絡是外在的,而身為一個人就必須學會將它內化,而不是怪責網絡的發明。

新闻专题∕下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林炳洲
林炳洲:無需另設規範
提升思辨 應對社媒大環境

對擁有人類學背景的林炳洲博士而言,社媒用戶應該去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來應對社媒大環境,而不是去就人類的社媒行為作出管制。

“我國已經有一系列就煽動性言論、假新聞或色情內容而設的法令,因此無需在社媒上另設規範。”

他指出,網絡不文明現象在亞洲裡幾乎是沒有人去研究的一塊事物,倒是西方有一群人類學家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而大家從來也不認為這類討論存在著“應該”或“不應該”,而是去研究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給予解釋。

他解釋,人和人之間是有著多元性的可能,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日常行為,虛擬世界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更明顯,而人類學家只會研究與解釋,而不是給予批判或作出規範。

再來,一些群組本就屬於某種社會階層人士的,若該群組成員是相對說話較粗俗的一群,我們自然就預計了會出現怎樣的社媒行為,而不是要求這些人為自己改變。

“那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不喜歡,也不屬於這個群體的話,可以選擇離開,就看我們為何選擇留在裡頭?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

“只是我們會顧慮得罪親戚,或有損利益,或少了消息來源等而不退群或吞下不滿。”

若要規範社媒失意義

他希望民眾反思,社媒其實是網民相對更自由的生活空間,甚至彌補現實社會的一些拘束,若還要規範,社媒的存在無疑就失去了意義。

惟他點出,若大家需要一個共識的話,群組管理員可以設下一些條例,並進行管制,而群組成員也可以在出現不滿時站出來反映。此外,他認為,虛擬空間本就相對較難控制,因此網民心智需要更堅強,如此才能更果斷地就自己認為不舒服的行為說不。

“如果你真的不喜歡,也覺得受到干擾或冒犯,其實你可以選擇向管理員反映,再不就選擇退群。這都是你的權利。”

新闻专题∕下篇∕从数码蹂躏检视社媒礼仪修罗场
方國華

結語:
當社媒成為人類生活不可切割的另一場景之際,虛擬空間的言談舉止自然就會被放大、被檢視,甚至還成為大型社交修羅場,然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的現實生活。

遺憾的是,目前相關的討論十分匱乏,西方社會的研究也只能是個參考,無法充分就亞洲的本土性做出更精準貼切的反映。這也是為何,我們學會了上網,卻不一定更文明,擁有了社媒賬號,卻可能只是進入了另一個人際戰場。

正因如此,我們有必要就數字行為與社媒禮儀作出更多的討論,哪怕立場不同,我們也能激盪出新想法,或對此現象獲得更多的解釋與包容。也唯有更多的關注與參與,更多的教育與學習,我們在數字世界裡才能更文明,而我們的現實社會也才能更進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