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成就感來自於主辦了一場兩天的“靜修工作坊”。誰來講靜修這件事一直是我在苦惱的事……
當時我跟丈夫人在尼泊爾,我們如常地從寒舍走出來,經過熟悉路口的廟宇,就在拐彎處,丈夫對一位身穿袈裟的中年男子恭恭敬敬。他身旁停著一輛CRV,貌似剛從駕駛座下來,看來是挺有生活能力的堪布。丈夫說堪布畢業的很多,但畢業後的路向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效力某所廟宇一輩子,有些被仁波切遣派在外,有些堪布的緣分則是走向成家。每個堪布的造化都不一樣。看這位堪布擁有自己的轎車,我這世俗人第一印象就是“有生活能力,且混得不錯”。能在佛學院裡頭學習十多年,也能走向大世界連接人影響人,這是一種本事。我相信每個學院裡學習的人也都一樣分佈著內向型、外向型,較善於社交還是較內斂的人格。在路上遇到堪布,我並沒有把他看得超脫了一切,高高在上的。世間各式各樣的煩惱配套,我眼前的這個“脫俗”人有能力同理嗎?這是我比較好奇和在意的。
ADVERTISEMENT
原來這位堪布是我丈夫少年時期僧侶學校教過他的老師。“他每天都騎著摩托車來學校教我們,教了半年,當時還是一位Lopen。”跟他多聊幾句才知道原來他喜歡唱歌,在YouTube有MV!還找來Ani Choying的音樂班底製作佛曲。就這樣偶遇下的午餐,我們發現了堪布的英語能力甚好。原來他一直以來都被派遣到加拿大、倫敦、美國等地方講課。我逗趣地問:“那如果我們邀請你來馬來西亞,你需要坐商務倉的嗎?”沒錯,我是用以前在電臺跟唱片公司歌手交涉的那套開門見山問他。他笑笑說,如果你有兩個學生我也願意飛來,而且我們不談錢。丈夫立刻糾正我世俗的“談判方式”,意思是求法的人與佈施法的人不談代價與收費,但求法的人可以“佈施”。我心裡笑了笑,確定自己是一個俗人。不管什麼交涉理路,我最想達成的就是以較客觀、理性的方式讓大家理解為何我們需要靜坐?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人生濾鏡,以便減少痛苦這件事。他提出不如用“mind training”的講法出發,用比較科學和大眾化的角度去講,讓大家理解世間規律、真相,以及靜坐的必要。
就這樣我們促成了在吉隆坡的兩日靜修班,題目為:Mind Training Class , dive into the transformative idea of “me”。課堂上其中一個哲學問題就是:我是誰?什麼是“緣起性空”,因此“無我”?求好心切的我,為Khenpo Pem做了一系列的投影畫面,希望同學能有更好的連結。靜坐這件事,光在理論講解,也不是“修”。Khenpo說,Meditation在藏語念“Gom”,用長時間去熟悉和反覆練習一件事,也就是“修”。在我們的生活投射下養成靜修打坐的習慣需要堅持,如果沒有體認到那種必要還能堅持靜修,是很難得的。
他說“listen to me, don’t believe me”,是我在課堂上最喜歡的一句。有些東西不必調動信仰之心,而是使然。臣服於現實與真相,就足夠理由讓我們坐穩。頌缽的音聲是從旁協助思緒沉澱,而目的地永遠是靠自己。
相關文章: May子/你很堅強 張麗珠/愛情與經濟飯 牛忠/繁花 阿薊/hitam manis馬都拉沙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