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稱農曆新年為Tết(春節)或 TếtNguyên Đán(新年),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是越南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無論是身在海外或在城市打拼,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趕回老家團聚,享受持續6至9天的長假期,過年的氣氛更是延續整個正月。
報道:李佳憓
ADVERTISEMENT
照片:受訪者提供
越南人稱農曆新年為Tết(春節)或 TếtNguyên Đán(新年),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是越南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無論是身在海外或在城市打拼,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趕回老家團聚,享受持續6至9天的長假期,過年的氣氛更是延續整個正月。
潘氏紅幸現居胡志明市,老家在越南中部的河靜省,這是她去年結婚後第一次跟丈夫回鄉過年,“我是屬於比較傳統的家庭,依然保留非常傳統的新年文化,所以特別有儀式感和熱鬧。”
在越南有一個民謠“肥肉醃蕎紅對聯,蕃杆炮仗綠年粽”,從中就可看出越南傳統的年貨內容。每年的年夜飯桌上,都擺滿越南傳統佳餚,有瓜子、春捲、臘腸、醃製的蕎頭、蕃杆、越南肥肉、酸菜、越南方形粽等,取天圓地方之意,還有蜜餞(糖蓮子)都已成為過好年的符號。
紅幸:只需穿新衣或奧黛
紅幸說:“穿紅衣裳是中國文化,但在越南,父母只需給小孩買新衣服就可以了,或是傳統服裝奧黛;我們不掛紅燈籠、刺繡或剪紙,但越南人有皮影戲!這是我們自豪的文化。”
越南新年期間,除了每家每戶會供拜神靈和祖先,到廟宇亭寺上香祈福,一些共同祠堂會循俗例舉行歲暮敬老活動,即追思祖德之外,也盼能發揚飲水思源的精神。
紅幸分享,當地還有一個特色叫“沖年喜”。越南人特別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府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因為越南人相信,新一年第一個到家做客的人會影響他們整年的運氣,所以許多家庭在過年前都會邀請一個心地善良、有福氣的人到時來敲門,以求新年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我新婚,所以今年老公要來女方老家‘沖年喜’!”天亮後,她便開始連續三天的拜訪行程:初一到爺爺奶奶家,初二探望老師,初三則到朋友們家串門子。
由系列“賞春”活動
正月期間,越南民間一系列的新春活動如賞水仙花、鬧花燈、民歌對唱、到寺廟祭拜、遊覽名勝古蹟等,皆統稱為“賞春”。
本土人也跟著華人習俗
請舞獅採青派紅包
寮國關聖宮龍獅團團長陳保福是第三代華裔,現居首都萬象經營著一家餐館。每年春節,他暫停休業3至4天回家過年,也會帶領醒獅團到各大宴會表演採青賀年。
“以前邀請舞獅上門的只有華人,但現在一些寮國人也會請舞獅到家送吉利,他們也跟著華人一樣派紅包了。”今年,他還安排獅隊出國到節慶氛圍更濃厚的馬來西亞和泰國表演和交流,自己則會跟家人旅行。
寮國是一個佛教國家,春節雖不是全國法定假日,但無論是華裔還是本土寮國人,也會期待春節的到來,畢竟誰不喜歡過年呢?尤其近年來大量中國人在寮國開公司做生意,紅彤彤的燈籠和對聯都讓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年味。
中國老師回國 私校春節放假1個月
“萬象有6所華校,大部分是中國師資,所以每到春節,中國老師就會提早飛回國內,孩子就開始跟著放假,直到老師回校授課,有的私立學校放假長達一個月呢!”
“我父親是華人,母親則是本土寮國人,所以我們家每年都有兩個新年,即農曆春節和4月份的寮國新年(潑水節),但兩者相比,我其實更期待過春節。”
他說,萬象和琅勃拉邦是最多華人社群的城市,其中萬象有大約10間華人廟宇,新年期間的人潮絡繹不絕、香火鼎盛,此外,寮國華人在大年初一也有送禮物給長輩的習俗,除了家人和親戚,也會給社區的年長者送上甜柑和祝福。
江米糕花生糕老少愛
鍋子菜最有特色
緬甸是佛教國家,農曆正月初一是緬甸法定的公休假日,也是華人社群中最盛大的節日。由於緬甸當地雲南籍華人華僑居多,深受雲南文化影響,許多人會準備當地特色的鍋子菜,搭配蝦餃和蛋餃,而江米糕和花生糕、八珍盒等傳統小吃也老少皆喜。
每年除夕夜,位於仰光唐人街的慶福宮聚集前來祈福的人群,希望能趕在農曆新年鐘聲敲響之時點上一炷頭香,為家人親友和自己祈求好運。此外,緬甸華人社團有敬老尊賢的傳統,專門統計生活條件艱苦的老人,給他們免費發放生活用品、禮品和春節紅包,就是希望每一個緬甸華人都能過一個平安年。
吃湯圓 少吃餃子年糕
愛穿紅衣、旗袍和中式服裝
泰籍華人、華僑、移民至泰國的中國人都注重慶祝農曆新年,尤其這三天:年廿九的是“購物日”、年三十晚是“祭拜日”和接財神,但泰國不太有熬年守歲的習慣;大年初一則是“串門日”拿紅包!
泰華鄭權之分享,泰國華裔的中國南方祖籍較多(潮汕、福建、海南等),因此慶祝方式與習俗類似於中國南方文化,年前大掃除也用潮州話稱為“筅塵”。
“我們不太吃餃子和年糕,而是吃湯圓,年夜飯和祭拜食材則用‘三鮮,五鮮’(雞、鴨、豬、魚、蝦),也喜歡用水果如橘子、橙子、葡萄、菠蘿、火龍果、蘋果、梨、柿子等來拜神祭祖。”
每年政府辦春節慶祝活動
他說,農曆新年雖不及潑水節的規模,也非泰國公共假期,但位於大皇宮附近的唐人街——耀華力路依然熱鬧,每年政府主辦春節慶祝活動,公主、總理和華人圈的重要人物都會來參加。
“春節期間,無論是華人或泰國本地人都有各種大大小小活動,大家都愛穿紅色衣服、旗袍和中式服裝。”鄭權之補充,泰國王室也有慶祝農曆新年,拜神祭祖的方式與民間類似,但不對外公開;很多佛教徒也會在初一至初三到寺廟拜佛求平安。
“泰國是一個多文化多民族的國家,但我們沒有明顯的分民族社群,官方語言僅是泰語,雖然如今很多泰國第二或第三代華裔都不諳漢語,僅略懂家鄉話,但心中很大程度地都保留了中華傳統文化習俗與思想。”
黃奕升:吃餃子湯圓年糕
珍惜得來不易的年味
印尼華裔黃奕升現居雅加達,除夕夜一樣會與家人團聚,共進豐盛的晚餐。除了雞鴨魚肉,印尼的華人過年主要吃餃子、湯圓和年糕,即把糯米做成年糕,加入焦糖後蒸上一日,直到年糕顏色由白轉棕,出蒸籠後再用香蕉葉包裹,端上飯桌。
每年佳節,印尼華人聚集的城鎮和街道異常熱鬧,慶祝活動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例如一些華人會組織公益慈善活動,去老人院或孤兒院探訪,送上溫暖的問候。
黃奕升:“在雅加達,我們通常不會燃放煙花爆竹,春節也只放一天假,但在巴淡島或丹戎檳榔,新春文化仍然受到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影響,隨處可見舞獅表演、跳舞、放煙花和爆竹,特別熱鬧。”
“丹戎檳榔有一個特殊的傳統,那就是從元旦到農曆十五都要穿新衣!”
如今印尼華人能夠公開熱鬧地慶祝農曆新年,其實得來不易。黃奕升表示,該國在蘇哈托時期(1967至1998年)對印尼華人社區的文化和宗教活動進行了限制,包括禁止公開慶祝春節和元宵節。直到蘇哈托政權結束,2000年時任總統阿布杜拉赫曼宣佈撤銷農曆新年慶祝禁令後,印尼的社會、政治和文化逐漸變革與開放,漸漸促進多元文化的認同和尊重,也為華人社區的文化活動創造了更加寬鬆的環境。
紅包魚生年柑不可少
牛車水 新春氣息最濃
新加坡華裔人口占80%以上,農曆新年自然也是頭等大事,大部分華人家庭也都保留了傳統的春節習俗,送紅包、撈魚生和橘子拜年,用精緻的小紙袋裝上兩粒柑橘作為賀年禮,寓意大吉大利、黃金兩粒、好事成雙!
吃黃梨撻,是新馬一帶不可少的新年食物,早期這是一種峇峇孃惹的傳統糕餅,外形小巧、外露的餡料令人垂涎三尺,味道不同於臺灣的鳳梨酥。
唐人街牛車水則是新加坡人辦年貨的最熱鬧地點,這裡掛滿了燈籠、祥龍造型及售賣玲琅滿目的新年裝飾等,許多西方遊客也會特意前來感受洋溢著的濃厚新春氣息。
新加坡的法定春節假期為2天,加上週日和補假連續放假4天,許多大馬遊子會提早返馬回鄉過年,很多新加坡民眾也會趁著假期到國外旅遊,因此這期間的航班和長途巴士都非常忙碌。
.wp-block-qubely-buttongroup { margin-bottom: 1.5em } .qubely-block-button-group .wp-block-qubely-button:not(:last-child) { margin-right: 10px; } .wp-block-qubely-button { padding-top: 10px; padding-bottom: 10px; } .qubely-block-btn-anchor { border-width: 1px; border-color: #FFFFFF;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radius: 5px; color: #fff !important; background-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843d3d; } .qubely-block-btn-anchor:hover { background-color: #04C3EC; border-color: #04C3EC; } $(“.qubely-block-btn .qubely-block-btn-anchor”).click(function() { var target = $(this).attr(‘href’); $(‘html, body’).animate({ scrollTop: $(target).offset().top – 55 }, 1000);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