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風波中所浮出檯面的問題,並不在於孩子們能否在50分鐘內“搶”到食物;而是這樣安排所導致的現象,是否合理?重點在於行政管理層真的沒有更好的處理方針,更妥當的人流管控嗎?
ADVERTISEMENT
南馬某間中學在統一下課時間後,導致食堂人滿為患,學生買不到食物的問題,掀起了熱議。社交媒體評論區留言者,出現兩個極端。一方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昔日“求生經驗”,認為這不過是磨鍊孩子的一個過程,30年前已是如此,沒什麼大不了。另一方則認為,5000人在同一時段下課,要所有人都在規定的50分鐘內吃飽喝足,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我想先將孩子們在下課時的“求生技能”和“求生能力”撇開不談,單憑邏輯常識來討論。倘若有5000人,同時到一家擁有20個檔口的小販中心用餐,是什麼樣的景象?場面應該很壯觀。我大略估計一下,20個檔口,平均一個檔口需要接待250個人,若這5000人需要在限定的50分鐘內用完餐,再回到公司上班,平均一個人只能在檔口停留12秒,這包括點餐、取餐和付款。前提是這5000人都有小叮噹的任意門,一開門就能抵達小販中心,食用完畢後,再開門就能回到公司上班。試問,可能嗎?合理嗎?
有人說30年前就已如此,是在這種你爭我奪,你推我擠的環境下被訓練出來的。也有人說,孩子們應該要有能力分配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就不至於買不到食物,這根本沒什麼大問題。我個人倒是認為,覺得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就好比新柔關卡的堵塞,幾十年來都是人堵人,車堵車,大家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磨鍊著的,習慣了嗎?習慣了就不是問題,就不需要改進了嗎?
也有人說,現在有四個下課時段,學生只要分配好時間,不要全部在同一時間到食堂去,一定能買到食物。問題是全日制制度下,學生基本上要到下午4點才放學,也只有中午那50分鐘的下課時段才是真正的午餐時間。早上8時50分的那20分鐘和10時30分的那10分鐘的休息時間,拿來用午餐的話,似乎太早。另一個下午1時10分的10分鐘休息,其實也不足以吃午餐。每一天需要這樣如排隊看演唱會一般,似乎不太妥當。
其實,這場風波中所浮出檯面的問題,並不在於孩子們能否在50分鐘內“搶”到食物;而是這樣安排所導致的現象,是否合理?重點在於行政管理層真的沒有更好的處理方針,更妥當的人流管控嗎?
我們自然可以選擇停滯不前,而“磨鍊”永遠都會是最好,也最不會過時的藉口。“讓孩子磨鍊”這一詞,很自然的合理化一切不合理的現象。我想,真正的“磨鍊”,應該是讓學生在一個“合理”的環境下進行的。就好像我們不可能在新柔關卡只開放10個櫃檯的情況下,要求5000人在50分鐘內同時通關,因為這樣的環境根本不合理。
30年前已存在的奇怪現象,一直延續到30年後,問題依舊存在,這究竟是當時的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技能,不懂得提出問題,只能苟且活在權威教育的陰影下,還是現在的學生真的太懦弱?30年前,並不是全日制,高中早上班,初中下午班,人潮已自動分流。早上班學生即便在下課時來不及吃,忍一忍就放學回家了。就算一些時候需要留校,也能在放學後儘快解決午餐。30年前,沒有現在的12層樓大樓,教室較為集中,與食堂的距離也較為靠近。時過境遷,今時不同往日,30年前的一切,又如何能與今日相比呢?
自然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過於草莓族,一點磨鍊一點改變也無法適應。但我認為,所謂的磨鍊,不應該是拔苗助長。孩子在不同階段,自然有不同的磨練。學習的地方,就應該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難到這些弱肉強食,Survival game的磨鍊方式,就是打造世界級華文中學的教育理念嗎?
我不認同將問題放上社媒任由網民公審,社交媒體不是解決問題的地方。但我認為校方有必要正視問題的存在,並積極解決。在硬體建設為限制因子的情況下,或許考慮重啟分開下課的制度,才是上策。我從相關中學網頁截取了他們辦校方針的其中一段:“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加強培訓及提供優質的師資。持續改善,提升管理素質與教學質量。”願與大家共勉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