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吉隆坡的文化变迁,老居民陆陆续续的搬离,一些房子成了新客工的短暂居留所,有些改成批发中心,也有些业主在结业后因找不到新租户,索性就让老房子在那里自然败坏。
2011年爆发苏丹街捷运抗争运动,许多沿着苏丹街的老旧行业一个接着一个倒闭,看着这些文化快要消失的当儿,一些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朋友毅然采取反向策略,在大家纷纷撤离的时候,他们慢慢的进驻回流。
ADVERTISEMENT
除了原来固守在那里的月树、紫藤,吉安的鄕音馆也驻留了好些日子,还有成立于2004年的Lostgen,在苏丹街事件后把原设在Seputeh的工作室迁进戏院街,并持续策划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扎扎实实落户在老吉隆坡,10年来办了无数次艺术及文化活动,最近更从全马各地收集了传统印务公司的活版印刷设备,在那里推动The Lost Prints,让人们亲自体验自制红包、年画工作坊,十分精彩。跟Lostgen相隔一层的Findars无限发掘,也经常举办艺术活动,尤其在实验音乐方面,透过不同的艺术活动,两者之间产生有趣的互补。
巧妙设计,方便日后搬离拆除
另外,MentahMatter的两位年轻建筑师在偶然机会下,在茨厂街末端发现了一栋废弃多年的马联旅社。后来花费了一段时间找到业主,顺利租下并着手规划,将这栋老旅社改造成餐厅、酒吧及共享工作空间。
这是一个特殊的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案,由于经费有限,加上租期限制,设计师决定用可回收材料创造新的空间架构,巧妙的植入这栋老房子里。为了避免影响现有结构,上层空间是架设在独立的钢构系统上,并在两侧靠近原来壁体处留下约一呎宽的细缝。在这样的原则下,即使日后搬离,只要将内部构造拆除即可,很容易还原建筑。
在上层共享工作空间中,可见设计师仅使用最廉价的材料,包括角材、三夹板及铁网来界定空间。在一般室内设计中,这些通常用来做临时支撑,或隐藏的材料,在这里则是赤裸裸的展现出来。或许这能跟其他老旧街屋内的轻格间相呼应。然而即使是最便宜、不太美观的材料,在设计师的创意搭配之下,依然能呈现出一种新式的现代空间感,这种旧与新交织出来的别致美感,是真正考验设计师功力的一部分。
重塑空间,创造新的文化印象
由于茨厂街位于吉隆坡中心地带,产业租金一直高企不下,许多有想法的年轻人想租下来经营,却因过高的租金门槛而没办法跨越。而MentahMatter在老房子高租金的条件下,以设计创意方式找到了可以解决问题的经营模式,根据他们所说,便是马来西亚随处可见的咖啡店分租摊位的模式来营运。他们将有限的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部分,分别出租给不同的单位,如此租金便不成问题。
当然,除了生意经营方式,这些年在茨厂街带动新一波经济活动的团体,在硬体空间及软体乃至于活动上,都有着新旧并陈,或甚至有从原有文化氛围延伸,创造新一代茨厂街区域文化印象的企图心。
然而,这股文化风潮究竟会延续多久,对吉隆坡老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的效应是好是坏,乃取决于这些新兴经营者的自觉。他们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是否能够保留并尊重原有的历史面貌,让茨厂街不仅成为商业枢纽,更是文化的据点?如何平衡现代商业需求与历史保护之间的关系,将是这些空间重新塑造的关键。
延伸阅读: 张集强/吉隆坡100年前的街屋㓥房 张集强/钟楼怪人 张集强/吉隆坡文化地标──陈氏书院 张集强/都市的创新力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