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活,學會認真對待每一天,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開始。願我們都能放下包袱,讓身心靈都輕裝前行吧!
數月前在香港,蔡瀾對我說:“斷舍離”一切一切之後,內心顯得格外踏實。
ADVERTISEMENT
沒錯,現在的這一刻不妨問一問自己:這些東西“我還要不要用”,而不是“能不能用”;然後,把自己根本不再需要的東西給斷絕掉。嘿,別忘了,這也包括刪掉無意義的社交網絡平臺與帳戶。我懂,下手前的確是捨不得啊!誰來給點勇氣和推動力讓我快刀斬亂麻?更何況,還得是立馬就捨棄多年以來存放著的雞肋與過去,甚至要堅決地拋離對物質的執著。這樣的決策與決斷力,方符合“斷舍離”的原本意義。
不過,真是挺難的啊!相信我,能當機立斷又徹底做到“斷舍離”的人,恐怕只是寥寥無幾吧?最起碼,我,“暫時”還是做不到全面,也做不到位。坦白說,貪慾依然是我最大的軟肋。不過,我願意繼續追尋遵循“斷舍離”精神,並逐步去實踐它。因為我曉得,由始至終自己要的只是“簡約的無印良品生活”。
有時候難免會想,能一氣呵成做到“斷舍離”的人,會不會僅是那些重病纏身、深陷苦難失敗,而對人生已無期盼的失意者呢?要不,就是那幾位看破了紅塵,想遁入空門的“悟道者”嗎?其實不然,因為從字面上來解讀這句源自日本的“斷舍離(だんしゃり) ”,其焦點其實是放在“一種生活態度”之上;再深入一些的解讀,就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意思,你生活裡充滿的是需要還是必要?還有啊,別在意一時之間或突如其來的“斷舍離”做法,也無所謂逐漸拋棄身上或精神上的各種多餘的“標籤和累贅”;關鍵在於,只要你是懂自己的啊!
不得不提一下,雖說懂自己,但人們還是把“人生短短几十年”的含義給兩極化了。有的人甚至認為既然人生短暫,所以必須是“需要雖少,還是“應該”擁有很多很多的物質慾望!又有人會說,“人生”是用來體驗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都得來一遍。也別急放下,人總會來到釋懷的時候,時間是一味良藥!
當今社會,不知怎的繁忙而複雜,因此身在其中的我們是不是更需要時刻告誡自己,得稍微停歇腳步審視一下“到底真的還需要那麼多嗎?”溫馨提醒:“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你想活得多自在多瀟灑,首先就不能有太多的身外物纏身。事實上,如果深受求而不得之苦,不妨停下腳步想一想:是否因為幾十年來自己什麼都要,什麼都未量力而行……結果,才發覺我一生都在“忙與盲”中游走。
某位朋友曾說:我本以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為公司、為家人好,到頭來就連陪伴家人的時間都錯過了。糟的是就連健康也賠上了。所以啊,千萬別陷入“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先得的窘境才好。
蔣勳著作《捨得,捨不得》的序中提到:許多東西捨不得、許多地方捨不得、許多時間捨不得、許多人捨不得……到了中年才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其實,絕大部分人捨不得的是“無法改變的過去、執著於糾纏、焦慮無法掌控的未來”。有句話這麼說: “專注於當下,體驗生活的真實和美好,無它求,無奢望,生命才會強大!”
嘿,這麼說,如此聽……你還是懂我的喔!
我們在帶冬季團時,會囑咐旅朋友們出門前穿一層層式的冷衣比較方便,當處在有暖爐送熱的環境之時,旅朋友可以自我穿脫身上的衣物,像剝洋蔥皮那樣,一件件的脫掉直到自我感覺舒適良好就OK。正所謂,熱量太高時,保暖的衣物反而成了身體的負能量,順應所在環境而調整,拋離那些毫無意義的公私事物或人際關係,離開那些不利於個人成長,不符合內心需求平衡的環境,才能真正邁向更加舒適充實的狀態!剝洋蔥般的穿搭方式,讓我們體會到了真正的富足並不在於穿上了多少、擁有了多少;而是在於擁有的東西能否真正滿足我們的正常需求,又能否使我們更加的幸福快樂。
每每走入同事引輝的辦公室,看見書桌上蔡瀾揮毫的《看破、放下、自在》,我總會默默省思。同時,想起半世風流李叔同的那一句:“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李叔同在39歲之年欣然放下一切榮華富貴,選擇踏入佛門成為半世僧的弘一法師。看來,他的燦爛人生也真的沒什麼不能放下,知足常足,知止常止,從而實現了內心的解放和生活的輕盈。
珍惜生活,學會認真對待每一天,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開始。願我們都能放下包袱,讓身心靈都輕裝前行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