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尼泊尔移工,很多本地人或许马上联想到保安人员。不论是公寓、住宅花园、公司大楼或商场都常见他们的身影。
在“一起说故事、拍影片!”计划,尼泊尔移工自己掌镜拍摄,内容不再是主流媒体常见的保安或取缔新闻,而是日常生活。他们努力适应马来西亚这陌生环境,偶尔思乡寂寞,甚至面对精神与经济压力。他们诉说的故事是你我都能共情的异乡经验。
ADVERTISEMENT
报道:本刊 白慧琪
图:受访者提供
“我喜欢华人食物、华人,学煮华人食物ok,但是华语很难啊……学马来语学6个月就好了。”大伙听尼泊尔移工拉达(Radha Chaudhary)一说,一起哈哈笑。她是短片《Learning Bahasa Malaysia》的导演、编剧和剪辑,而且在片中饰演主管,说着一口流利的马来语。
她拍摄的故事讲述初来马来西亚的尼泊尔员工不谙马来语,不明白主管交代的任务,因此常被责骂。在朋友教导下,主角慢慢掌握基本的马来语,最后还获得主管的认可。这是“一起说故事、拍影片!”(Storytelling & Video-making Together!)”计划其中一部短片。
“一起说故事、拍影片!”由本地艺术文化组织GAiA Creatives策划,主要策划人是周盈贞(Okui Lala)和符幼明。计划由国际组织“移民发展与平等促进组织”(MIDEQ)支持,并获得本地公民组织“南北倡议”(North South Initiative,NSI)协助,以及吉隆坡GMBB文创园区的Five Arts Centre场地赞助。
MIDEQ关注全球几条移民走廊,其中包括“尼泊尔─马来西亚走廊”。根据MIDEQ简报,自2008年尼泊尔政府开始持续记录,马来西亚一直是尼泊尔移工的首选目的地。根据尼泊尔驻马大使馆在2019年的记录,共有50万尼泊尔人居住在马来西亚。
周盈贞和符幼明说,“一起说故事、拍影片!”计划旨在运用有创意方法连结在马来西亚的一班尼泊尔移工。他们在万宜、巴生和沙亚南等地招募到20名尼泊尔男女参与活动,有的刚来马2个月,有的已长达10年。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每个月的一两个星期天,他们聚集到吉隆坡,参与说故事和影像制作工作坊。
计划分成3个阶段,间中他们逐步建立默契、信任与团队精神。第二阶段,他们分成小组制作了4部5分钟以内的教学短片;第三阶段则是集体创作,在专业摄制团队协助下完成12分钟剧情短片《Pain of Muglan》(远方的痛)。
让移工参与制作,讲他们的生活故事
MIDEQ规定的其中两项活动宗旨是,透过学习新技能实现自我发展,改善移民生活,以及促进移民叙事的改变。周盈贞和符幼明在设计工作坊时考量到,在一般大众主流媒体提及的移工往往是从事肮脏、艰难和危险的3D工作,而且是比较负面的形象。
“所以我们想让他们去讲自己的故事,可能会看到一些比较正面的故事,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他们生活上的细节。”符幼明说。
“其实我也被他们启发。”周盈贞分享,其中一名参与者Khem很认真建议制作教学短片给新来的尼泊尔朋友,例如:洗衣服。难道他们不会洗衣服吗?Khem用马来语向她解释,那些年轻小伙子18年来没自己洗过衣服,又不会使用投币式洗衣机。周盈贞说,这些参与者有了一起制作影片的机会,会想到要提供资讯给自己的社群。
不过,这一组参与者最后拍摄的是《Cook Together Eat Together》(一起煮一起吃),因为下班回到宿舍大家不应该各自滑手机,而是一起分工合作煮东西比较省时省力,大家聚在一起吃也比较开心。其他教学系列的主题还有如何汇钱回国、如何自己剪头发,都是他们自己发想故事、用手机拍摄、扮演和剪接的作品。
他们自主决定完成拍摄目标
符幼明坦言,若从专业角度看可能会觉得这些尼泊尔移工朋友的影片“这样子也可以出街?”,但她认为重点不是品质,而是移工朋友自己决定要讲什么故事,怎么拍、怎么写剧本、要怎么剪接。
过程中,原本来自尼泊尔各地,不同种族,互不相识的移工朋友,分组合作一起讨论、拍摄,成功制作出影片。符幼明认为,除了掌握拍摄技能,过程中的团队精神、默契建立和沟通都是软技能。
“这个过程不像我是一个老板,我叫你今天必须要来上班,你就必须要上班。”符幼明自认作为策划人,他们更像帮参与的移工朋友设定一个目标,让他们集结起来合力完成。但间中他们是自主决定,自己思考用什么方法达成目标,“那种pride(尊严、自豪),我觉得是很珍贵的。”
参与、分享 满足共情需求
“一起说故事、拍影片!”计划为期一年,不只参与者分布雪隆各区,他们也来自尼泊尔各地,包含不同种族。
刚过去的1月5日,其中3名参与者接受本刊线上访谈,时间订在晚上9时30分。他们才结束一整天的工作,吃饱饭冲好凉。隔天清晨四五时,他们又要起床、梳洗和煮饭,乘坐工厂巴士去上班。
访谈使用了简单的马来语、英语,一些深刻的分享则透过其中一名参与者科厦(Rajbanshi Keshab Chandra)协助尼泊尔语、英语翻译。他们分享了参加活动的收获:
●拉达(Radha Chaudhary)
◎来自尼泊尔中西部的蓝毗尼(Lumbini),曾任幼稚园老师
◎2014年来马,在雪州万宜从事电子厂操作员
◎《Learning Bahasa Malaysia》导演、编剧、演员和剪辑
◎《Pain of Muglan》编剧、声演
“当我听到这个活动时就想,可以趁休假时间来认识新朋友,让自己过得更开心,排解忧郁情绪。在这一年当中我最享受的是,所有参与者就像一个大家庭,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也认识策划单位的马来西亚朋友,还学到很多新东西。我把我们制作的影片发给亲友看,他们都称赞我们做得很棒。”
●马赫许(Mahesh Oli)
◎来自尼泊尔卡纳利省西鲁昆县(Western Rukum, Karnali),曾任私立学校老师
◎2007年首次来马,2011年返国,2014年再度来马至今,目前在雪州沙亚南工厂工作。
◎《Cook Together Eat Together》导演、编剧
◎《Pain of Muglan》编剧
“每个星期天是我的休假日,所以每个月我可以抽出一两天出席活动。每次我都很享受参与活动,可以认识新朋友,学习新知识。
印象最深刻的是,拍摄当天我们从上午8时一直拍摄到晚上10时,谁都没有投诉,大家都没有怨言,一心想要尽全力把影片做到最好。另外,我也很喜欢每次工作坊开始前的热身和游戏活动,我很享受。”
●科厦(Rajbanshi Keshab Chandra)
◎来自尼泊尔东部的查巴(Jhaba),原是大学生,碍于尼泊尔工作机会竞争激烈,薪水又低,毅然选择肄业来马就业
◎2014年来马至今,在商店担任收银员
◎在“一起说故事、拍影片!”协助翻译、联络和协调,也是所有影片的字幕翻译者
“主办单位一开始接触,我还以为有机会赚取额外收入,后来才了解是可以学习拍摄影片的工作坊。
很多尼泊尔移工一来到马来西亚还不会马来语或英语,很难和其他人沟通,遇到问题他们往往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变得忧郁。最后我把影片《Pain of Muglan》分享给在尼泊尔的家人,母亲看了后提醒我,如果有什么压力不要憋着,一定要找她倾诉。”
相关稿件: 【移工自拍片/02】自主拍摄灌溉思田 提升精神饱足与尊严 【工程意外中死伤的移工/01】工程意外现场 救难不分国籍 【大型工程基建安全/01】大型基建工程原来是这样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