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发布: 7:00am 13/02/2024

琼剧

麦英

琼剧行头

朱运辉

帽翅

演出琼剧禁忌

琼剧

麦英

琼剧行头

朱运辉

帽翅

演出琼剧禁忌

【粉墨登场/琼剧01】琼剧行头宁穿破,不穿错

报道:本刊 林德成、摄影:本报 陈敬晖、黄玲玲、林德成

传统戏曲服装(行头)自有严格界限,遵从“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在里面,各种阶层身分、年龄、职业都有服饰规范,无论是颜色、图案、刺绣都得符合角色。穷人与富人的穿着打扮、动作姿态、眼神表情有很明显差异。雪隆琼联剧社的演员说,穿上戏服后,就在演绎该角色,必须给予尊重,不能随意穿搭。

报道:本刊 林德成

ADVERTISEMENT

摄影:本报 陈敬晖、黄玲玲、林德成

(受访者提供)
【服饰】

朱运辉以琼剧《张文秀》的选段《偷包袱》为例,穷书生服装没有任何绣花图案,颜色也倾向淡雅素朴,大多是白色、蓝色、浅蓝色、灰色、黑色等等。富裕人家的服饰颜色会非常显眼,选用红色、黄色,衣上还会绣花金边。当官之后就会穿上蟒袍。至于小姐(花旦角色)的服饰,出身富裕者肯定会有一袭华美艳丽的服装,绣片闪闪。反之,穷困人家的服饰极为素雅。所以在台上时,可以轻易分辨出来。

朱运辉穿着典型的穷书生服饰,没有任何绣花图案,颜色也比较淡雅,很多时候是白色、蓝色、浅蓝色、灰色、黑色等。
如果仔细留意,演员的鞋子也很有讲究,会有绣花装饰。



麦英指着媒人婆的服装说,这是穷人家妈妈的打扮,衣裤和鞋子设计都很简朴,不会有任何闪亮的装饰品。相较于夫人的打扮,一定会有绣花或各种亮丽绣片。

大功告成,这就是《做媒记》里的媒人婆和夫人的造型。
怎样区别书生与状元?雪隆琼联剧社的成员翁兰花说,最容易的方式就是看“帽翅”。

要如何分辨书生与状元呢?书生帽后面的两个“帽翅”就非常重要。如果“帽翅”是呈八字型(上图),那么是书生帽。如果是呈一字型(下图),有造型装饰,那么是当了状元所戴的官帽。

【妆容】

说,琼剧的妆容没太多变化。如果是花旦脸或文武生脸,他们化了之后不会改变,只有头饰才会改变。反而丑角有更大的伸缩性,可以加胡须、痣,令角色非常鲜明立体。

在画眉的部分,以前男生画好眉之后,需要用粘纸将眉毛的尾端往上提,显得俊秀。现在新式的琼剧妆容反而没有计较这些了。她笑说,丑角的眉毛会更多姿多彩,可以配合角色性格,时长时短,又能画八字眉。

饰演夫人的麦华花了至少两小时在化妆和制作造型,最困难的部分是头饰,需要一边看着镜子,一边调整头饰珠钗的位置。
(受访者提供)
在新加坡,琼剧进入剧院后,舞台装置和灯光让整体演出增色不少。考虑到灯光照射效果,琼剧演员的服饰和妆容也要跟着调整,尤其妆容要凸显眉眼线条。(受访者提供)
符岂华是华戏荟少有的年轻小生,并参演了多部琼剧。这是梁祝的《十八相送》剧照。(受访者提供)

【原来有这些禁忌……】

当问及演出琼剧时有哪些禁忌,凌运福记得前辈曾叮嘱,不能说“蛇”这个字,而要用代名词“长刁”(音译)。其次是不能在台上吃大包,不然演出会诸事不顺,演唱时会一直不顺畅。

“有发生过哦!真的不要开玩笑。假设你吃了,唱的时候会糊里糊涂。”另外,化妆之后不要胡言乱语,要尊重角色,沉淀心情,专注在演戏上面。

在麦英的记忆中,她倒是听说老一辈不允许女生打鼓。当她正式出道,担任琼剧团的鼓师之后,却再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禁忌了。

相关视频:
【粉墨登场 01 • 琼剧】麦英改良的海南剧,也说华语?
相关文章:
【粉墨登场/琼剧01】琼剧行头宁穿破,不穿错
【粉墨登场/琼剧02】大马琼剧需与时俱进,不能原地踏步
更多文章:
【点燃年味/01】从东方走向世界,烟花爆竹千年漂流史
【点燃年味/03】重温童年“年味”——那些年玩过的烟花爆竹
【时来运转01】2024八运转九运 女性、属火行业新契机
【年年有余/01】深海斑鱼之王——龙趸怎么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00am 22/04/2024
林德成/讲你都唔信

去年访问中国粤剧名家文汝清,温文尔雅的他很会说故事,充满热忱动力。当他唱起〈剑合钗圆〉,我真的忘了咖啡馆所播放的BGM,只记得他歌声悠扬婉转,周围好像突然降噪了,变成另一个听觉场域,格外惬意……

有时不由得你不信,命运自有安排……

整个事件真的很巧合,先从去年10月份的访问说起,我恰好有机会访问来马旅游的中国粤剧名家文汝清。坦白说,我所认知的粤剧演员形象,应该是一脸慈祥,两鬓斑白。不过眼前这位帅哥却刷新了我的既定印象。

温文尔雅的他很会说故事,又充满热忱动力,更以推广粤剧为使命。当他唱起《紫钗记》里的〈剑合钗圆〉,我真的忘了咖啡馆所播放的BGM,只记得他一张口演唱,歌声悠扬婉转,周围好像突然降噪了,变成另一个听觉场域,格外惬意。

我们谈了很多,从个人经历、参与剧团的经验、从学校走入社区,中国的粤剧已经华丽转身,变成了一种高级和有质感的艺术表演。

然而,他透露年轻时还是有迷茫过,毕竟看到观众群逐渐老化,真的要把一生青春献给粤剧吗?所幸出现转机,当中国政府大力推广粤剧时,打破了发展困局,才有肥沃的艺术土壤。

当下我并没有想太多,反而在写完稿沉淀一会儿之后才萌生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做一期关于大马戏曲的发展困境。不过,当时步入年底,许多工作事务占据了脑袋空间,一下子忘了此事。

哪里知道!转角遇到爱……诶,不是,遇到惊喜。《活力副刊》的新年专题竟然是制作一系列的戏曲剧种,仿佛又把我拉回来,继续深耕戏曲的题材。当时我没选粤剧,反而选了琼剧,因为海南话非主流方言,想必琼剧发展会遇到更多挑战和波折。

惟,没想到新加坡的琼剧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之途。当地琼剧已经从街戏走入剧院,而大马琼剧的表演舞台较多还是在酬神戏或宴会上。

那么有没有人想要振兴大马戏曲?又有哪些方案?我在手机记事本写下了这些问题。本以为是无解,与靖芬讨论时,她倒是很乐观地说,不如找ASWARA的黄愛明聊一聊,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好!作为行动派的我,赶紧收拾细软又踏上探索戏曲之旅。当我与她会面时,还真的有方案,而且是为期20年的计划。黄愛明笑着对我说,2022年是收到一个“calling”才提呈这个计划。天啊!换言之,如果没有这个“calling”,这项计划可能没有这么快出现,我的专题报道就变得不完整。冥冥中一切都很刚好。

接下来说一个题外话,同事星彤前几天突然萌生念头说想学福建话。我、愐壮、慧琪恰好在办公室就逐一介绍常用词的福建话发音。当时提到了医生,福建话称为“老君”(Lo Gun),医院就叫“老君厝”(Lo Gun Chu)。乍听之下,以为是借用道祖太上老君来形容医生,听起来好像也没毛病。

不料,日前冥冥中有一股“力量”促使我去找出这个称号的缘由。结果网络资料显示,原来“老君”一词是借用了马来话“dukun”(巫医)。可能后来转接过程,因福建话口音缘故,“D”的发音变成“L”,“U”则念成“O”,所以形成了“Lo-kun”的念法。

还真的没想过是这样的答案。

相关文章:
林芷桑/你了解锡克人吗?
张露华/现在报纸还有人看的咩?
阿蓟/马来烘烤类小吃三剑客 Sata,Pepes与Otak
李系德/横床直竹打老虎=抽鸦片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