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讯)纵然国内产业市场已在复苏轨道,但市场情绪仍趋向谨慎,国际产业顾问公司Rahim & Co认为,随着市场自我调节,去年温和的增长表现料可延续到今年,目前房价处健康盘整,估计今年可平均增长2至5%。
该公司执行主席丹斯里阿都拉欣今日在《2023/2024年房市检讨报告》推介礼媒体汇报会上指出,与2022年的强劲反弹相比,去年的产业市场合理化趋势更为温和。
ADVERTISEMENT
“市场增长趋向温和,主要是产业交易活动回到疫情前水平,稀释2021/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而各州各类产业的表现好坏参半,不过整体来看还是平稳,显示市场有韧性。”
列席推介礼有Rahim & Co研究总监苏莱曼沙希、产业代理首席执行员西瓦山卡、八打灵再也办事处董事蔡汝光,以及估价服务高级经理莫哈默艾尔哈菲兹。
纵然国内房市走在复苏轨道,但阿都拉欣透露,市场情绪仍倾向谨慎,因对于全球地缘政治平稳及全球经济挑战的忧虑未散。
“诸如通货膨胀推高生活成本、购屋者负担能力、区域政治紧张情绪升温干扰全球供应链,以及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等使得消费者在做出购屋决定前审慎。”
热门地点需求保持稳健
纵然如此,苏莱曼沙希点出,热门地点的产业项目,尤其是基建设施完善且地理位置良好的住宅产业,需求还是一如既往稳健。
“虽然国内房市挑战未散,今年展望还是稳定,但若想推动整个产业市场,关键还在投资者情绪和信心,就算薪水能负担,但因为信心不足所以没有动静,要知道当买屋活动热络,将会产生倍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我国产业交易2022年强劲回弹,2023年整体交易呈温和增长,而第四季官方数据未出炉,首9个月全国产业交易表现,比起2011/2012年的巅峰还高,预示市场得以延续2022年的动力。
询及房价走势,苏莱曼沙希告诉《星洲财经》,2022年的房价出乎市场预料的强劲,故2023至2024年或呈健康的盘整状态,还是会有增长但趋向平和。
“产业价格展望胥视地区而定,有些热门的地方价格依然稳健增长,但有些地区的价格仍处于跌势,整体而言,我国房价今年估计可平均有2至5%的增幅。”
负担能力虽仍是房市一大挑战,但住宅产业房价仍平稳增长,他披露,发展商在推介新项目方面也更为谨慎,除了小规模分阶段方式,同时比起不断推出新项目,更专注于完成正在进行中的项目。
“归功于这样的做法,去年第三季滞销产业情况也有所好转,包含住宅、服务式公寓及小型居家办公室(SOHO)的住宅产业,滞销单位为4万9364单位、价值达369亿令吉;比起前期滞销住宅高达5万5482单位。”
价格并非滞销唯一因素
苏莱曼沙希以去年第三季的滞销单位为例,点出所有价位的住宅产业都有滞销的情况,说明价格并非造成产业滞销的唯一因素,购屋者还有诸如地点、单位大小和户型的考量。
“我们呼吁政府可以更透明处理滞销产业数据,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69.4%的滞销住宅产业,是5至10年前推出市场,滞销越久则成功卖出的几率越低。”
SST增至8% 膝跳反应难免
销售与服务税(SST)今年3月起将从6%调高至8%,问及这会否冲击产业市场需求时,苏莱曼沙希披露,短期内难免会有膝跳反应(knee-jerk reaction),但随着时间变化,且市场逐渐习惯这项调整后,则先前的膝跳反应自会跟着合理化。
律师费经纪费受影响
“估计这个短期的市场反应到了下半年会消散,不过要知道的是,这个税收不是突然从零到8%,先前一直都有税收,只是现在提高2%,从6%增至8%,在产业交易方面,最大的变化在于律师费和房屋转售给予产业经纪的费用。”
政府下半年或合理化补贴,他认为,受影响最大或是中等收入群体(M40),不排除或调整优先次序,开始转向聚焦更为可负担的产业项目。
“中等收入群体的确受影响最大,低收入群体(B40)有政府支持,而高等收入群体(T20)有能力应对补贴合理化后的变化,唯独M40需要政府更多的关注,希望2025年财政预算案可以多一点照顾M40。”
至于随着可支配收入减少,会否冲击产业需求?他指出,陷入中产收入陷阱的M40,必须确定优先顺序,过后或专注价格更可负担的产业。
“产业毕竟是长期投资,而市场成长动力已在,先前的好景会回来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