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6:32pm 16/02/2024

同化

过新年

不忘根

泰国福州人

同化

过新年

不忘根

泰国福州人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 坚守过新年

报道/摄影:陈世传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那汶的福州人后裔一起向马来西亚的福州同乡贺年。

(泰国·洛坤府16日讯)许多当年从大马移居泰国的华人在当地虽已接受逾百年,以致无论是母语、籍贯方言、姓名及生活方式等,都已与泰国人没有太大的差异,惟如今已属于年长一辈的第二或第三代泰国华人,依旧在用着自己的方式,努力在家族后辈中,传承着中华节庆的特色与籍贯习俗。

星洲日报记者在农历新年来临前,前往距离合艾两百多公里,位于泰南洛坤府的的小福州那汶(Natbon)、曾里(Chandee)、童颂(Thung Song),以及距离合艾320公里的素叻他尼(Surat Thani),还有距离合艾550公里的春蓬府(Chumphon)安马力小镇走访,了解这些地区泰国华人庆祝华人农历新年的情景。

年轻华裔多不熟悉习俗文化

当地的年轻华裔中(属于第四及第五代),大部分已不熟悉华人的语言、习俗与文化,所以大部分已不再有隆重庆祝华裔新年的习惯,如他们在新年时,已不会刻意回到家乡与父母同庆新年及吃团圆饭等,至于一些个别的情况,主要是在父母的坚持要求下,才会回到老家陪伴父母

虽然农历新年在年轻一代的泰国华裔心中已渐渐淡化,惟在老一辈(属于第二或第三代)的心中,象征团圆与迎接新一年的“过年”节庆还是很重要的节日和受到他们这一代人的重视,并且还坚守着“过年”的许多习俗,如新年前的祭拜灶神,年除夕的团圆饭,还有大年初一穿红衣派红包等。

张振华 雷翠英:注重除夕吃团圆饭

属于从爱大华移居至泰国的第二代福州古田人张振华(77岁)与雷翠英(75岁)夫妇受访时说,他夫妇俩从小就受到父母的传承及托付,所以在传承习俗上都还坚守着,如新年前会大扫除、会拜灶神、吊挂灯笼及年饰品,以迎接新年等。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张振华(左)与雷翠英(右二)夫妇给马来西亚的华裔同胞贺年。

“我们的父母在生时常说,孝子不赚除夕钱,也就是年除夕晚,无论工作多忙,都得放下,全家到齐的回家一起吃团圆饭,而这一习俗,我家到现在都还在传承。”

目前在童颂镇开店经营小生意的张氏夫妇说,他夫妇俩育有2男2女,在新年时都会回家一起吃团圆饭,年初一就会穿上红衣,象征新年,而年长者也会派红包给家里的小孩。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洛坤府童颂市,一家潮州人开的店铺吊满了售卖的新年饰品,告诉人们新年快到了。
儿时住泰南福州村年味浓

本身从小就喜欢新年气氛的雷翠英说,儿时住在泰南的福州村,即那纹,几乎全村人都是“家人”,新年的气氛很热闹,孩子们挨家挨户贺年拿红包,新年时还能吃上传统的福州菜,但这些如今都没有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家里的庆祝。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老一辈的泰国福州人出席当地福州会馆举办的新年聚餐会,一起过年。(雷翠英提供)

“泰南的兰萱南马福州会馆为了让同乡重温新年的热闹气氛,于今年2月1日就举办了一场新春聚餐会,把分布在泰南各地的福州同乡都请了过去,大家一起说着古田话,吃着古田菜,唱着新年歌,跳着新年舞蹈,还派敬老红包给长者,真的是太开心了。”

米儿:年轻人只庆元旦泼水节

在童颂大街开香烛店,新年时也卖各种红彤彤新年饰品的当地第三代潮州人米儿(泰语音译)受访时说,一般上泰国人只会庆祝阳历新年与泼水节,而泰国的年轻华裔也一样,因此华人新年,主要就是老一辈的华裔及华泰联婚的家庭会庆祝。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米儿(右三)说,华人新年,主要就是老一辈的华裔及华泰联婚的家庭会庆祝。

她说,庆祝的方式,一般上就是新年前会在住家吊挂年饰,年除夕会吃团圆饭,而且还会特别煮象征好彩头的家乡菜,以及年初一时会穿红衣及派红包。

“华人新年不是泰国的公共假期,加上年轻人不重视及不懂华人新年的习俗,所以会回到家乡与家人一起过新年的,主要都是家里长辈的坚守,如父母要孩子回家吃团圆饭等。”

雷贤盛:泰古田人还有过年

8岁就从实兆远二条路移民至泰南那汶,并见证了福州人从移民开垦到落地生根及开枝散叶的那汶领袖雷贤盛(98岁)受访时说,那汶开埠已逾百年,是实兆远福州人来泰开垦及定居的第一个地方,当年这里的华人新年,就像实兆远或爱大华,非常热闹,烟火鞭炮可放上一星期,每家每户都挂满红彤彤的灯笼,而且整个村都是车与人。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星洲日报记者陈世传(左四)到访泰南那汶,给98岁高龄的开垦领袖雷贤圣贺年。

他坦言,随着泰籍华人被同化,年轻一辈不会说华语与古田话,再加上年轻一辈在很早时就到大城市去升学与定居,以致流失的不只是城镇的繁华热闹,还包括了华人文化与古田籍贯习俗的传承。

“这里的古田人还是有过年的,只是不再热闹,也就是自家做自家的,家里老人坚守要过年的就还在传承,老人没有坚守的,孩子在新年时就没有回来,以致就顺理成章也没有过年了。”

他感慨说,文化与习俗的传承,家里的长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有坚守,就会得到传承,如长辈有跟孩子说古田话,孩子就会懂说,自然在习俗与文化方面,也会更容易获得年轻后辈的认同,进而把它传承下去。

曹妙芳:至今仍会挂灯笼接财神

在那汶老街开杂货店的曹妙芳(50多岁)说,如今的那汶,在华人新年时已不再热闹,她与夫婿有4名儿子,也不是全部都会回来过年,毕竟华人新年不是假期,在外的孩子会以忙工作为由,没有回来过年。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曹妙芳拿着平板手机给记者看,说他在外地的孩子,特地穿上红红的新年衣拍照,给她贺年。

“我家里还是有过年的,如会在新年前挂灯笼拜灶神,新年时会拜祖先接财神,还会放烟花,以营造新年的气氛。”

陈道盛:非假日儿孙一般不回家

居住在曾里大街的陈道盛(80岁)说,近10年的华人新年,有时是自己两老留在曾里过,有时就是两老去曼谷儿子家过。

“华人新年不是假期,年轻一辈也不重视华人新年,所以一般上都不回来。我两夫妇若想感受吃团圆饭的气氛,就会去曼谷的儿子家,要不然就两老留在曾里。新年派红包还是有的,儿孙不回来,我就把红包寄过去,也算是给儿孙派了新年红包了。”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曾里市的3名元老级古田人领袖陈道盛(左起)、姚振光及李善华在受访时都说,当地的新年气氛已大不如前,感叹华人节庆文化的流失。
李善华:学校组织百人队沿户贺年

从父母自马来西亚移民至泰国算起,已是第三代泰国华人的李善华(76岁)说,曾里可算是泰南14府中,中华文化传承得最好的一个地区了,因为这里的华人,除了自己家里有根据传统过新年之外,这里的振华学校,每逢新年都会组织由校董与师生组成的“贺年队”挨家挨户的去给华裔商家与家庭贺年。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由马来西亚移居泰国曾里福州人先贤创办的振华学校,为了传承中华文化,数十年如一日地,每年都会组织“贺年队”向当地华人贺年。(振华学校提供)

他说,曾里是马来西亚福州人迁居泰国时,开垦的第二地城镇,因此曾里这里的学校,有90%是由福州先贤创办,其中包括了一直来都在教授华语的振华学校。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也是由移居泰国的实兆远福州人开垦的曾里市,大街上的牌楼已换上了“新年装”, 以迎接新年。
曾里封街连办9天新春嘉年华

曾任振华学校董事长的李善华说,振华学校为了传承文化与中华节庆,自数十年前开始,都会在每年的农历新年期间,组织百人的“贺年队伍”,再分成3小队,所有队员都穿上红衣,带上乐器,一户一户的去给华裔家庭或商家贺年。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曾里市振华学校的“贺年队”向华裔商家或家庭贺年,有助于传承中华节庆。(振华学校提供)

“过去振华学校也会举办新春的各类活动,如新春嘉年华、新春篮球赛及新春选美赛等,但这几年已由曾里的市政府接手举办,如从今年的2月6至14日,会在曾里大街进行‘封街’,以便用来举办连续9天的华人新年嘉年华,除了有100个摊档之外,还会有文娱演出,以营造华人新年的气氛。”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洛坤府曾里市振华学校,每逢华人新年都会组成“贺年队”到当地的华裔商家或华裔家庭贺年,传承中华节庆文化。(振华学校提供)
姚振光:人口外流华人节庆褪色

属于曾里福社元老的姚振光(93岁)受访时也提到,曾里算是泰南14个府中,中华文化传承的最好的一个,当中的原因就在于这里有振华这所“华校”。

他说,基于振华学校有开办华语科,因此多多少少都对传承中华文化与籍贯习俗有帮助,但他也坦言,随着年轻一辈已完全被同化,加上大部分迁居到大城市,因此各种的华人节庆色彩也随着褪色。

“我坚守要过华人新年,所以当在曼谷的儿孙不能回来过年时,我就选择去曼谷,起码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拜祖先、穿红衣派红包,这样才算得上有年味啊!”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那汶新村已不再热闹,但为了迎接新春,也挂上红灯笼增加喜庆气氛。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位于泰南那汶,由福州人雷贤清后裔开设的咖啡店可见到新年布置,增添一丝新年气氛。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