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為一張新專輯製作了文案,趁著作品發行,決定寫一篇作為紀錄。其實在一年半前,也有幸為另一張專輯製作文案。但究竟一份專輯文案具體是做些什麼,是寫寫文字嗎?總結兩次經驗,我發現若要細究起來,其實還有更多。
ADVERTISEMENT
在過去實體唱片時代,文案,也許是聽眾接觸一張新作品時最快了解的方式。舉例CD包裝上的側標,或再更早的黑膠唱片上所承載的文字,就涵蓋了一張專輯的所有資訊,每字每句都極其珍貴。
只不過,如今網絡時代下,各種資訊垂手可得,文案已不等於流量,甚至有可能拖累流量,被重視的程度已大不如以往,雖然不至於到式微的地步,只不過在用途上,則開始轉向功能化。
我過去完成的兩張專輯作品,分別來自本地民謠歌手Eiva林麗謙的新專輯《慢慢Slow Steps in Chaos》;以及約一年半前檳城創作歌手艸帥的作品《你以為世界都在為你轉著》。先說說兩位。Eiva和艸帥的風格迥異,Eiva熱衷於分享大自然的恩惠,音樂中,常以民謠和傳統樂器為呈現主軸;而艸帥則是一個極低調的人,跟他個性相似,能開創出自己的世界,以獨到的視角剖析社會和人際關係上的微妙之處,編曲也讓人驚歎。
對於我來說,能遇上個性強烈,且音樂形象突出的音樂人,就實在再好不過了。這意味著,我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出音樂人或作品上的“USP”(Unique Selling Point)。這時候,文案已經在腦中有了基本架構,接下來,我通常就會把專輯歌曲完整聽好幾遍,再透過翻閱歌詞,去理解其含義和創作動機。
完成以上兩個步驟,就搞定了95%的文字,最終,就剩下功能面的考量。基於宣傳與其他用途,這時候專輯文案會跟創作者一起finalize,將其調適運用在實體專輯上的介紹、專輯封面設計或發新聞稿等。例如這次在《慢慢》中,設計師擷取了文案中的文字,延伸發揮成設計。
我相信,即使如今在非實體唱片時代,仍注重文字的人沒有以前那麼多,但也可以肯定的是,文案很難會消失。畢竟文字,是唯一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同時具人性化地,傳遞音樂這個“抽象的藝術”最快的方法。
同場點播:
1、〈山的後面是什麼〉- Eiva Qian ft. Anak Borneo
2、〈玻璃啊美麗〉- 艸帥
3、〈I Wonder〉- Straw Lim
更多文章: 林佚/歌曲裡的“Tenet”現象 林佚/不該被遺忘的邊緣人 Tom Phan/一首歌在20年後 林佚/新年歌、獨立音樂、國光無線電社、彩虹、Coldplay等:2023年最難忘的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