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海

|

动力青年

|
发布: 12:00pm 19/01/2024

YouTube

小红书

TP值

CP值

流行元素

YouTube

小红书

TP值

CP值

流行元素

【動力青年】被TP值影響的年輕一代 / 你說/我聽見

文桥传播中心供稿

隨著年輕人需要消化的信息越來越多,掀起了一股“”(Time Performance)現象。TP值源於日本,其概念源自(Cost Performance),即性價比,用價錢或性能判斷是否值得。TP值則是形容因網絡普及化、信息流動快速,年輕人想要消化的信息太多,因此使用最短時間換取最大的效益與信息,加快播放速度,快速將影片看完。

於2010年推出倍速功能,讓用戶選擇影片播放速度。根據YouTube 2022年6月的一項調查,除了默認速度,1.5倍速是用戶最常選擇的觀看影片速度,其次為2倍速。即便擁有數項速度選擇,該平臺仍接獲用戶要求,希望增加快達3.5倍速、4倍速的功能。

ADVERTISEMENT

除了YouTube,許多影音平臺如抖音、小紅書等皆推出倍速功能。這種短時間內追求快速、效率的現象,正悄悄地改變年輕一代的思維及處事方式。他們追求新、快、變,而受訪的青少年都認為,他們想要追求、做的事情太多,但時間卻仿彿不夠用——真的這樣嗎?

稍加留意,華人的表達方式常常就是“因為……所以……”——前面先解釋一大串,最後才“說重點”。比如媽媽勸孩子,你這習慣長期下去可能會怎樣,所以,你別這樣,以免……。

可是,受英文教育的正好相反,他們習慣用“所以……因為……”——好了,別囉嗦,說重點吧!我想知道的是,要做什麼、怎樣做,就好了。這種語言上的文化差異,無形中塑造一個人的思維和做事方法。而來到今天,似乎連“因為”也不需要了?——無論什麼文化背景的孩子,快慢之間,可以深究一番。

在這種思維下長大的孩子,當有一天父母申訴身體出狀況,孩子可能就會說,“你們需要錢看醫生嗎?”於是,立刻給你轉了賬——至於聆聽、安慰、疼惜是省略的。而其實,那是父母真心需要的,錢還是其次。

Brocolli ~~女,15歲

省略噓寒問暖,直接說重點

從小,我就觀看各種電視劇。近兩年,我發現自己在觀看電視劇時會加速播放,尤其是沒有演出“重點”的部分,我甚至會直接跳過。對於感興趣的電視劇,我有時也會選擇觀看解說,40分鐘內“觀看”了一套電視劇,對我來說節省了許多時間。

升上中學後,我開始接觸不同的社交軟件,目前最常用的是小紅書、Instagram及抖音。我會與朋友互相分享短視頻,有時也一起拍短視頻後上載到Instagram。近期,抖音推出了“火花”,只要雙方開始聊天便能“點燃火花”,持續聊天則能“累積火花”,我與朋友也會因此儘量在抖音軟件內聊天。透過小紅書,我也學習許多新事物,比如穿搭、化妝技巧、英文單字等。我也會搜尋有名的咖啡館,與朋友相約喝茶。

我若不參與,會讓人覺得很“out”(過時)。班上有些同學因為父母限制而不關注這類,他們會有自己的群體,每天下棋、玩牌,我認為這些活動都很無聊,也不理解他們的話題,彷彿我們分屬兩個世界。

但是,我也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沒有耐心,有時候看到太長的文章會直接略過、家人傳來的語音信息以1.5倍速播放、與他人聊天時也希望對方能省略噓寒問暖,直接說重點。但我朋友也這樣,這有問題嗎?

愛迪生 ~~男生,15歲

時間過得好快,才滑‘一下’手機就必須睡覺了

我有許多社交軟件,如微信、Whatsapp、臉書、Snapchat、Messenger、Telegram、Instagram等等,除了臉書,其它軟件都很常使用。我透過它們與朋友聊天、追流行偶像劇、玩遊戲、搜索減肥方式等,與朋友的話題也圍繞在明星及學校“最熱”的八卦。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手機,我也希望透過手機瞭解更多新事物,包括最流行的歌曲、明星、話題等。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使用最流行的社交軟件,否則就無法融入朋友的話題。有時過於沉迷手機,父母也會阻止;但如今我也會以“使用網絡搜索功課資料”“與朋友討論功課”等作為“藉口”,他們也拿我沒辦法。

雖然長輩常常感慨,我們活在什么都很“快速”的時代,但我認為這也有好處,比如我曾上網,在短短几個小時內學習煮菜、烘麵包等,給我帶來了滿足感。

如果沒有手機,我想我的生活應該也不錯,可能我會更向往接觸大自然,認識不同種類的花草樹木之類的。但如今我的生活已經被“手機”填滿,暫時沒這個必要。

Peach~~女生,17歲

短短几小時學會新事物

我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天忙著上課、補習、打籃球、玩手機。我從小學開始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目前使用多種社交軟件,包括面子書、微信、Whatsapp、Instagram、Telegram、Youtube等。我最常使用的是微信,因為身邊多數朋友都會使用。我們會透過微信聊天,也會在朋友圈分享心情與近況。

相對於“很無聊”的文字,我更喜歡瀏覽圖片或短視頻,最吸引我的是搞笑或有關籃球的內容。有時,刷到感興趣的視頻,其內容也會成為我與朋友的共同話題。一般上,我不會加速觀看視頻,但若視頻太長,特別“囉嗦”,我會選擇“跳過”不看。

對我來說,滑手機並不浪費時間,除了讓我與朋友有更多共同話題,我也透過視頻學習新的生活知識、籃球技巧等;唯一的問題是,我很容易沉溺其中,有時候一滑,數小時就過去了。

我認為時間不夠用,休息時間也不足。每晚,我習慣躺著滑手機,總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才“一下”就必須睡覺了。我認為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手機,如果沒有手機或網絡,我的時間可能都會花在運動上吧!

碎片信息,弊大於利

文:陳珮敏

陳珮敏(註冊輔導員、輔諮系兼職講師)
網絡上有許多創作內容,只需通過一個“懶人包”“精華版”“說戲”“說書”等,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取資訊,這似乎能幫助青少年走在潮流與時事的尖端,為社交展開話題。
 
縱然掌握再多資訊,這些只不過是碎片資訊,不但無法全面瞭解細節並探索資訊的完整性,也無法將資訊完整記錄。處於自我探索階段的青少年,仍在“餵養”階段,受到TP值影響,再加上人工智能的便利,大量碎片資訊湧入,卻猶如海浪,無法停留在腦海中,說穿了,其實就是精而不深、快無印象。
 
現時代,無論是閱讀一本書、觀賞一部電影、聆聽兩分鐘的信息,或許對青少年充滿挑戰,這意味大環境驅使所栽培出來的青少年,既缺乏耐心,不重視細節及過程,也無法好好領受資訊中的其它信息。
 
 
    長輩常常“機不離手”
    會成為青少年的榜樣
 
碎片資訊對青少年而言,像是應付考試或重點溫習確實有利,但對漫長的學習過程卻是弊大於利。其實,除了課本書籍的知識、網絡所取得的資訊外,生活技能、活躍聆聽、研究課題、觀察四周、五官體驗等,都有助於青少年身心靈發展。
 
來到現時代,青少年的成長雖然離不開手機,但不能也不應只有手機。長輩可為青少年設“無手機的時光”,例如當與家人聚餐、外出逛街購物、溫習功課、家庭日等,好讓他們能學習聆聽、觀察及分享。同時,長輩也得以身作則,不是常常“機不離手”,成為青少年的榜樣。
 
在青少年的生活,尤其是週末及假期生活,可多鼓勵他們參加團契、營會、戶外活動、觀看電影等,這有助於他們體驗手機以外的時光,以另一方式讓他們感受世界的美好,刺激五官發展,有助於多方面成長。
 
 
TP值促青少年“捨”與“得”
 
文:江信義
江信義(註冊與執證心理輔導與諮商師、一名父親)
事實上,TP值是向來就存在的現象,並不侷限於現代青少年人,只是隨著網絡越發先進、普遍,這現象因網絡的使用變得更明顯,涉及的群體年齡也越來越小。比如,我在約20年前上大學時,需要同時讀書及做功課,便需要思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收集資料,快速做好功課。
過去,這現象一般也較商業化,就如廣告商要如何在短時間內將信息傳達出來。但來到“人人都是內容創作者”的時代,我們也成了激流的一部分。身為一名父親,我發現自己的孩子在與同齡人交流時,機不離手的情況似乎有嚴重化的趨向。即使是在聚會時,他們會握著手機,刷手機、回訊息、播放歌曲等。
 
以往,我們在青年時期開始,需要衡量所作決定帶來的利與弊,但網絡與社交媒體改變了這模式,讓從小接觸電子產品、社媒的青少年人必須開始作選擇,決定觀看什么內容,才不至於“浪費時間”。
 
網絡世界固然有趣
 但也不能與現實世界斷了線
 
事實上,青少年必須清楚自己上網的目的,是為了娛樂?學習?找資料?目的弄清楚後,便可以分配好時間。TP值的觀念,有助青少年在成長階段中,作對自己有益的選擇——如果一天內只有兩小時滑手機,我會選擇看些什么?若沒有目的,毫無限制沉迷於網絡,一天刷手機10小時,任何內容都看,那TP值的意義也不大。
 
另外,網絡世界固然有趣,但我鼓勵青少年切勿與現實世界斷了聯繫。我曾輔導一名初中生,透過線上打遊戲、買賣賺錢,也受到網絡內容影響,欲輟學學習改造汽車。他的想法受到父母反對,也因此與家人爆發衝突。輔導過程中,我並未否定他的想法,而是鼓勵他找尋更多有關改造汽車的資料,並與家人分享、討論,瞭解自己是否真的有興趣,而不是一頭栽在網絡所呈現的世界裡。
 
有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腦部發展,包括想象力減少,惟加上“速度”要求,青少年會變得更沒有耐心,正規學習上無法專注和溝通,甚至覺得老師教課無法“加快”,很沉悶、無趣。
 
 父母應多陪伴
 才不會把孩子“逼”到虛擬世界去
 
 
若身為父母,也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和手機,與孩子多互動,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旅行,接觸新事物。若是待孩子長大後才這么做,會變得更難“邀請”,有些青少年甚至覺得外面的世界太“慢”,很無聊,寧願在家看手機。
 
此外,父母也可多陪伴、瞭解孩子,當孩子分享網絡上的發現,別一口否定或說起“大道理”,可透過孩子的分享,瞭解孩子所接觸的東西,甚至瞭解現時流行的事物。當父母願意與孩子一起“玩”,便不會把孩子“逼”到虛擬世界裡。
 
若妥善使用手機與網絡,青少年人可以在TP值的影響下,學習“舍”無益內容,“得”有利於身心發展的資訊。手機甚至能成為“鐘點保姆”,在父母忙碌時讓孩子自行學習、娛樂,但我們切勿讓手機成了孩子的“全天保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