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2am 29/01/2024

激荡工作坊

校园音乐创作

独立音乐人汪荣木

激盪

新韵

海螺新韵奖

青螺

汪荣木

马来西亚校园音乐创作

【校園音樂創作03】獨立音樂人汪榮木:激盪與新韻滋養的一代 回看那年青春

报道:本刊 白慧琪;图:受访者提供

90年代的某一場本地創作演繹會,山腳下男孩演唱了〈中學生不適合談戀愛〉。

“你知道嗎,對於當時的我來講是蠻大的衝擊……哇,我沒見過這種東西。”

ADVERTISEMENT

那個當時在現場聽歌受到衝擊的中學生是汪榮木。他愛自己寫寫東西,膽粗粗參加了海螺新韻獎,還得獎了。上大學,大家很快聽說有個“海螺的年輕新生代”來了,招攬入團。後來,就有了北方大學的“北方七點九”音樂創作坊。

報道:本刊 白慧琪;圖:受訪者提供

汪榮木也經營獨立音樂廠牌“活生生音樂文化”。(黃泉安攝)

談馬來西亞校園音樂創作,離不開工作坊和海螺新韻獎。1987年至1991年,一群唱自己歌的人聚集起來成為激盪工作坊。他們有的是學生,有的是工作人士,南下北上演出,到處唱自己的歌,掀起了一股馬來西亞華語音樂的創作風潮。

不過,在那個創作歌曲無法養活自己的年代,不少人大學畢業後有了不同想法,激盪工作坊解散了。是他們自己說的“激盪解散,精神永存”。1992年激盪出身的另類音樂人推動海螺新韻獎,鼓勵年輕學子創作音樂,分有中學組“”和大專組“雲螺”。激盪與海螺新韻獎將音樂創作的種子四處播散,我國大專院校的音樂創作社團幾乎都是那個時代成立的。

獨立音樂人汪榮木就是當時的青螺組得獎者,還跟著另類音樂人參與巡迴演出。進入吉打馬來西亞北方大學,校內原有的“點緣創作坊”成員來到宿舍敲門,邀他參與。那年,他們應邀去吉隆坡馬來亞大學搖籃手發起的全國大專演繹會,大受啟發。回校後,他們決定脫離母團華裔學生理事會,成為獨立團體,以練習時間晚間7時45分為社團取名“北方七點九”。

他說,其實在點緣之前還有一個校園創作團體叫做“稻草人”,只是在他入學前,稻草人就解散了。後來獨立成團的北方七點九,也不是校內註冊的合法社團,在當時大專法令的高壓氛圍,三十多人“群聚”在校園歌唱,其實是有點敏感的。

北方七點九將華教鬥士林連玉的〈飄零作客滯南州〉編曲演唱。
第一屆北方七點九創作發表會“只是七點九”演唱前輩團體“稻草人”的〈稻草邊的大學〉。歌詞有句“北大生啊!一起唱出知識分子的歌謠!”,作詞人李龍就是電臺廣播員李觀發。

比賽激起校園音樂創作風潮

看現在校園音樂創作社團,有點像偶像練習生公司,團員會玩樂器、歌唱、創作詞曲,還會舞蹈、Rap、拍攝MV、辦演繹會……“那時候的我們相對比較單純,一般上就只是一個禮拜聚會一次,大家圍在一起輪流發表自己的作品。”人稱“Ah Bok”的汪榮木說。

他隨另類音樂人巡迴演出時,得以從旁觀察到如何籌備表演。因此進入大學,他們籌辦了北方七點九的第一場演繹會。從現在的規格回看,那個時候他們對燈光音響是不懂得要求,只要麥克風有聲音,有一點燈光效果就好了,可是所有人都是很興奮的。

90年代,卡帶是主要的音樂載體,當時連手提電話還不普遍,更別說現在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汪榮木形容,人手一機,你可以活在自己的泡泡裡,不需要出來,在自己的圈子裡自得其樂。“我們那個年代不一樣,基本上你有的娛樂就是電視機和收音機,其他就是需要往外跑的‘實體活動’,算是少有的青春發洩吧。”

海螺新韻獎的社會時代背景就是這樣,比賽激起校園音樂創作風潮為青春少男少女增添多一個選擇。汪榮木說,當大部分青少年都在參與的時候,就有一種群眾力量,更有推動力了。

“為什麼我今天都會一直依附在本地創作,一直走下去,就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它(音樂創作)是我的一根浮木。”中學時候羞澀的汪榮木開始透過創作抒發情感,大學時期活躍於北方七點九。他自認一直以來是一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年輕人,但是校園音樂創作讓他在人生中找到自信。

第一屆創作發表會結束後,成員手握稻草合影留念。
第一屆發表會在離校40分鐘外的小鎮樟侖(Changlun)普救寺禮堂舉行,後臺是廚房。

商業的流行音樂模式 影響校園音樂創作社團

作為校園音樂創作社團元老級的人物,汪榮木說90年代學生創作的動機偏向文藝,是很簡單的“我手寫我心”,寫生活相關事務,相對單純。校園音樂創作的清新脫俗,在當時主流的流行音樂裡是一股清流。

第二屆海螺新韻獎成功發掘一眾年輕歌手,吸引唱片公司、版權公司前來發掘人才。漸漸地,商業的流行音樂模式開始影響回校園音樂創作社團。在汪榮木看來,整個氛圍開始改變了…… 

“因為大家做活動已經不是純粹在‘我手寫我心’,把自己的作品發表出去讓更多人聽到,而是開始有商業的考量,怎樣讓我們的歌被更多人接受。”他舉例,作曲時商業單位介入會談到歌曲要怎樣才能耳熟能詳。

現在回看,其實情況並沒有那麼複雜。或許只是,當時還沒有成功的例子,讓那個年代和汪榮木一樣的年輕人去命名,他們傾向的音樂創作可以叫做“獨立音樂”。

他也說,大學只有4年,當時在校園音樂創作社團被外來的商業價值觀衝擊,沒來得及釐清思路,也有點措手不及。大四那一年,一次演出後他在大山腳一間卡帶店看中另類音樂人的《太陽高高照》,結果老闆直接和他說“這種歌沒有人聽的啦”,留下他一臉尷尬。

時代已經來到光良、品冠等打進臺灣流行音樂主流市場,而他是受到激盪浪潮影響的一代。對當時還是大學生的他而言,似乎是自己接收養分、相信的價值觀不斷被質疑,只覺得鬱悶。“我們搞了這麼多年的創作,好像面臨成功,但整個感覺、氛圍都不對,跟我們想像的東西完全不契合。”

汪榮木也說,後來參與校園音樂創作的人心態也有點不同。最初參與者心態簡單,想學習寫歌,想上臺唱歌。當商業機構介入後,有些人借音樂創作坊為墊腳石,等待被髮掘去選秀比賽,或者等待透過版權公司來發表作品。

汪榮木玩音樂多年,成立了yNot Music Studio錄音及音樂製作室。(譚嘉傑攝)

“創作人本身要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線”

汪榮木說,他那一輩年輕的時候,創作音樂就只有一種,不像現在有“獨立音樂”的概念。過了這麼多年,他整理好當年的困惑。“創作人本身要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線!”他說,要搞流行商業創作,沒問題;要比較藝術、藝文的獨立音樂,也沒問題。只是當時他並不懂這些差別。

其實,要走比較藝文素養的音樂路線,或者獨立音樂,就不要去攪和商業市場。以前搞個性創作的人嘗試接洽版權公司,結果被批評到一文不值傷害了自己,很多創作人在那個年代就絕不再幹了。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很簡單啊,這個不是你的東西,不是你的就不要去參與。”汪榮木在檳城推動獨立音樂,覺得不同音樂模式其實可以和平共處,喜歡流行的繼續做流行音樂,喜歡做獨立的繼續做獨立音樂,裡面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

點緣創作坊參與由馬大搖籃手主辦的第一屆全國大專演繹會,左為汪榮木,右為王忠榮,是當時的大一新生力軍。
點緣創作坊遠道而來參與第一屆全國大專演繹會,前排右一是創團人陳炳瑞。

4年後,你可以是什麼呢?

大學只有短短4年,即便全身心投入校園音樂創作,畢業離校後每個人際遇不同,未必仍走在同一條音樂路上。4年後,你可以是什麼呢?

汪榮木區分成四類。第一種,站在第一線成為大明星的歌手或者知名製作人、詞曲創作人;第二種,即使沒有成為主流大咖,但還是一輩子與音樂相伴,偶爾玩團,騰出工作業餘時間參與一些演出。第三種,不很懂音樂,但是在大學音樂創作社團裡曾是技術擔當,做策劃人、音控師、燈光師的,“我覺得這些人離開大學後,可以回到家鄉繼續做推動者,或者補助者。” 

“第四種也是整個音樂圈子最缺乏的,就是觀眾。”汪榮木說,馬來西亞音樂圈最缺乏的就是有素養的觀眾,而大學4年浸淫過音樂創作社團的,能不能回來當觀眾呢?他希望這些懂得音樂的人,也要懂得珍惜校園創作,懂得買票入場支持,“即使(表演者)還沒有很紅,但還是會懂得欣賞這是好音樂。”

相關報道:
01/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遊子吟”:校園音樂逾30年原創精神不變
02/馬來西亞工藝大學“螺絲釘音樂創作坊”:主修音樂社團 副修本科現在不玩何時玩?
03/獨立音樂人汪榮木:激盪與新韻滋養的一代 回看那年青春
04/新紀元大學學院《起飛》系列專輯:校長帶頭收錄青春可否再掀音樂浪潮?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