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26日訊)前文冬區國會議員黃德放下政治包袱後,為民服務工作沒有停歇,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依然下廚煮素食免費派給民眾,組成更強大的愛心團隊,讓文冬小山城的人間煙火,嫋嫋不絕,散發濃濃的人情味。
黃德是於2020年租下金馬蘇新村門牌84號住家,成立了河畔愛心廚房,提倡健康素食,並期望能減輕有需要家庭的生活開銷。來自窮苦家庭的他深切瞭解沒錢吃飯的困苦,所以他在2018年當選國會議員後,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清貧人家,這股信念至今都沒有改變。
領者大增 600份不夠派
他說,他在擔任文冬區國會議員時,很多人都嘲笑他只會在農曆初一和十五煮素食餐,對民眾來說只不過是小恩小德,沒有什么作為,然而他懶理一切,努力尋找贊助人,率領團隊烹煮大鍋飯,以便讓有需要人士能填飽肚子,減輕生活開銷,由於免費派送,再加上食物美味,使到領取素食的民眾不斷增加,600份也不夠派。
“雖然我在2022年大選以獨立人士身分競選文冬國席失敗,也已不再從政,但是我都沒有離開,今天還是與文冬的人民站在一起,這裡也是我的家鄉,我會繼續為地方上奉獻我的力量,更期望能帶動更多人加入我們的大家庭一起推動社區服務,關懷弱勢群體。”
他表示,他敗選後,很多人又說他沒有了資源,他的愛心廚房很快就會關閉,今後沒有免費素食餐了,結果他廚房的炊煙依然嫋嫋升起,自動自發加入成為義工和贊助物資的人也越來越多,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送飯獨居老人聆聽解憂
“文冬各大新村有不少獨居老人,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當我上門送飯給他們時,他們都很開心,看到我們在關心他們,聆聽他們生活所面對的種種問題,為他們解憂。這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往,淳樸單純。”
他說,許多外地工作的遊子知道有他的愛心團隊在初一十五派送素食給他們的父母,給予適當的關懷,他們都開心,以及能夠安心打拼。
昔日戰友不棄不離
沒有了國會議員的光環,恢復普通市民身分的他與民眾交談時更從容自在,大家有如老朋友般無所不談,昔日的戰友們也跟隨他,與他一起並肩作戰,為人間煙火獻出一份心力,共同打造美好的社區。
他感到非常欣慰,這一路走來,獲得越來越多人主動捐獻物資和經費,這也意味他的愛心廚房受到社會的認同,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不知不覺,這個由他發起的河畔愛心廚房已有3年,他也培訓了一群生力軍,大家來自不同的背景,但是不分彼此,大家目標一致,以奉獻和行善為出發點,使到陣容壯大。
踏入2024年新的一年,他正式把領導棒子交給義工們,河畔愛心廚房也正式易名為德義暖心廚房,他退居幕後擔任顧問,樂當廚子,烹煮熱騰騰的蔬菜暖人心胃,看到一大盤的菜飯被民眾領個清光,嘴角上也掛起了滿足的笑容。
暖心廚房擴大至捐物資
黃德表示,德義暖心廚房在去年11月獲得了批准註冊,也意味著邁向另一個新里程碑,今後除了會在初一十五免費派送素食,也將會擴大到捐獻物資給有需要的人士,扶助弱勢群體。
“歡迎任何人加入我們的大家庭,一起為社區做出積極的奉獻,把暖心廚房越做越好,讓更多人受惠。目前我們擁有大約30多位義工,大家在初一十五聚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切菜,洗菜和煮食,充滿歡笑聲。”
他說,這3年來儘管面對不少風雨,不過大家都能相依相挺,最重要的是大家默默付出,沒有任何埋怨,不會要求回報,一心為社會獻出一份力量,無形中也讓大家在付出的當兒啟迪思想,瞭解生活真正的意義, 越做越開心,也更投入。
鄧金源:擴大扶貧範圍
另外,德義暖心廚房主席鄧金源表示,他會秉持黃德助人的精神,擴大扶貧的範圍,比如主辦義診和義剪等,造福社區。
他表示,由於到來領取素食的人越來越多,現今每逢初一十五,德義暖心廚房都會煮40公斤的白米飯,如果不夠派,便馬上開爐炒米粉應付需求。
“隨著物價高漲,我們已縮減了烹煮的分量,我們固定制作300包素食以便上門派送給一些病患和住在較遠的長者們,另外200多份則公開讓民眾到來領取。”
他說,每一次煮食的開銷需要大約3000至4000令吉,如果熱心人士贊助的物資不多,將會造成該廚房必須出錢購買食材,再加上租金600令吉和水電費,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因此,他呼籲各界給予大力支持,捐獻各種物資,共同發揚愛心社會精神。
薛智祥:倡環保自備容器
該會財政薛智祥說,除了提倡健康素食,也要求人們自帶飯盒響應環保,起初很多人發出怨言,但是至今3年,大家都已養成了好習慣,每次來拿飯時都準備了好幾個容器,一起改變生活方式。
他說,暖心廚房能夠維持到今天,真心要感謝熱心人士和商家的支持和伸出援手,希望未來能獲得更多人的贊助。
任何有意捐助的人士,可以聯絡鄧金源012-957 9725,薛智祥016-954 2260,秘書曾慧群016-922 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