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城市大學“梨園淺說話粵劇”介紹,粵劇可稱為“廣府大戲”,起源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粵劇融合中國其他戲曲如明代的弋陽腔、崑腔、清初以來的西秦戲、漢劇以及江蘇、河南、安徽、湖南、河北、廣西等外省戲曲的腔調,再加入廣東民間的說唱藝術與音樂,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而由廈門大學戲劇戲曲學博士生康海玲所著,刊登在《四川戲劇》期刊的〈粵劇在馬來西亞的流傳和發展〉一文提到,咸豐四年粵劇藝人李文茂率領梨園子弟響應太平天國反清起義,咸豐十一年起義失敗,清廷加大力度捕殺和鎮壓粵劇藝人,造成大量粵劇藝人逃亡海外。馬來西亞正是其中一個落腳處,並且從此在我國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ADVERTISEMENT
恰逢隆雪華堂、雪隆廣肇會館、隆雪陳氏書院宗親會、雪隆會甯公會、雪隆惠州會館、雪隆嘉應會館及武吉免登區居民代表理事會第三區聯辦“茨廠街年味節2024”邀請了本地粵劇團——笙鳳鳴粵劇團到場演出經典劇目《豔曲動皇心》以及《獅吼記之跪池》,且讓我們跟隨主演葉柏麟和張妙玲的腳步走入後臺一探究竟吧!
服裝
1. 葉柏麟換上皂靴。
2. 看似最容易戴上的束髮冠,實際上工序也不少,需要旁人協助。從前粵劇演出場次多時,會有專業“衣箱”幫忙穿戴,如今只能靠友人協助。
3. 葉柏麟穿上“馬甲”,以讓肩膀看起來寬闊。
4. 這一身龍袍就是葉柏麟在《豔曲動皇心》飾演漢武帝時需要穿上的戲服,她們的戲服一般來自香港,價格不菲,動輒4位數,因此要小心保管,不能洗滌。
5. 在這場戲中,張妙玲飾演的是未婚女子,因此有長長的髮辮,在正式上場前先用布包裹起來,以免弄髒。
6. 張妙玲幫葉柏麟整理衣裝,準備登場。
化妝
1. 晚上7時30分的演出,張妙玲在傍晚5時就開始化妝。圖為“吊眉”。
“吊眉”是戲曲演員化妝步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早期時使用帶子緊緊地纏住演員的頭部,將眉梢吊起,讓演員的眼睛更有神,如今改用吊眉貼。葉柏麟坦言,相比起帶子,吊眉貼帶給演員的痛楚較低,但“吊眉”後頭會很疼,因此演出告一段落,小生扮相的演員摘下發冠就能略作休息,花旦由於貼滿發片的原因,只能忍住痛楚直到演出結束。
2. 張妙玲開始貼片子。
花旦的“片子”,在使用當天需要用“刨花”(是木工用刨子在木頭上刨出來的薄片)浸水,浸出透明的粘液——刨花膠,刷在片子上,再根據戲劇劇種捲成所需形狀(如粵劇的形狀較尖,京劇的形狀較圓),沾上膠水貼在額頭和臉頰。張妙玲介紹,刨花一般是託人在中國購買的,葉柏麟補充說她們曾試過帶著刨花到其他國家演出時,由於其來源於植物的原因,險些不讓過關。
3. 一旦塗上口紅,就意味著不能再進食。
道具
1. 張妙玲根據角色需要選擇髮簪,大多購自香港。
2. 《豔曲動皇心》裡葉柏麟需要戴上的束髮冠,她說扮演王侯角色可佩戴。
3. 《豔曲動皇心》主要道具——琴和椅子。
4. 證明皇帝身分的道具——玉璽。
5. 葉柏麟在另一部劇目《獅吼記之跪池》飾演陳季常佩戴的帽子。
登場演出
《豔曲動皇心》是述說一民間女子名曰衛紫卿,弟弟衛青才能出眾卻只能當馬伕,姐姐為了讓弟弟有出頭之日,趁漢武帝夜遊御花園彈琴高歌一曲,引起皇帝注意,進而飛上枝頭變鳳凰以提攜其弟。
漢武帝夜遊御花園。
《獅吼記之跪池》講述的是畏妻如虎的陳季常(葉柏麟飾)應蘇東坡之約到蘭亭賞花,不料蘇東坡故意介紹妓女蘇琴操同遊,被劉月娥發現大動肝火,待陳季常歸家後杖責、罰跪。
葉柏麟提到《獅吼記之跪池》較多自由發揮空間,鬼馬有趣的說白,讓臺下的觀眾鬨堂大笑,掌聲連連。
相關文章: 【粉墨登場/粵劇01】粵劇之路 基本功堆砌而成 【粉墨登場/瓊劇01】瓊劇行頭寧穿破,不穿錯 【粉墨登場/瓊劇02】大馬瓊劇需與時俱進,不能原地踏步 相關視頻: 【粉墨登場 02 • 粵劇】楊寶香淺唱《帝女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