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維基百科,電影誕生於1888年,初期都是默片,要到了1927年起才進入有聲電影的時代。
1905年,古晉迎來了一場電影放映會,有傳是史上首回,地點不詳。當時先後放映了兩部電影,一部是“日俄戰爭”;另一部的劇情則有關火車劫持案,相信是1903年拍攝的美國無聲電影《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ADVERTISEMENT
約8年後,古晉才有了比較正式的“電影院”,分別位於漢陽街尾(據說由華人總僑長王長水所擁有之劇場改建而成)和亞答街,定時放映電影。根據有限的資料,當時的“電影院”音響效果相當差,而且有一項嚴格的規定,就是本地婦女不能和男人同坐一起觀賞電影,只能在特定的角落遠遠觀看。
第一家近代大戲院,開幕首映爆滿
到了1934年,第三代拉者梵納‧布洛克在警營路和清真寺路交界處斥資建造了絲米亞戲院 (Sylvia Cinema),以拉者後絲米亞命名,被視為第一家近代大戲院,無論環境還是設備規格都相當先進,轟動一時。
絲米亞戲院在該年11月24日週末首映開幕,一週後出版的砂拉越公報(Sarawak Gazette)對開幕盛況做了記載,指當晚全場爆滿,來自各個社群的代表應拉者邀請出席這場首映,想必現場一片歡快興奮。
電影放映前,人們坐在位子上觀賞精彩的管絃樂演出,華麗的燈光令人炫目。在抑制著興奮的低語聲中,銀幕前的簾子慢慢拉開,展示製作精美的拉者夫婦肖像,全場瞬間報以熱烈的掌聲。
根據這篇記載,“看完了新聞和‘理想聲音’雜誌後,就到了中場休息時間,人們到樓下一間整潔舒適的酒吧裡喝一杯,然後又返回放映室”。這一段說明絲米亞戲院設有酒吧,但是不太清楚是如何看新聞和雜誌。
下半場才是重點所在,因為播放的是美國大片《金剛》(King Kong),1933年由雷電華影業公司(RKO Radio Pictures)製作發行,製作費67萬美金,票房突破500萬美金。記載也提及,這部片在隔天上映時,人潮擠爆絲米亞戲院的門口,很多人都無法買到票,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內部簡潔舒適,上映最新電影
關於絲米亞戲院的建築構造,文中指無論外觀還是內部構造都“線條簡潔”,觀眾席的桌椅相當舒適,而且觀影視野良好。戲院有高挑的屋頂,天花板裝上多支風扇,燈光柔和雅緻,而且音響效果很好。作者認為戲票價格是很合理的,並且相信那些持懷疑態度者總有一天會踏入戲院。這說明拉者打造絲米亞戲院,在坊間大概有不少存疑的聲音。
同一期的砂拉越公報也刊出絲米亞戲院的電影預告,即將上映的電影包括《瑞典女王》(Queen Christina)、《好女孩》(That’s a Good Girl)、《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清算日》(Day of Reckoning)、《羅宮綺夢》(Roman Scandals)等,都是當時最新出品的美國片。
在《Kuching Past and Present》(Elizabeth Pollard)也有兩段關於絲米亞戲院的描述,指出戲院附設的酒吧成為很好的聚會場所,人們會相約到那裡喝一杯,哪怕不去看戲。此外,很多高級公務員經常在晚上時間前去看戲;至於週末上午的優惠場會迎來很多學生,因為戲票價格較為便宜。
逃不掉被拆除的命運
絲米亞戲院在1941年脫售給陸運濤的國泰機構,陸氏同時期也收購了咫尺之遙的利聯戲院。
1941年是二戰烽煙籠罩的一年,而拉者政府也在這一年歡慶砂拉越建國百週年,並籌募基金作支援抗戰用途。慶典持續數月,9月份在古晉的一場最為盛大。慶典結束後,拉者夫婦在10月尾以度假名義離開古晉,是年平安夜當天,日軍登陸古晉,砂拉越宣告全面淪陷。
說回絲米亞戲院脫手給國泰機構一事,翻閱1941年出版的各期砂拉越公報,未見有相關公告或新聞,唯發現自5月份開始,該報不再刊登絲米亞戲院的電影預告,或許可以理解為其時新業主已接手。到了11月15日,砂拉越公報中有一則新聞以英巫版雙語報導,指絲米亞戲院在兩天前舉行了一場義演,播放1940年拍攝的電影《烈火中的世界》(World in Flames),籌募抗戰基金,得到殷商陳三元的支持。
二戰後,絲米亞戲院恢復了營業,直至1960年代結業。手邊資料無法找到其確切停業年份,不過猜想和陸運濤及多位國泰機構高層人員在1964年因空難而集體罹難之慘劇有關,國泰機構在當時被迫縮減營運規模。
絲米亞戲院被拆除後,砂拉越政府在原址建設州務秘書大廈,並且在1966年落成。
延伸閱讀: 蔡羽/三角坡的高牆之內 蔡羽/蔥蔥郁郁大學嶺 蔡羽/南中國海上的燕窩貿易 蔡羽/金珠盛永文宮的神蹟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