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维基百科,电影诞生于1888年,初期都是默片,要到了1927年起才进入有声电影的时代。
1905年,古晋迎来了一场电影放映会,有传是史上首回,地点不详。当时先后放映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日俄战争”;另一部的剧情则有关火车劫持案,相信是1903年拍摄的美国无声电影《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ADVERTISEMENT
约8年后,古晋才有了比较正式的“电影院”,分别位于汉阳街尾(据说由华人总侨长王长水所拥有之剧场改建而成)和亚答街,定时放映电影。根据有限的资料,当时的“电影院”音响效果相当差,而且有一项严格的规定,就是本地妇女不能和男人同坐一起观赏电影,只能在特定的角落远远观看。
第一家近代大戏院,开幕首映爆满
到了1934年,第三代拉者梵纳‧布洛克在警营路和清真寺路交界处斥资建造了丝米亚戏院 (Sylvia Cinema),以拉者后丝米亚命名,被视为第一家近代大戏院,无论环境还是设备规格都相当先进,轰动一时。
丝米亚戏院在该年11月24日周末首映开幕,一周后出版的砂拉越公报(Sarawak Gazette)对开幕盛况做了记载,指当晚全场爆满,来自各个社群的代表应拉者邀请出席这场首映,想必现场一片欢快兴奋。
电影放映前,人们坐在位子上观赏精彩的管弦乐演出,华丽的灯光令人炫目。在抑制着兴奋的低语声中,银幕前的帘子慢慢拉开,展示制作精美的拉者夫妇肖像,全场瞬间报以热烈的掌声。
根据这篇记载,“看完了新闻和‘理想声音’杂志后,就到了中场休息时间,人们到楼下一间整洁舒适的酒吧里喝一杯,然后又返回放映室”。这一段说明丝米亚戏院设有酒吧,但是不太清楚是如何看新闻和杂志。
下半场才是重点所在,因为播放的是美国大片《金刚》(King Kong),1933年由雷电华影业公司(RKO Radio Pictures)制作发行,制作费67万美金,票房突破500万美金。记载也提及,这部片在隔天上映时,人潮挤爆丝米亚戏院的门口,很多人都无法买到票,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内部简洁舒适,上映最新电影
关于丝米亚戏院的建筑构造,文中指无论外观还是内部构造都“线条简洁”,观众席的桌椅相当舒适,而且观影视野良好。戏院有高挑的屋顶,天花板装上多支风扇,灯光柔和雅致,而且音响效果很好。作者认为戏票价格是很合理的,并且相信那些持怀疑态度者总有一天会踏入戏院。这说明拉者打造丝米亚戏院,在坊间大概有不少存疑的声音。
同一期的砂拉越公报也刊出丝米亚戏院的电影预告,即将上映的电影包括《瑞典女王》(Queen Christina)、《好女孩》(That’s a Good Girl)、《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清算日》(Day of Reckoning)、《罗宫绮梦》(Roman Scandals)等,都是当时最新出品的美国片。
在《Kuching Past and Present》(Elizabeth Pollard)也有两段关于丝米亚戏院的描述,指出戏院附设的酒吧成为很好的聚会场所,人们会相约到那里喝一杯,哪怕不去看戏。此外,很多高级公务员经常在晚上时间前去看戏;至于周末上午的优惠场会迎来很多学生,因为戏票价格较为便宜。
逃不掉被拆除的命运
丝米亚戏院在1941年脱售给陆运涛的国泰机构,陆氏同时期也收购了咫尺之遥的利联戏院。
1941年是二战烽烟笼罩的一年,而拉者政府也在这一年欢庆砂拉越建国百周年,并筹募基金作支援抗战用途。庆典持续数月,9月份在古晋的一场最为盛大。庆典结束后,拉者夫妇在10月尾以度假名义离开古晋,是年平安夜当天,日军登陆古晋,砂拉越宣告全面沦陷。
说回丝米亚戏院脱手给国泰机构一事,翻阅1941年出版的各期砂拉越公报,未见有相关公告或新闻,唯发现自5月份开始,该报不再刊登丝米亚戏院的电影预告,或许可以理解为其时新业主已接手。到了11月15日,砂拉越公报中有一则新闻以英巫版双语报导,指丝米亚戏院在两天前举行了一场义演,播放1940年拍摄的电影《烈火中的世界》(World in Flames),筹募抗战基金,得到殷商陈三元的支持。
二战后,丝米亚戏院恢复了营业,直至1960年代结业。手边资料无法找到其确切停业年份,不过猜想和陆运涛及多位国泰机构高层人员在1964年因空难而集体罹难之惨剧有关,国泰机构在当时被迫缩减营运规模。
丝米亚戏院被拆除后,砂拉越政府在原址建设州务秘书大厦,并且在1966年落成。
延伸阅读: 蔡羽/三角坡的高墙之内 蔡羽/葱葱郁郁大学岭 蔡羽/南中国海上的燕窝贸易 蔡羽/金珠盛永文宫的神迹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