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2日讯)在马来西亚这个文化大熔炉里,总会有不少人互相重视与欣赏友族的文化与习俗,也会让人省思与珍惜我国多元社会所带来的共融。
怡保九洞峇鲁重组村有一户马来家庭,从祖父辈就开始重视华人文化,而且每逢华人农历新年,都与华人一样穿上红色服装与华裔亲友们同欢共庆,如今更是连续两代人都就读华校,说的一口流利的华语。
被称为“阿金姐”的玛兹雅(50岁),从丈夫罗迪(50岁)家族继承传统按摩手艺,在怡保经营按摩长达25年,客户有多达95%都是华裔,所以多年来都与华人打交道,夫妇俩也听懂了一些广东话,并会以简单的广东话与人交流。
阿金姐:祖母是华人
阿金姐受访时表示,其祖母是一名华人,所以本身是具有华人血统的,加上按摩事业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华裔,多年来都很喜欢华人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尤其在一些华人传统节庆,例如农历新年时都会和华人一样庆祝。
“农历新年时,我的华人熟客都会上门来送礼给我,例如年饼和年柑。我们也会去一些华人朋友的家拜年,他们在过年时来我家送礼,我也会准备年饼招待。”
不过,在记者年初二到阿金姐的家采访时,她不好意思地说年饼几乎被家人吃完了,无法以年饼招待,引来现场哄堂。
正好阿金姐一家当天中午准备到一名华人朋友家拜年,也为了配合采访,所以全家的男丁穿上红色唐装,女的则穿上充满年味的红色服饰在记者要求下拍下了全家福。而墙上所挂的两幅鲤鱼图,则是一名已故华人客户送的,他们一家都非常珍惜。
2代人皆接受华文教育
阿金姐和罗迪育有3名女儿,分别是28岁的努莎菲卡(育4名孩子)、27岁的努莎希拉(育3孩子)及25岁的努莎扎娜(育2孩子),她们都被父母安排,小学到中学都在培南中小学就读及毕业,所以3人都能口操流利的华语,而且老三还曾是学校鼓队成员。
罗迪表示,他和阿金姐自结婚时,就已经打算让孩子从幼稚园到中学都在华小求学,除了夫妇俩都热爱中华文化外,华校生的学习纪律也是他们所推崇的。
“我们和一般马来家庭一样,都奉行马来人的生活和伊斯兰,只是比较热爱华人文化习俗。”
罗迪:女儿出嫁仍同住
“若说有不同的地方,可能是马来家庭的孩子长大后,通常都会离家各自生活,很少与父母一起住。我遵从岳父的教诲,即家人必须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使孩子们都成家了,我们还是住在同一屋檐下,这和传统的华人家庭一样。”
他和阿金姐都鼓励女儿把孩子送到华小就读,目前除了跟随丈夫到峇眼色海的长女的孩子在当地东华华小就读外,其他孙子都在怡保培南华小上学。
“现在有越来越多马来家庭送孩子到华小上学,证明很多马来人都重视中文。”
不理亲戚批评送读华小
他们表示,推崇华人文化,包括送孩子到华校上课的举动,曾被亲戚指华校很种族主义,也质疑是否要让孩子吃猪肉?他们没有理会,并指关键在于个人的思维,他们一家思想比较开放,能接受不同族群的文化。
“我们还是虔诚的穆斯林,孙子即使在华小,也会有固定的时间由宗教师教导他们可兰经,而且学校食堂都规定不能售卖猪肉食品,这有什么问题?”
他们表示,一家人都很喜欢吃华人食物,也会到一些清真或穆斯林友好的华人食肆用餐,还会用筷子夹食物。他们不需要人们告诉他们不该吃什么,作为穆斯林,他们懂得判断。
他们也学会煮一些华人食物,而这些都是从阿金姐父亲处学到的。罗迪说,当年岳父煮华人餐时,那些蒸鱼和咸菜鸡肉等一上桌,瞬间就能被一扫而空。
是“陆剧控”喜欢王鹤棣
阿金姐也是一名“陆剧控”,平时都喜欢煲陆剧和韩剧,并指这是因为女儿们平时都有在看,所以就被影响了。她还会和华人客户讨论剧情,更有喜爱的大陆明星和韩星,有些甚至连客户都没听过,也有人因为她的宣传而开始煲剧呢。
“我喜欢王鹤棣,还有那些韩国偶巴,他们真的很帅!”
除了陆剧,女儿们也有收集和穿汉服的嗜好,她也因此受到影响,总会在看古装剧和仙侠剧时欣赏角色们的服饰,更会在女儿网购汉服时,自己也买上一分,然后一起穿。
看拼音字幕唱华语歌
有一次到华人女客户家提供按摩服务时,对方家人刚好在唱K,自此她也有了唱华语歌的习惯。在记者访问时,阿金姐也应要求,即场开卡拉OK唱起了华语老歌。
她表示,通过唱K时字幕下的拼音,以及看陆剧时的马来文字幕,她和丈夫都能学懂一些华语字。夫妇俩虽未曾在华校求学,但仍能以这种方式和与华人客户的交流来学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