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6:32pm 16/02/2024

同化

过新年

不忘根

泰国福州人

同化

过新年

不忘根

泰国福州人

同化逾百年沒忘根 泰福州人 堅守過新年

报道/摄影:陈世传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那汶的福州人後裔一起向馬來西亞的福州同鄉賀年。

(泰國·洛坤府16日訊)許多當年從大馬移居泰國的華人在當地雖已接受逾百年,以致無論是母語、籍貫方言、姓名及生活方式等,都已與泰國人沒有太大的差異,惟如今已屬於年長一輩的第二或第三代泰國華人,依舊在用著自己的方式,努力在家族後輩中,傳承著中華節慶的特色與籍貫習俗。

星洲日報記者在農曆新年來臨前,前往距離合艾兩百多公里,位於泰南洛坤府的的小福州那汶(Natbon)、曾裡(Chandee)、童頌(Thung Song),以及距離合艾320公里的素叻他尼(Surat Thani),還有距離合艾550公里的春蓬府(Chumphon)安馬力小鎮走訪,瞭解這些地區泰國華人慶祝華人農曆新年的情景。

年輕華裔多不熟悉習俗文化

當地的年輕華裔中(屬於第四及第五代),大部分已不熟悉華人的語言、習俗與文化,所以大部分已不再有隆重慶祝華裔新年的習慣,如他們在新年時,已不會刻意回到家鄉與父母同慶新年及吃團圓飯等,至於一些個別的情況,主要是在父母的堅持要求下,才會回到老家陪伴父母過新年。

雖然農曆新年在年輕一代的泰國華裔心中已漸漸淡化,惟在老一輩(屬於第二或第三代)的心中,象徵團圓與迎接新一年的“過年”節慶還是很重要的節日和受到他們這一代人的重視,並且還堅守著“過年”的許多習俗,如新年前的祭拜灶神,年除夕的團圓飯,還有大年初一穿紅衣派紅包等。

張振華 雷翠英:注重除夕吃團圓飯

屬於從愛大華移居至泰國的第二代福州古田人張振華(77歲)與雷翠英(75歲)夫婦受訪時說,他夫婦倆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傳承及託付,所以在傳承習俗上都還堅守著,如新年前會大掃除、會拜灶神、吊掛燈籠及年飾品,以迎接新年等。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張振華(左)與雷翠英(右二)夫婦給馬來西亞的華裔同胞賀年。

“我們的父母在生時常說,孝子不賺除夕錢,也就是年除夕晚,無論工作多忙,都得放下,全家到齊的回家一起吃團圓飯,而這一習俗,我家到現在都還在傳承。”

目前在童頌鎮開店經營小生意的張氏夫婦說,他夫婦倆育有2男2女,在新年時都會回家一起吃團圓飯,年初一就會穿上紅衣,象徵新年,而年長者也會派紅包給家裡的小孩。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洛坤府童頌市,一家潮州人開的店鋪吊滿了售賣的新年飾品,告訴人們新年快到了。
兒時住泰南福州村年味濃

本身從小就喜歡新年氣氛的雷翠英說,兒時住在泰南的福州村,即那紋,幾乎全村人都是“家人”,新年的氣氛很熱鬧,孩子們挨家挨戶賀年拿紅包,新年時還能吃上傳統的福州菜,但這些如今都沒有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家裡的慶祝。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老一輩的泰國福州人出席當地福州會館舉辦的新年聚餐會,一起過年。(雷翠英提供)

“泰南的蘭萱南馬福州會館為了讓同鄉重溫新年的熱鬧氣氛,於今年2月1日就舉辦了一場新春聚餐會,把分佈在泰南各地的福州同鄉都請了過去,大家一起說著古田話,吃著古田菜,唱著新年歌,跳著新年舞蹈,還派敬老紅包給長者,真的是太開心了。”

米兒:年輕人只慶元旦潑水節

在童頌大街開香燭店,新年時也賣各種紅彤彤新年飾品的當地第三代潮州人米兒(泰語音譯)受訪時說,一般上泰國人只會慶祝陽曆新年與潑水節,而泰國的年輕華裔也一樣,因此華人新年,主要就是老一輩的華裔及華泰聯婚的家庭會慶祝。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米兒(右三)說,華人新年,主要就是老一輩的華裔及華泰聯婚的家庭會慶祝。

她說,慶祝的方式,一般上就是新年前會在住家吊掛年飾,年除夕會吃團圓飯,而且還會特別煮象徵好彩頭的家鄉菜,以及年初一時會穿紅衣及派紅包。

“華人新年不是泰國的公共假期,加上年輕人不重視及不懂華人新年的習俗,所以會回到家鄉與家人一起過新年的,主要都是家裡長輩的堅守,如父母要孩子回家吃團圓飯等。”

雷賢盛:泰古田人還有過年

8歲就從實兆遠二條路移民至泰南那汶,並見證了福州人從移民開墾到落地生根及開枝散葉的那汶領袖雷賢盛(98歲)受訪時說,那汶開埠已逾百年,是實兆遠福州人來泰開墾及定居的第一個地方,當年這裡的華人新年,就像實兆遠或愛大華,非常熱鬧,煙火鞭炮可放上一星期,每家每戶都掛滿紅彤彤的燈籠,而且整個村都是車與人。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星洲日報記者陳世傳(左四)到訪泰南那汶,給98歲高齡的開墾領袖雷賢聖賀年。

他坦言,隨著泰籍華人被同化,年輕一輩不會說華語與古田話,再加上年輕一輩在很早時就到大城市去升學與定居,以致流失的不只是城鎮的繁華熱鬧,還包括了華人文化與古田籍貫習俗的傳承。

“這裡的古田人還是有過年的,只是不再熱鬧,也就是自家做自家的,家裡老人堅守要過年的就還在傳承,老人沒有堅守的,孩子在新年時就沒有回來,以致就順理成章也沒有過年了。”

他感慨說,文化與習俗的傳承,家裡的長輩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有堅守,就會得到傳承,如長輩有跟孩子說古田話,孩子就會懂說,自然在習俗與文化方面,也會更容易獲得年輕後輩的認同,進而把它傳承下去。

曹妙芳:至今仍會掛燈籠接財神

在那汶老街開雜貨店的曹妙芳(50多歲)說,如今的那汶,在華人新年時已不再熱鬧,她與夫婿有4名兒子,也不是全部都會回來過年,畢竟華人新年不是假期,在外的孩子會以忙工作為由,沒有回來過年。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曹妙芳拿著平板手機給記者看,說他在外地的孩子,特地穿上紅紅的新年衣拍照,給她賀年。

“我家裡還是有過年的,如會在新年前掛燈籠拜灶神,新年時會拜祖先接財神,還會放煙花,以營造新年的氣氛。”

陳道盛:非假日兒孫一般不回家

居住在曾裡大街的陳道盛(80歲)說,近10年的華人新年,有時是自己兩老留在曾裡過,有時就是兩老去曼谷兒子家過。

“華人新年不是假期,年輕一輩也不重視華人新年,所以一般上都不回來。我兩夫婦若想感受吃團圓飯的氣氛,就會去曼谷的兒子家,要不然就兩老留在曾裡。新年派紅包還是有的,兒孫不回來,我就把紅包寄過去,也算是給兒孫派了新年紅包了。”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曾裡市的3名元老級古田人領袖陳道盛(左起)、姚振光及李善華在受訪時都說,當地的新年氣氛已大不如前,感嘆華人節慶文化的流失。
李善華:學校組織百人隊沿戶賀年

從父母自馬來西亞移民至泰國算起,已是第三代泰國華人的李善華(76歲)說,曾裡可算是泰南14府中,中華文化傳承得最好的一個地區了,因為這裡的華人,除了自己家裡有根據傳統過新年之外,這裡的振華學校,每逢新年都會組織由校董與師生組成的“賀年隊”挨家挨戶的去給華裔商家與家庭賀年。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由馬來西亞移居泰國曾裡福州人先賢創辦的振華學校,為了傳承中華文化,數十年如一日地,每年都會組織“賀年隊”向當地華人賀年。(振華學校提供)

他說,曾裡是馬來西亞福州人遷居泰國時,開墾的第二地城鎮,因此曾裡這裡的學校,有90%是由福州先賢創辦,其中包括了一直來都在教授華語的振華學校。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也是由移居泰國的實兆遠福州人開墾的曾裡市,大街上的牌樓已換上了“新年裝”, 以迎接新年。
曾裡封街連辦9天新春嘉年華

曾任振華學校董事長的李善華說,振華學校為了傳承文化與中華節慶,自數十年前開始,都會在每年的農曆新年期間,組織百人的“賀年隊伍”,再分成3小隊,所有隊員都穿上紅衣,帶上樂器,一戶一戶的去給華裔家庭或商家賀年。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曾裡市振華學校的“賀年隊”向華裔商家或家庭賀年,有助於傳承中華節慶。(振華學校提供)

“過去振華學校也會舉辦新春的各類活動,如新春嘉年華、新春籃球賽及新春選美賽等,但這幾年已由曾裡的市政府接手舉辦,如從今年的2月6至14日,會在曾裡大街進行‘封街’,以便用來舉辦連續9天的華人新年嘉年華,除了有100個攤檔之外,還會有文娛演出,以營造華人新年的氣氛。”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洛坤府曾裡市振華學校,每逢華人新年都會組成“賀年隊”到當地的華裔商家或華裔家庭賀年,傳承中華節慶文化。(振華學校提供)
姚振光:人口外流華人節慶褪色

屬於曾裡福社元老的姚振光(93歲)受訪時也提到,曾裡算是泰南14個府中,中華文化傳承的最好的一個,當中的原因就在於這裡有振華這所“華校”。

他說,基於振華學校有開辦華語科,因此多多少少都對傳承中華文化與籍貫習俗有幫助,但他也坦言,隨著年輕一輩已完全被同化,加上大部分遷居到大城市,因此各種的華人節慶色彩也隨著褪色。

“我堅守要過華人新年,所以當在曼谷的兒孫不能回來過年時,我就選擇去曼谷,起碼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拜祖先、穿紅衣派紅包,這樣才算得上有年味啊!”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泰南那汶新村已不再熱鬧,但為了迎接新春,也掛上紅燈籠增加喜慶氣氛。
同化逾百年没忘根  泰福州人坚守过新年/主
位於泰南那汶,由福州人雷賢清後裔開設的咖啡店可見到新年佈置,增添一絲新年氣氛。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