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1:57pm 30/01/2024

微軟

人工智能

拼多多

OpenAI

ChatGPT

科技趨勢

孫德俊

VIP獨享

孫德俊 | 從Rabbit R1 談起:AI 時代的視窗和iPhone 在哪?

AI時代的視窗或是iPhone,會何時出現?又會是由新創公司還是科技大廠創造出來?

我在之前撰寫的某一篇專欄文章裡提到,AI時代的其中一個趨勢是裝置(AI Device)將會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為我們提供有如私人助理(Personal Assistant)般的服務。

ADVERTISEMENT

今天的智能手機就像是我們生活中或者工作上的重要助理,但是使用界面還是由不同的App驅動,我們還是要使用觸屏,並且在不同App的使用界面上發出指令/按鍵去完成工作。

的出現,讓我們進入了一個一問一答就知道答案(如果是對的)的時代。這樣一個AI時代的開始,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想象空間,如果我們可以擁有一個人工智能裝置,通過聲音下指令就可以完成工作的話,那會有多方便啊。

當然你可以說,之前的一些人工智能音箱,例如 Amazon Alexa 等,就已經有類似的使用經驗了。但是不要忘記,如果拿這些音箱的智能化和由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簡稱LLM)驅動的ChatGPT 對比的話,效果就真的相差一大截了。

所以,這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必然會推動人工智能裝置的發展,像之前Humane推出的 Ai Pin就是一例。而剛剛在2024年1月宣佈的Rabbit R1,也引起了不少的注意。

A red and black square with a white rabbit on i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Rabbit R1 把自己定位為“你的口袋伴侶” (Your Pocket Companion)。此人工智能裝置大概是今天智能手機大小的一半,其操作系統叫Rabbit OS,它號稱是一個通過自然語言就可以操作的個性化操作系統。你可以像和ChatGPT溝通一樣問它問題,也可以叫它幫你完成任務。開發公司Rabbit Inc. 在Rabbit R1的推介視頻裡就展示了以下幾樣功能,例如:叫車、訂購食物、整理行程、酒店訂房、在Excel 上加上新欄目等。

Rabbit R1 的特點在於Rabbit Inc. 開發的Large Action Model (簡稱LAM),它會模擬用戶在網站或App 的使用經驗,從而幫助R1 的用戶在語言指令下完成工作。

說真的,Rabbit R1的推介視頻算是做得不錯的,內容也有讓人驚豔的地方(有很多“借鑑”蘋果的痕跡),但是,它還是有很多“語焉不詳”之處。到底Rabbit R1 是否真如視頻裡呈現的這麼厲害,還是得等到它於2024年3月推出,讓第一波用戶使用了之後才能斷定。

不管是Rabbit R1 還是Ai Pin,如果要成為主導AI時代的人工智能裝置,就得帶給我們我們一個劃時代的體驗和階值。近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兩次類似的產品就是:

  1. 視窗(操作系統):雖然蘋果的麥金塔推出在先,但是真正帶領我們進入PC時代的是微軟的視窗(Windows)。視窗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滑鼠的年代,不管是對商業或是個人用戶來說,視窗在資訊科技發展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95年微軟推出視窗95時就創造了顧客需要排隊購買新視窗的時代,此一成功也讓它成為PC時代的科技霸主。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5/04/2025
陈鸣诤.善用生活中每一次的机会教育

我们希望教会孩子分辨的,不只是“不对/不能做”清单中罗列的行为,也包括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与价值意涵。

霸凌、性骚扰、乃至自杀一直是隐藏在校园中的危机。发生时,我们可以成为事件的旁观者。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家长,我们一样可以拥有更积极的作为。即使这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都应该视为一次机会教育,让孩子从中学习。

这不仅限于上述提及的事件,假新闻、社区议题、能力与成绩收获的公平性,乃至充满争议的选举与族群关系,样样都可以是机会教育的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机会教育并不需要去追踪各种网络似是而非的贴文与流言蜚语,也能够很好地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长。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只要我们能够链接到网络云端,就能直接或间接收到人工智能技术送出的内容与结果。尽管这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分辩核实这些内容与结果,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几乎都做不到,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

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有图有真相”的世界,图像深伪(deep fake)技术冲撞着我们既有的道德伦理界限。从一本正经的AI新闻主播,到移花接木乃至无中生有的深伪技术,人生智能生成的图像毫无止尽地轰炸着我们的感官视觉。我们须要教会孩子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必须主动地判断信息内容的真伪。

近期风靡利用这一技术,将照片转换成日本吉卜力动画风格的照片。在使用这类AI技术生成某个内容时,我们有可能忽略了它会产生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对他人的影响。生成吉卜力动画风格的照片或许是对大师宫崎峻致敬,但也可能是侵犯版权。移花接木不仅侵犯了隐私,也严重贬损他人的人格。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个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以及其背后的蕴含,正是我们能够教会孩子的一种能力素养。

长期以来,性骚扰一直是校园与职场中被讨论的问题。迟至2022年,马来西亚才正式拥有了《反性骚扰法令》,在体制与处理机制方面仍有许多改进与提升的空间。但在教育环节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远远不足。孩子透过网络接收到的不正确与不良信息内容,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他们在课堂获取的正确知识,也远超出老师提供的心理辅导。

我们希望教会孩子分辨的,不只是“不对/不能做”清单中罗列的行为,也包括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与价值意涵。我们对待他人的言语与行为方式,反映了我们自身的一种态度。对自己、对他人的人格与身体的尊重,应该是教育的核心。

在这方面,家长借由与孩子的互动,帮助孩子划出一条清楚的界限,也给予孩子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这能够发挥一样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研究指出,校园暴力与霸凌事件背后的起因,正是由于缺乏同理心的缘故。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一种站在对方的处境立场中思考与感同身受的能力。同理心不仅仅展现在与同侪之间的互动关系中,也展现在与其他人,包括与家庭成员、长辈亲友、乃至陌生人的接触中。引导孩子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同理心的思考,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功课之一。

莫切认为这类事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没有发生在孩子的校园内,而就当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人天生就会处理与面对任何的困境,说出自己的遭遇。

每一次的机会教育,都是帮助孩子演练如何面对困境。这也不是说,和孩子讨论过类似的话题之后,孩子就会习得且一辈子拥有这样的能力。若不时时演练,这种觉察的能力也会丧失敏锐度。每一次的机会教育,都是一个让孩子成长的素材,让孩子时时觉察任何潜伏的危机。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