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已經透過這次選舉“發表聲明”:“臺灣不會宣佈獨立,但也沒準備統一。”
ADVERTISEMENT
2024年被國際媒體稱為全球民主政治考驗年,據估計有近60個國家的40億人,將在各自的“全國選舉”中投票,選舉結果可能會影響未來幾年或幾十年的全球民主政治走向。
剛剛過去的1月13日臺灣總統大選至關重要,因為可能涉及中國以武力收復臺灣,以及美國武力護臺而可能引發的臺海衝突,甚至爆發第3次世界大戰。這或許有點危言聳聽,但已經當上總統的賴清德在選前就表示:“這是全世界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場選舉,這是攸關印太和平與穩定的選戰。”
早在選前,全球主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彭博社……,都大篇幅分析臺灣選舉對國際的重要性,彭博經濟研究以模型預測,萬一臺海開戰,全球必須付出10兆美元的代價,也就是全球1年GDP的10.2%;其中臺灣GDP將受到40%衝擊、中國則為16.7%;當然,美國、東盟……,全球都受累。
接下來,由誰主導立法院?
如今選舉結果底定,主張臺獨的民進黨雖然贏得總統選舉,但卻丟掉立法院61席的多數席次,在113個席次中只勝出51席,比國民黨的52+2席(無黨籍支持者)還少了3席;從總統與立委得票率來看,也分別只獲得40%與39%的民眾支持,這說明了已經執政8年的民進黨的臺獨主張並非臺灣主流民意。
接下來,由誰主導立法院?在臺灣,立法院是負責審查各項法案及中央政府財政預算的機關,除了立法、修憲與預算審查外,還包括重要的人事同意權(亦即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之院長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正副總統彈劾與罷免案提出權;同樣的總統也有權解散立法院,亦即總統於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案後10日內,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總而言之,總統與立法院如果不是由一黨通吃,那麼兩者之間就能有一定程度的制衡。
國民黨(54席)與民進黨(51席)的立委席次都達不到過半的57席,所以只能找民眾黨(8席)合作,共組“立院聯盟”。選前,“藍白”都差點合作了,所以應該是“藍白配”;無奈柯文哲善變(不太堅持原則),而二把手黃珊珊(立法院副院長候選人)與民進黨又走得很近,所以各種變數都有可能,即使合作了,隨時都可能被民眾黨“綁架”。
柯文哲必須珍惜得來不易的支持,否則會步入當年宋楚瑜的後塵。2000年臺灣總統大選,宋楚瑜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獲得36.84%選票,只落後當選的陳水扁2.46%。2001年,親民黨創黨後在他們首次立委選舉中獲得46席(當時總席次225席),曾經如日中天的親民黨如今已泡沫化,何況民眾黨?“政治投機”會使人民厭惡,這是不悖的道理。
面對中國壓力是新政府的挑戰
臺灣的民主選舉,中國一定會講話。果然,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指出,“臺灣地區的選舉”是中國的地方事務,不管結果如何,都改變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王毅還列舉80年前,中、美、英共同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必須將臺灣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條款必須實施。不過還原歷史,當時簽署《開羅宣言》的中國代表,是中華民國政府。
歐盟、日本、英國等國的官方單位,先後祝賀賴清德當選總統,卻引起中國不滿。中國駐歐日英使館分別表態,聲稱祝賀舉動是“干涉中國內政”,違反“一箇中國”原則。
中國駐歐盟使團對外宣稱,“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臺灣地區選舉是中國的地方事務,不容任何外力干涉”。這番話引起臺灣外交部的不滿,立即呼籲北京當局尊重選舉結果,同時面對現實,認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的說法是狂言謬論,還呼籲北京放棄對臺壓迫,唯有如此才能促進兩岸良性互動。
是的,不管臺灣主張什麼或進行公平的民主選舉,中共政權都一定會插上一腳,提醒世界“兩岸統一”是必然的趨勢,是“武統”抑或“和平統一”?什麼時候是統一的適當時機?暫時沒有答案。
是的,中國雖然一直“插手”臺灣選舉,但只要兩岸分治而不統一,民主選舉在臺灣就不會有“全劇終”的一天。
至於臺灣民眾已經透過這次選舉“發表聲明”:“臺灣不會宣佈獨立,但也沒準備統一。”而3黨候選人在選戰中,賴清德未直接回應臺獨主張,何況得票率只有40.1%;侯友宜與柯文哲兩人則表明,一旦當選“不會討論統一議題”。
所以“兩岸統一”一事就交由下一代去解決,中共應該放鬆情緒,別再劍拔弩張,應該把時間用在解決國內經濟、貪腐、火箭軍風波等。如果習近平把“統一”排入他的任內議程,爆發戰爭無可避免。不過,“俄烏戰爭”、“以巴衝突”說明“大欺小”不一定行得通,中共應引以為鏡,何不尊重臺灣的民主政治,看看人家如何進行一場由人民當家作主的選舉。
臺灣大選過後,美國總統拜登除了祝賀也強調:“美國不支持臺獨。”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希望圍繞臺灣的問題能透過對話和平解決,並期待臺灣繼續為地區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新加坡表示,一貫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會在“一箇中國”政策的基礎上,繼續與臺灣發展友好關係。看得出來,大家說話都非常小心。
即使今天是侯友宜或柯文哲勝出,面對中國壓力始終是新政府的挑戰。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小国如马来西亚,不求在大国竞逐中成为主角,但可在夹缝中生存壮大。只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坚持自主,谨记选边是强权的游戏,反之才是小国的大智慧。
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能将关税从单纯的经贸往来升级为政治武器的总统。美国带头对俄罗斯、伊朗、朝鲜的经济制裁或许“师出有名”,但他以保护本土产业为名,向中国强征145%关税,政策很不成熟!
不堪的战略,将全球贸易从自由市场转成罗马斗兽场,接下来他会逼迫各国在中美对立中选边站,对与中国深化合作或中立的国家课以重税,自由贸易沦为冷战工具,全球经济将从报复与恐惧中走向衰败!
《孙子兵法》警示:贸易亦战争,慎用其势
不必引用《孙子兵法》,特朗普的关税策略让人看透,只是棋子在他手上,他有条件任意妄为;甚至把各国前去谈判的“使臣”称为“kissing my ass”(舔屁股、拍马屁),这就是美国总统的水平!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特朗普的谈判与施压手段一日多变、真假难辨,是为诡道!对等关税?他高调施压又突然妥协,对手都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砒霜,但又能奈何?说好听是兵法中所谓的“行兵之际,至于无形”,说难听是地主家没有余粮,找佃农下手。
《孙子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特朗普不是深谙此道,而是胡搅蛮缠的不讲武德,他用145%关税制裁中国、透过施压手段迫使中国盟友选边站,达到外交孤立的目的。这种攻心战略,在华为事件与科技出口管制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孙子有言:“久战必困,穷兵黩武,国之大忌”。特朗普的关税战不必久战就已受创,全球股票大跌,连摩根大通都出面警告,就证明犯了大忌。《曹刿论战》曰:“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如果没完没了,将使美国经济动能减弱、丧失盟友尊重,美国如何伟大?
久战不利,这是东方的智慧,特朗普不会了解,但股票大跌,资产缩水5亿美元,他应该看到了。上网一查,美国总统与内阁官员是可以买卖股票的,只有道德劝说,没有法律规范,所以他多变的关税政策应与操纵金融市场有关。
孙子强调“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胜而不骄,战而不怒”。特朗普恰恰相反,以夸张语言与民族情绪强化贸易政策,将经济对手妖魔化,令谈判失焦,贸易秩序变质。他必将面对美国通胀的恶果。
将关税作为战略武器的手段
在特朗普的思维里,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便是间接威胁美国利益的帮凶。他的逻辑简单粗暴:谁与中国越靠近,美国就对谁下手。他对墨西哥、加拿大与欧盟都曾以加征关税相要胁,逼使他们在华为、5G技术、晶片输出等议题上听从美国立场。
“对等关税”暂缓实施90天?目的有二。其一,缓和美国股市的波动;其二,利用“选边站”的压力,“认清”在未来90天内,各国在中美之间如何权衡利害做选择?所以90天后还会有另外的90天;瞎折腾的结果,将导致全球自由贸易荡然无存,结局会比战争惨烈。
习近平本周访马,大马会否受“连坐”牵连?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大马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密切。中国多年来是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马中双边贸易总额2120亿美元,是马美贸易556亿美元的3.8倍;所以美国凭什么仗势凌人?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马中双方在基建、数字经济、能源与高等教育等领域都有密切合作。习近平访马,包括签订任何合作协议,都是正常的外交关系,我们不必担心会被美国视为“亲中”而招致惩罚,基本国格必须维持。
特朗普思维逻辑不太正常,因为他对盟友也不手软。德国因坚持与中国合作,被威胁征收汽车关税;加拿大因与中国签订高科技合作备忘录,而被纳入贸易监视;澳洲因未全面封杀华为,受到外交打压。
大马在稀土、5G建设、AI研发等“战略技术”领域与中国合作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因此有可能被美国纳入报复名单,面临出口限制、科技封锁。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因为特朗普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特朗普将让“中国更为伟大”
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累计税率已达145%;台湾财经专家谢金河表示,这场关税战没有底线,只看谁能最后倒下?今天全球金融市场已经野火燎原,全世界找不到避风港。
这是一场比底气的关税战争,谁怕股价下跌就是输家。今天,美国人民财富超过50%留在股市,喜欢房地产的中国人,资金在股市的占比可能只有10%。当中国承受145%关税,深圳,上海、香港股市跌幅没有华尔街凄惨;今天深沪股市筹码多在政府手上,跌不到哪里去。
美国股市近几年持续上升,AI浪潮让美国年轻人在股市很活跃,这次特朗普的重拳反伤了自己,股市市值一天蒸发以兆亿美元计。最大市值曾一度去到68兆美元,至上周三已经跌破50兆美元,市值少了18兆美元。
按照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对等关税一年可增加6000亿美元收入;这回股市市值掉了18兆美元,这是30年的关税收入。
美元霸权可能逐渐受到侵蚀,过去美国人挥霍消费,为各国创造顺差,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又拿美元去购买美债,这样周而复始是美元霸权的由来。这回特朗普坚持不能有贸易逆差,减少美元流通,美元有可能被其他货币取代。
最近,中国狂抛美债,持有美债最高部位从1.3兆美元减到最近的7608亿美元,中国带头抛,很多国家会跟进,今年到期的美债将让特朗普束手无策。
特朗普主要对手是中国,但对自己的盟友照样大刀阔斧,这将逼使更多供应链加入中国阵营,包括欧盟。只要这些经济体变成一个内循环,彼此可以撑很久,当美国应声倒下,特朗普将让中国再次伟大,不是美国。
冷战思维难解全球贸易问题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对抗,实际上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全球股市的频繁波动与避险资金的乱窜,便是最直接的证明。
全球化已深度交织,若再以冷战式的“敌我划界”方式处理经贸问题,只会导致各方内伤。特朗普的关税战策略,短期可能赢得国内蓝领支持,但如何解决产业空洞化与贫富差距问题?不是征税就能让“美国伟大”。
《孙子兵法》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贸易战若未具备周全准备与长远规划,特朗普只凭政治情绪勒索,犹如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注定难以善终。
小国如马来西亚,不求在大国竞逐中成为主角,但可在夹缝中生存壮大。只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坚持自主,谨记选边是强权的游戏,反之才是小国的大智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