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2日訊)在馬來西亞這個文化大熔爐裡,總會有不少人互相重視與欣賞友族的文化與習俗,也會讓人省思與珍惜我國多元社會所帶來的共融。
怡保九洞峇魯重組村有一戶馬來家庭,從祖父輩就開始重視華人文化,而且每逢華人農曆新年,都與華人一樣穿上紅色服裝與華裔親友們同歡共慶,如今更是連續兩代人都就讀華校,說的一口流利的華語。
被稱為“阿金姐”的瑪茲雅(50歲),從丈夫羅迪(50歲)家族繼承傳統按摩手藝,在怡保經營按摩長達25年,客戶有多達95%都是華裔,所以多年來都與華人打交道,夫婦倆也聽懂了一些廣東話,並會以簡單的廣東話與人交流。
阿金姐:祖母是華人
阿金姐受訪時表示,其祖母是一名華人,所以本身是具有華人血統的,加上按摩事業的客戶大部分都是華裔,多年來都很喜歡華人的傳統文化與習俗,尤其在一些華人傳統節慶,例如農曆新年時都會和華人一樣慶祝。
“農曆新年時,我的華人熟客都會上門來送禮給我,例如年餅和年柑。我們也會去一些華人朋友的家拜年,他們在過年時來我家送禮,我也會準備年餅招待。”
不過,在記者年初二到阿金姐的家採訪時,她不好意思地說年餅幾乎被家人吃完了,無法以年餅招待,引來現場鬨堂。
正好阿金姐一家當天中午準備到一名華人朋友家拜年,也為了配合採訪,所以全家的男丁穿上紅色唐裝,女的則穿上充滿年味的紅色服飾在記者要求下拍下了全家福。而牆上所掛的兩幅鯉魚圖,則是一名已故華人客戶送的,他們一家都非常珍惜。
2代人皆接受華文教育
阿金姐和羅迪育有3名女兒,分別是28歲的努莎菲卡(育4名孩子)、27歲的努莎希拉(育3孩子)及25歲的努莎扎娜(育2孩子),她們都被父母安排,小學到中學都在培南中小學就讀及畢業,所以3人都能口操流利的華語,而且老三還曾是學校鼓隊成員。
羅迪表示,他和阿金姐自結婚時,就已經打算讓孩子從幼稚園到中學都在華小求學,除了夫婦倆都熱愛中華文化外,華校生的學習紀律也是他們所推崇的。
“我們和一般馬來家庭一樣,都奉行馬來人的生活和伊斯蘭,只是比較熱愛華人文化習俗。”
羅迪:女兒出嫁仍同住
“若說有不同的地方,可能是馬來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通常都會離家各自生活,很少與父母一起住。我遵從岳父的教誨,即家人必須緊緊聯繫在一起,所以即使孩子們都成家了,我們還是住在同一屋簷下,這和傳統的華人家庭一樣。”
他和阿金姐都鼓勵女兒把孩子送到華小就讀,目前除了跟隨丈夫到峇眼色海的長女的孩子在當地東華華小就讀外,其他孫子都在怡保培南華小上學。
“現在有越來越多馬來家庭送孩子到華小上學,證明很多馬來人都重視中文。”
不理親戚批評送讀華小
他們表示,推崇華人文化,包括送孩子到華校上課的舉動,曾被親戚指華校很種族主義,也質疑是否要讓孩子吃豬肉?他們沒有理會,並指關鍵在於個人的思維,他們一家思想比較開放,能接受不同族群的文化。
“我們還是虔誠的穆斯林,孫子即使在華小,也會有固定的時間由宗教師教導他們可蘭經,而且學校食堂都規定不能售賣豬肉食品,這有什麼問題?”
他們表示,一家人都很喜歡吃華人食物,也會到一些清真或穆斯林友好的華人食肆用餐,還會用筷子夾食物。他們不需要人們告訴他們不該吃什麼,作為穆斯林,他們懂得判斷。
他們也學會煮一些華人食物,而這些都是從阿金姐父親處學到的。羅迪說,當年岳父煮華人餐時,那些蒸魚和鹹菜雞肉等一上桌,瞬間就能被一掃而空。
是“陸劇控”喜歡王鶴棣
阿金姐也是一名“陸劇控”,平時都喜歡煲陸劇和韓劇,並指這是因為女兒們平時都有在看,所以就被影響了。她還會和華人客戶討論劇情,更有喜愛的大陸明星和韓星,有些甚至連客戶都沒聽過,也有人因為她的宣傳而開始煲劇呢。
“我喜歡王鶴棣,還有那些韓國偶巴,他們真的很帥!”
除了陸劇,女兒們也有收集和穿漢服的嗜好,她也因此受到影響,總會在看古裝劇和仙俠劇時欣賞角色們的服飾,更會在女兒網購漢服時,自己也買上一分,然後一起穿。
看拼音字幕唱華語歌
有一次到華人女客戶家提供按摩服務時,對方家人剛好在唱K,自此她也有了唱華語歌的習慣。在記者訪問時,阿金姐也應要求,即場開卡拉OK唱起了華語老歌。
她表示,通過唱K時字幕下的拼音,以及看陸劇時的馬來文字幕,她和丈夫都能學懂一些華語字。夫婦倆雖未曾在華校求學,但仍能以這種方式和與華人客戶的交流來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