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不應堅守父權至上信條,反之應該要有諒解外嫁女兒心情的變通方式。
ADVERTISEMENT
國油配合農曆新年推出兩部賀歲短片,即外嫁女兒的《心聲》、以及反映女兒回孃家的父母心情的《等你》,相信會觸動有此經歷的女兒們的心。
雖然政府宣佈新年期間,國內32條大道免收費,但這不代表現代化的今天,每個外嫁的女兒都可以實踐在除夕夜和自己的父母親一起吃團圓飯、或者年初一、年初二就可以和父母相聚。
在《心聲》短片裡,外嫁的女兒身在夫家,在大年初一卻牽掛孃家的父母,打電話給母親時,無奈而委屈的思念,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會覺得她似乎小題大作,但有過同樣心情的外嫁女兒,卻一定能明白那份說不出的感受。
大多數華人履行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是根據父權主義,妻子和孩子必須跟隨丈夫回夫家過年,被視為“優先的”、“應該的”。
在《等你》的短片中,反映了從上一代到這一代,還是“夫家優先”的“傳統”。
片中孃家的父親,在養育兩個女兒後,才反省到過去本身沒有體諒妻子在新年期間掛念孃家的心情,因此才從女兒小時候就“灌輸”自家年初二才是“過年”的“自定傳統”。而年初二,就滿心期待女兒和女婿回孃家團聚。
其實,這也不是這個父親“自定的傳統”,農曆新年的傳統禮俗,本來就是“年初二回孃家”。
在現實中,不管是哪一代的外嫁女兒,會覺得在新年期間,尤其除夕夜和年初一感到糾結的,基本上主要是夫家和孃家不是位於同一個州屬。
如果夫家和孃家的地理形勢都接近,還可以做到午餐、晚餐分別在夫家和孃家吃的情況。如果路途相隔遙遠的地區,比如分別在東馬和西馬、北馬和南馬、北馬和東海岸,甚至是大馬和外國,就無法做到這樣“分身團圓”的情況。
除此,如果夫家和孃家各據一方,而為人子女是住在第三個城市,那麼在農曆新年期間,要分身和父母團聚也是一個問題。一些行業如記者的新年假期不多,在夫家和孃家間趕路的時間和情況更不容易。
尤其,如果一些人的孃家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或父母之中有一人已經不在人間,那麼落單的父親或母親,可能就必須一個人過新年,這個才是外嫁女兒們最牽掛和糾結的事情。
因此,“傳統”不應堅守父權至上信條,反之應該要有諒解外嫁女兒心情的變通方式,尤其夫家和孃家都各據一州(一國)的情況下,要回家和父母一起團聚過年的夫妻,應該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各自回去夫家和孃家,各自陪伴自己的父母過年,不要強制人妻必須“回夫家優先”。
過一個年,世間有多少女兒其實都在夫家暗自神傷。為人夫者,為人翁姑者,應該體諒媳婦的父母也想和自己的女兒過年。不要用“傳統”來道德綁架,反之將心比心之下,大家都可以有互相諒解的局面。希望新年大家都快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