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厨师,做小贩,那很累,得跟油烟打交道,还得注意刀和烫。这年头的年轻人,没几个想干,结果只能靠外籍劳工。
某天带家人出外用餐。在路上绕来绕去,最后选了某家小贩中心。一家人找了张桌子坐好后,我又绕来绕去找东西吃。到最后,勉强点了几份晚餐,还好味道都不错。
ADVERTISEMENT
我说勉强,因为整个小贩中心里,档口虽然不少,但几乎都是外籍劳工在掌厨。有档居銮叻沙,煮面的是个kakak,有档马六甲烧鱼,全都是abang在忙,有档怡保大树头炸料粉,跟我点餐的小姐,越南腔很浓。还有间麻坡正宗乌达,我试了,跟我回忆里的任何一家乌达档,味道都完全不一样。
因为我一家就坐在乌达档前面,所以不小心跟abang们对上眼。其中有个问我,otak-otak ok tak?我当时很想说,我好歹也是个麻坡人,这正宗乌达,是来自哪家麻坡乌达厂?可眼前的abang们,笑容可掬,人数又多,我也只能默默竖起大拇指。
我也不是歧视国籍。外籍劳工不偷不抢,用血汗赚钱,那实在是天公地道。然后,只要卫生好,食物味道不错,那本地人或外籍劳工都不是问题,其实也没什么必要去挑剔。只不过,对非常依赖视觉来建立认知的人类来说,味蕾尝到食物的味道,多少也受眼前的事物所影响。
我总觉得,本地美食总得是本地人来煮,才算正宗。这就好像,阿拉伯人煮的阿拉伯餐,才是正宗的阿拉伯餐;日本人捏的寿司,才是正宗的寿司,四川人调的麻辣汤底,才是正宗的麻辣烫。
就算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厨师跨国习得一身好厨艺,那虽然正常,但也有些奇怪。那就好像,你吃了个回忆里的娘惹粽后,发现那是某个德国人做的,会出现认知卡顿,难以置信的感觉。
会有这情况,我想大多数是因为请不到人。当厨师,做小贩,那很累,得跟油烟打交道,还得注意刀和烫。这年头的年轻人,没几个想干,结果只能靠外籍劳工。有些业者是把档口的生意提了个档次,然后遍地开花。然后,为了确保人力稳定,成本降低,还有防食谱被偷,最好的选择还是请外籍劳工。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我跟一间蛮古早的云吞面档老板开玩笑:孩子不用上大学了,跟你学功夫,更好赚。一旁的老板娘回我:衰仔宁愿去有冷气,制服又好看的泡泡茶店上班,也不要继承老字号。
碰巧老板的儿子回来了,听到我们的话题,便拉了张椅子坐下来,跟我说:“老师,你别听他们的。我是出去见世面,学怎样做生意。我打算在老爸退休前,请几个kakak来跟老爸学功夫。然后,我到处开档,她们到处煮。”
现在想想,就算老板当初把功夫传给了儿子,煮出来的云吞面,也不保证味道能跟老板煮的一模一样。若请了个有烹饪天赋的外籍劳工,搞不好会比儿子更厉害。只不过,儿子煮的和kakak煮的云吞面,我还是会觉得有差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