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這是崔顥〈長干曲〉第一首。女生泛舟,問男生來自何處,不等對方回答,迫不及待說自己家住橫塘。對方可能是同鄉,所以停船發問。
ADVERTISEMENT
樸實河景,幽幽水韻。女生無意中聽到對方帶有鄉音的談話,才有停船舉動。女生的柔情綺思讓人產生無數聯想。可能只是單純對家鄉的懷念,聽到鄉音,頓生親切欣喜之感。也可能對方談吐風度吸引她,起搭訕衝動,但是又顧忌禮節,不想露骨表達,心脈波動,借同鄉婉轉引發話題,拉近二人距離。
〈長干曲〉共四首,分兩組。第一、二首為一組,第三、四首為一組。《唐詩三百首》只選第一、第二首,百裡挑一的工作本就有挑戰,精華在第一組裡頭,讀完第一首及第二首,可以打住。蘅塘退士有眼光,這麼一選,值得一讚。讀者發現餘音裊繞的效果,更加迷人,尤勝四首同讀。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自小不相識。”第二首為男生答唱。他確實和女生同鄉,沿河而居,都來自長幹。天天在九江邊往返,彼此卻不相識。男生不說今日相識之幸,而感嘆昔日未能相伴同行,如果二人青梅竹馬,命運導向不同方向,是好?是壞?《唐詩大觀》收有沈熙乾賞析文字。他說“這兩首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沈熙乾說“自小不相識”五字,有撼人的藝術感染力:“越是對過去無窮惋惜,越是顯出此時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貴。”
一問一答之間,包容了“同是長幹人,自小不相識”的漫長歲月,“妾住在橫塘”和“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則將空間放大。時間長度和空間廣度同時增強下,突出天涯漂泊人的寂寞心情,製造彼此間對話的更好憑藉。
花甲之年 偏愛回憶
題材平凡,但是表現手法卻讓不同朝代的文人稱讚。“無字處皆其意也”,這是王夫之對此詩評價。敘事詩不易寫,目之所睹,耳之所聞,有不少感動人心者,遂訴諸文字。但是拿捏不好,就可能失去妙趣,跌入眼高手低困境。敘事詩既要條理分明,又講究流暢,緩速有致。主次詳略得當之餘,又要有變化,短時內容紮實,長時不顯累贅,在在考驗創作者的才華和文學素養。
中學隨意讀《唐詩三百首》,〈長干曲〉第一首朗朗上口,第二首不知為何沒有留下深刻印象。當時讀書隨意,毫無章法,連作者是誰也沒注意。李白登黃鶴樓不敢賦詩的故事深入民間,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人一引再引。李白後來到了金陵寫〈鳳凰臺〉,眾所周知模仿崔顥〈黃鶴樓〉意境。我一直到大學時才覺察〈長干曲〉的作者也是崔顥。讀書不認真,趣味減少,這是代價。
《舊唐書·文苑傳》把崔顥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他在世時已有詩名,卻負才不遇,官場不得志,留下事蹟有限,後人大半從其詩作猜測其為人。還好有李白加持,讓他名留千古。他存詩四十多首,不多。
〈長干曲〉的風格和意境和〈黃鶴樓〉不同,但一樣讓人念念不忘,鍾曉陽20歲寫《停車暫借問》,震驚文壇,小說以抗戰時期的東北和戰後的香港為背景。鍾曉陽是我和大學同學眼中既有才華又氣質非凡的女作家,書名這麼一取,“停船暫借問”竟成典故,韻味更強。王德威說鍾曉陽擅長“寫普通人物在普通生活中的悸動”,我們當然也會想到一千多年前敢於弄潮的孤獨女生。
用墨字寫〈長干曲〉第一首,感覺光陰似箭。春節期間,家鄉和懷舊心情糾結一起。1934年大年初一,季羨林在日記寫道:“今天學校裡照常上課。”國民政府鼓勵過陽曆年,農曆年假被取消已經4年,季羨林依然不習慣。除夕那天,他表達自己對傳統的不捨:“明天是舊曆年初一,今天晚上就是除夕。我覺得我還有一腦袋封建觀念。對於過年,我始終擁護,尤其是舊曆年,因為這使我回憶到童年時美麗有詩意的過年的生活。”
我也一樣眷戀過年。假日裡放慢腳步,“或恐是同鄉”五字,讓我想起善良同伴,花甲之年,偏愛回憶。如今遙想過去,比展望未來的時間更多,寫文章如此,和同齡朋友聊天如此,連讀書也厚古薄今。坐在沙發上,享受現在,記憶庫中沉澱的大事小事,紛來沓至。季羨林提童年,提詩意,如此熟悉,如此貼切,我讓小學、中學、大學、家鄉、各種純真的經歷重新在腦海點撥琴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