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報特約

發佈: 8:00am 18/02/2024

中小企業

孔令龍

中總

第12大馬計劃

馬幣疲軟

環境、社會及治理(ESG)

中小企業

孔令龍

中總

第12大馬計劃

馬幣疲軟

環境、社會及治理(ESG)

孔令龍.甲辰年的新年願望

中小企業在2024年務必要加強開源,開拓新市場,增加銷售額,同時也必須改善節流,降低營運成本。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在農曆新年前公佈了馬來西亞商業和經濟狀況2023下半年及2024上半年預測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儘管近40%的回覆者預期2024年的商業前景將更好,但礙於貨幣政策收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財政支持撤出以及極端氣候所帶來的滯後效應,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將疲弱。

在2023年下半年影響回覆者業績的因素中,“馬幣波動”位居榜首(51.8%),其次是“原材料價格上漲”(45.0%); “高經營成本和現金流問題”(38.6%);“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降” (35.8%);以及“國內需求下降”(35.1%)。

企業的主要擔憂分別為消費者購買力下降(91.9%)、持續的成本壓力(90.6%),以及令吉持續走低(90.3%)。在過去兩年中,52.7%的回覆者通過承受更高的成本或調高銷售價格來抵禦馬幣的貶值。大多數回覆者表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穩定馬幣(58.0%),降低經營成本(52.0%),並提供明確與一致性的親商政策(41.1%)。

由上述數據可見,由於國際局勢及馬幣疲軟的影響,我國經濟的疫後復甦仍然受到抑制,未能全面恢復至疫前的情況。特別是不可控的國際局勢,雖說不會直接衝擊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但其帶來的連鎖效應,對中小企業的打擊卻不可謂不深。

除了國際政治及經濟局勢,我國在2024年也迎來一些新的稅務及措施,包括已經在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10%低價商品銷售稅、資本利得稅、即將在5月開始推行的5%到10%高價商品稅,以及逐步推行的電子發票等。與此同時,政府取消柴油津貼,家用水、電費全面調漲,以及將服務稅從6%提高至8%等,都影響了國人的可支配收入。消費減少就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的腳步。

此外,對於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的合規要求,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中小企業的營運勢必要遵守ESG的框架及要求,否則不管是客戶方面的壓力,或是要申請融資、優惠或競標任何計劃,都會面臨障礙。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中小企業在2024年將繼續面臨以下問題: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經營壓力大、人才吸引力不強、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難以適配等。由於通貨膨脹,企業員工的加薪,必須趕得上通脹率,才能留住員工。中小企業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要如何保住毛利,是一大挑戰。換言之,中小企業在2024年務必要加強開源,開拓新市場,增加銷售額,同時也必須改善節流,降低營運成本。

在面對各國同業的競爭下,中小企業要在保住現有市場及客戶的同時,開拓新市場,提高銷售額,就必須改善本身產品或服務的素質,因此研發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中小企業最大的優勢在於極大的靈活性和極強市場感知能力,面對當前經濟和行業現狀,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讓我們來參考中國政府為中小企業擬定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 新穎化”(專精特新)方向。根據中國2023年發佈的統計數據,在研發方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2022年平均投入研發費用超3100萬人民幣,平均研發強度(研發費用/營業收入)約為6.3%,比2022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約2.6%)高出兩倍。

無可否認的是,研發的成本對中小企業確實過於沉重,但這是必須的一筆投資,中小企業可以與大專院校合作,共同開展研發工作,互惠互利。同時善用政府提供的資源,積極申請各項相關稅務優惠及低息貸款,減輕財務上的負擔。馬來西亞的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方向加速轉型,讓企業在技術、產品擁有無可匹比的優勢,是中小企業要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否則只會被市場淘汰。

此外,確保本身的產品及服務,符合市場需求及趨勢,與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NIMP)、國家能源轉型路線圖(NETR),以及第12大馬計劃的發展路線相輔相成,企業才能夠順勢而為,趁勢而起。

政府早在1996年就開始推行多媒體走廊計劃,從第二工業大藍圖、第三工業大藍圖到去年公佈的2030新工業大藍圖,都一直在鼓勵工業走向信息化、自動化,再到工業4.0。此外,為了鼓勵企業開拓市場,政府也一直不遺餘力地在多方面協助,除了通過馬來西亞外貿促進局(MATRADE)組織國內外展銷會、提供市場資訊、給予諮詢服務等,也通過市場開發援助金提供財務上的援助。此外,馬新兩國政府在剛剛過去的1月11日,簽署了柔佛-新加坡特別經濟特區 (JS-SEZ)的諒解備忘錄,將共同建設柔新經濟特區,發揮兩地互補優勢,並加強兩國商業生態系統。

諸如自動化、工業4.0,再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些字眼,都一直不斷地在政府的文件、媒體的報道以及各工商組織領導的口中出現,我們的中小企業,是否有把握機會踏上了改革之路,改變他們的思維及營運方式,還是讓這些政策及便利停留在書面上,是我們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在過去的一週,大家都沉浸在濃烈的農曆新年氣氛中,迎來了甲辰龍年。風水學上有三元九運之說,甲辰年剛好是九運的開端。配合今年因為中國官媒使用而大火的龍年祝賀語“龍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業燚燚”,讓大家學到了幾個生僻字之餘,也希望馬來西亞的經濟和大家的運程都能如這句賀語所說的,配合九運的形勢,重新出發,如龍昂揚而騰飛,前程光明、生活富裕、事業順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8:00am 26/04/2025
东姑赛夫鲁.在全球关税风暴中,柔新经济特区能否跨越供应链壁垒?

在长堤两岸公共-私人界的有力支持下,柔新经济特区有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引擎,增强东盟乃至亚洲的供应链,同时服务于亚洲47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可以通过柔新经济特区成为赢家。

我刚刚结束华盛顿之行。2025年4月24日,我相信投贸部团队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议。

马来西亚随时准备就特朗普总统的对等关税问题继续与美国合作,我们仍然对以下4个关键领域的谈判持开放态度:减少贸易逆差;解决非关税壁垒;加强技术保障与安全;以及探索潜在的双边贸易协定。

几日前,即2025年4月21日至22日,投贸部和柔佛州及新加坡贸工部(MTI)以及政府和私人界的其他合作伙伴,在新山成功举办了首届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联合商业与投资论坛。

这两项活动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首先,我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关系的核心在于,当我们合作时,两国的关系是最好的,而现在是通过柔新经济特区加强这种伙伴关系的最佳时机,正当许多国家都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以确保受美国关税影响的经济能够软着陆之际。

2024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新加坡则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在电子电气产品、石油产品、机械和其他产品的推动下,我们在2024年的贸易额达到了866亿9000万美元。

事实上,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于2024年1月签署柔新经济特区谅解备忘录时,谁也没想到15个月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对其所有贸易伙伴投下对等关税的“炸弹”。

我相信,为期两天的柔新经济特区商业论坛的1000多名与会者也有同感。那么,展望未来,我们该如何利用面积达3588平方公里的柔新经济特区来增强在当前全球贸易形势下的韧性呢?

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无敌的基础

无论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对马来西亚而言,柔新经济特区提供了无可匹敌的战略位置、连接性、法治、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人才,可吸引先进制造业、物流、绿色技术和数字服务等行业的优质投资进入柔佛州。对新加坡而言,柔新经济特区提供了空间和规模,支持其企业利用柔佛州的土地和电力资源以及马来西亚的人才库进行扩张。

这为寻求稳定性、可扩张性和可持续性的跨国公司提供了一个跨境生态系统。我敢说,柔新经济特区正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尤其是在特朗普的关税正迅速将贸易从桥梁变为壁垒,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分配供应链,使其更具韧性之际。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迅速在区域或全球供应链中打造强大的柔新经济特区。

包容性增长和效益

在我们与美国保持接触的同时,昌明政府也一直在使我们的市场多样化并改革我们的经济。柔新经济特区在支持这两个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例如,在经济改革方面,投贸部将柔新经济特区视为一个巨大的“工业园区”,它将成为我们在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2030)下实施的许多举措的完美起点。我们还决心确保2万个技术工作机会中的大部分由大马人获得,特别是通过柔佛人才发展理事会(JTDC)等举措。

中小企业又如何呢?在我们的论坛上,与会者就通过支持跨国公司和柔佛州本地公司,将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融入区域和全球供应链进行了大量讨论。柔新经济特区还将帮助中小型企业抓住新加坡方面的机遇,为他们进入东盟和亚洲市场提供更多的物流和出口便利。

此外,请记住,成功的柔新经济特区对一般大马人和新加坡人都有潜在的好处。一旦我们能够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边境为所有人提供免护照二维码通关服务,交通拥堵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

全体动员的柔新经济特区

这让我想到了第二个问题: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柔佛是否会继续致力于推进柔新经济特区这项宏大的工程?最令人信服的论据是参与国的政府之间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我很荣幸能够在论坛期间与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以及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同台发言。

但即使在论坛召开之前,投贸部就一直忙于领导‘经商便利’工作组,同时积极支持其他部门,例如经济领域(由经济部领导)、物流领域(由马来西亚皇家关税局领导)和人才领域(由人力资源部领导)。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依斯干达特区发展局(IRDA)和柔佛投资机构(Invest Johor)等机构也一直在积极与柔佛州各地方议会合作。

这些举措取得了一些快速的成果,包括于2025年2月18日建立柔佛大马投资促进中心(IMFCJ),这是简化柔新经济特区投资流程的重要里程碑。

柔新经济特区必须发展起来

因此,三方对柔新经济特区的承诺毋庸置疑。例如,在扩大柔新经济特区范围方面,联邦政府支持柔佛州提出的监管沙盒计划,这将有助于开启新一轮可持续、高价值的投资浪潮,惠及本地利益相关者和国际合作伙伴。

鉴于柔新经济特区位于东南亚和亚洲中心的战略位置,我们还希望柔新经济特区能够支持这些区域供应链,这些供应链必须在马来西亚2025年担任东盟主席国之后得到大力支持。

论坛上,丹绒朗萨港口(Tanjung Langsat Port)印尼国油能源码头(Pertamina Energy Terminal)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已经体现了这一点,该谅解备忘录旨在实现柔新经济特区的年交易量达到300万吨。

正因如此,投贸部欢迎柔佛州务大臣提出的在柔新经济特区内设立东盟(甚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工业园区的建议,以促进经济一体化,并吸引来自东盟内部及其他地区的高价值投资。重点应放在提升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互补而非竞争的产业的供应链效率和韧性,例如研发、生物技术和可再生能源。

毫无疑问,会有质疑的声音,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考虑到全球贸易的演变(可能变得更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必须利用互补优势,通过柔新经济特区提升自身在区域层面的影响力。

在长堤两岸公共-私人界的有力支持下,柔新经济特区有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引擎,增强东盟乃至亚洲的供应链,同时服务于亚洲47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可以通过柔新经济特区成为赢家。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