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22日综合电)气候变迁和全球暖化日益严重,科学家警告,北极圈永冻土正在融化,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长期冰封的僵尸病毒(arctic zombie viruses)终有一天可能大量释出,引爆另一场疾病大流行,其中恐怕还有来自100万年前的病毒,甚至远超人类的30万年历史。
综合ETToday新闻云,2014年,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遗传学家克拉维里带领团队,首次成功复活来自西伯利亚永冻土的病毒,并且证明它在3万年后仍有能力感染单细胞生物。他们去年发布的最新研究中,来自西伯利亚7处不同地点的病毒株能够感染培养皿细胞,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估算,其中最古老的病毒已有4.85万年历史。
ADVERTISEMENT

根据英《卫报》,克拉维里指出,目前人们主要关注可能于南部兴起,然后往北传播的疾病,“相较之下,很少有人关注可能发生在遥远北方,然后往南传播的疫情。我认为这是一种疏忽。那里有著可能感染人类,并且导致新疾病爆发的病毒。”
他谈到自己的研究时指出,永冻土低温、黑暗且缺乏氧气,成为保存生物材料的完美条件,“我们分离出来的病毒只能感染变形虫,对人类没有风险。但是,这不意味著目前被冻结在永冻土里的其他病毒,不可能引发人类疾病。我们的免疫系统可能从未接触其中一些微生物,这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克拉维里也提到,随著北极海冰消失,西伯利亚的航运、交通与工业得以发展,规划中的大规模钻探及采矿作业,将在永冻土深处钻出巨洞,并且大量释放病原体,“矿工会走进去并且吸入病毒。其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EMC)病毒学家古柏曼斯也赞同此观点,“我们不知道永冻土里躺著什么病毒,但我认为确实存在风险,可能有一种能够引发疾病爆发的病毒,比方说一种古老的小儿麻痺病毒。我们必须假设此类事情可能发生。”
古柏曼斯还提到,从人类疾病历史就可以知道,其中一个关键驱动原因,正是土地使用方式的改变,比方说立百病毒是透过遭人类逐出栖地的蝙蝠传染,猴痘病毒则与非洲都市化有关,未来可能也会在北极发生。
如今,克拉维里与其他科学家正与国际教育网络“北极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ctic)合作展开“北极监测网路”计划,试图锁定由古老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与早期案例,并向感染者提供隔离及专业医疗,以利控制疫情,“我们现在正面临著实际威胁,必须准备好应对它。就是这么简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华盛顿5日法新电)根据顶尖科学家发表的一项最新分析,将长期的全球暖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也就是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如今已“不可能”实现。
这项以著名气候学家汉森为首的研究得出结论,地球气候对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敏感度比以前所认为的要高。
汉森和同事们认为,加剧危机的是航运业所造成,阻挡阳光的气溶胶污染最近有所减少。这项研究报告发表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政策》期刊。
联合国气候小组概述的一项气候变化情景,认为到2100年,地球有50%的可能性将暖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汉森周二在简报会上说,这“已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情景”。
曾经是美国太空总署顶级气候科学家,在1988年向美国国会宣布全球暖化正在进行中的汉森说;“现在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了”。
“2度的目标已死。”
反之,他和报告共同作者认为,燃烧化石燃料已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意味着如今肯定会出现加剧暖化现象。
他们预测,未来几年气温将保持在1.5摄氏度或以上,破坏珊瑚礁并助长更强烈的风暴,然后在2045年升至2.0摄氏度左右。
他们也估计,极地冰融化和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将在未来20至30年内引发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关闭。
洋流带给全球各地温暖,也携带着维持海洋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研究报告认为,其终结“将带来包括海平面上升数公尺在内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关闭形容为‘不归路’”。
世界各国在201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气候协定中同意,试图将本世纪末的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以内。
科学家认为,这个临界值对于防止主要海洋环流系统崩溃、北方永久冻土突然融化和热带珊瑚礁崩塌至关重要。
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的数据,过去两年,1.5摄氏度的目标已经突破,尽管巴黎协定指的是几十年的长期趋势。
如果升温幅度达到2摄氏度,影响将更加严重,包括地球冰盖、山地冰川和积雪、海冰和永久冻土将不可逆转地消失。
报告作者们承认,研究结果似乎不容乐观,但他们认为诚实是改变的必要因素。
他们表示:“气候评估不切实际,未能指出当前遏制全球暖化的政策的无能,对年轻人没有帮助。”
他们补充,“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危机不断加剧,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特殊利益问题的地步”,同时也强调,他们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