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廚師,做小販,那很累,得跟油煙打交道,還得注意刀和燙。這年頭的年輕人,沒幾個想幹,結果只能靠外籍勞工。
某天帶家人出外用餐。在路上繞來繞去,最後選了某家小販中心。一家人找了張桌子坐好後,我又繞來繞去找東西吃。到最後,勉強點了幾份晚餐,還好味道都不錯。
ADVERTISEMENT
我說勉強,因為整個小販中心裡,檔口雖然不少,但幾乎都是外籍勞工在掌廚。有檔居鑾叻沙,煮麵的是個kakak,有檔馬六甲燒魚,全都是abang在忙,有檔怡保大樹頭炸料粉,跟我點餐的小姐,越南腔很濃。還有間麻坡正宗烏達,我試了,跟我回憶裡的任何一家烏達檔,味道都完全不一樣。
因為我一家就坐在烏達檔前面,所以不小心跟abang們對上眼。其中有個問我,otak-otak ok tak?我當時很想說,我好歹也是個麻坡人,這正宗烏達,是來自哪家麻坡烏達廠?可眼前的abang們,笑容可掬,人數又多,我也只能默默豎起大拇指。
我也不是歧視國籍。外籍勞工不偷不搶,用血汗賺錢,那實在是天公地道。然後,只要衛生好,食物味道不錯,那本地人或外籍勞工都不是問題,其實也沒什麼必要去挑剔。只不過,對非常依賴視覺來建立認知的人類來說,味蕾嚐到食物的味道,多少也受眼前的事物所影響。
我總覺得,本地美食總得是本地人來煮,才算正宗。這就好像,阿拉伯人煮的阿拉伯餐,才是正宗的阿拉伯餐;日本人捏的壽司,才是正宗的壽司,四川人調的麻辣湯底,才是正宗的麻辣燙。
就算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廚師跨國習得一身好廚藝,那雖然正常,但也有些奇怪。那就好像,你吃了個回憶裡的娘惹粽後,發現那是某個德國人做的,會出現認知卡頓,難以置信的感覺。
會有這情況,我想大多數是因為請不到人。當廚師,做小販,那很累,得跟油煙打交道,還得注意刀和燙。這年頭的年輕人,沒幾個想幹,結果只能靠外籍勞工。有些業者是把檔口的生意提了個檔次,然後遍地開花。然後,為了確保人力穩定,成本降低,還有防食譜被偷,最好的選擇還是請外籍勞工。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我跟一間蠻古早的雲吞麵檔老闆開玩笑:孩子不用上大學了,跟你學功夫,更好賺。一旁的老闆娘回我:衰仔寧願去有冷氣,制服又好看的泡泡茶店上班,也不要繼承老字號。
碰巧老闆的兒子回來了,聽到我們的話題,便拉了張椅子坐下來,跟我說:“老師,你別聽他們的。我是出去見世面,學怎樣做生意。我打算在老爸退休前,請幾個kakak來跟老爸學功夫。然後,我到處開檔,她們到處煮。”
現在想想,就算老闆當初把功夫傳給了兒子,煮出來的雲吞麵,也不保證味道能跟老闆煮的一模一樣。若請了個有烹飪天賦的外籍勞工,搞不好會比兒子更厲害。只不過,兒子煮的和kakak煮的雲吞麵,我還是會覺得有差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