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背上黑名,不是因為人自私,而是因為整個社會信奉成王敗寇的野蠻邏輯,用盡方法去改變自由市場定下的遊戲規則,官商勾結、壟斷串謀,還用假科學來合理化自己的不道德行為。
ADVERTISEMENT
每年1月,瑞士小鎮達沃斯都會舉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年會。論壇採邀請制,每年請來千餘名商界翹楚,也請來不少政界人物、學者、非政府組織和宗教團體成員出席。由於獲邀出席者皆為當世叱詫風雲的大人物,又因該論壇以富商為首,奉行的是一種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相信世界需要有效管理,但不可單方面靠政府,而須仰賴商、政、民三界中之翹楚去落實——很自然地惹來好事者質疑論壇密謀實施什麼金權政治。這場論壇,與其說什麼陰謀,倒不如說是讓想表演的人刷刷存在感。
今年,比較可圈可點的是新上任滿一個月的阿根廷總統米萊發表的演講。主旨為“西方處境堪危”。 “西方”有很多種意思,這裡指的是以個人自由為基礎,而相對於以集體為基礎的意識形態。說白了,就是捍衛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主張政府少干預的經濟主張。
其實,演講內容了無新意,惟切合現實情況,又由甫上任、矢意改革及復興的一國總統來講,才值得重視。須知阿根廷常年處於高通脹,貨幣嚴重貶值,從1995年與美元1兌1的水平,降至2023年底1兌370的水平。箇中原因即和政府大量印鈔有關。
政府印鈔的目的,是為應付龐大政府開支。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縱使政府開支用在人民身上,印鈔導致的貨幣貶值,害得人們辛苦工作存下的現金,一文不值。在這樣的前提下,阿根廷總統重申集體主義蠶食個人自由,很有現實意義。以此反觀馬來西亞,更值得引為教訓。
我們很多人都把自由市場視作洪水猛獸,覺得一旦放任它,有錢人就能為所欲為。因為害怕,所以寄望政府幹預鉗制。殊不知政府也能化作猛獸,而一旦政府權力無限擴大,自由市場就自動靠邊站。我認為,與其和反對者辯論,我們對自由市場需先有清楚認識。
自由市場是經濟學最重要的思維,放諸人類歷史和世界各國,穩健的經濟發展無不和自由市場有關。自由市場為什麼有此妙處?這要從人是自私的說起。
經濟學假設人都是自私的。這裡,自私不是指selfish,而是指self-interest,即趨利避害,也就是在侷限條件下追求利益極大化。問題是,這是經濟學的“假設”;經濟學有說“人必然是自私”嗎?沒有!自私是“假設”,經濟學以此假設為基礎,延伸出很多精彩的理論。
認清楚“自私是假設”很重要。今天社會上唯利是圖的人太多了。唯利是圖不是問題,不擇手段才是。不明白經濟學說的自私只是理論上的假設,就會誤以為經濟學合理化了不擇手段的唯利是圖。
為什麼經濟學不說“人必然是自私的”?那是因為真正懂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人在某些情況下是自私的,在某些情況下卻是不自私的——這就是所謂“侷限條件下追求利益極大化”。如果非要說人是自私的,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就必須指明侷限條件是什麼。
讓我這麼說吧,一個功利至上、道義廉價的社會,人必然是自私的。
人類社會凡可用來產生功能作為利用的事物,必然是有限的。有限即是稀缺,稀缺所以有價值。功利的、有限的、稀缺的東西,一個人得到了表示另一個得不到;一個人得多了就表示另一個得少了。譬如大學畢業生成千上萬,應徵一個職位的少說有幾十人,最後錄取的卻只有一人;又如超市架子上的蘋果,你挑走一顆好的,別人就少一顆好的挑。稀缺產生競爭,這些都構不成社會問題。
功利至上、道義廉價的社會,人會做的就不只這樣。這種社會,信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把社會上的一切事物都以競爭關係來看待,以至言談舉止無不爭先恐後,說話比人大聲,駕車比人快;做任何事,但求結果,不擇手段。這種性格,俗稱“kiasu”(福建話“驚輸”,即怕輸)。
這種kiasu性格雖然帶來不少經濟發展,但經濟學並不認可這種性格——作為一門科學,經濟學研究的是kiasu的結果,而不理“人應不應該kiasu”。不能理,不該理。所以,經濟學既沒有認可,也沒有否定功利至上主義。換句話說,人們不擇手段,可以合乎經濟邏輯,亦可以是很缺德的事。
自私這種人性大概從盤古初開時就有,但經濟科學要到1776年亞當斯密寫成《國富論》才算開始。人皆自私,並不是這位經濟學鼻祖的偉大發現。人性自古皆然也。斯密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觀察到當時的社會,人人雖然各謀私利,各自為政,互相競爭,卻可通過互相交易,讓資源得到有效運用、收入達到有效分配。這是說,人性的自私只要受到社會法度的約束,大家亦敵亦友,互相競爭卻也互相幫助。這,就是自由市場那隻“無形之手”。
何謂有效的資源運用和收入分配?競爭並不單以輸贏論成敗,而是以“成本”的大小來決定生產行為。這樣就可以大有大做,小有小做。於是,競爭就不只是爾虞我詐、成王敗寇的野蠻遊戲,而是一個自由社會中,人人為謀一己之福祉而可以各得其利、各適其適的一種生存方式而已。
這樣的“競爭”,到底是自私還是不自私?無關痛癢吧!所以,理論上的“自私”,只是經濟學的假設;生活中的“自私”,不是經濟學在意的事,而是一個講道德、講文化的社會講求和批判的事。
自由市場背上黑名,不是因為人自私,而是因為整個社會信奉成王敗寇的野蠻邏輯,用盡方法去改變自由市場定下的遊戲規則,官商勾結、壟斷串謀,還用假科學來合理化自己的不道德行為。
學好經濟學,才可以認清這一點。於是我們知道,我們都可以去追求利益極大化,但也可以學著不自私,這兩者並不矛盾!不學而濫用經濟學,則只會發表諸如“人都是自私的啦!”的無恥言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