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紅彤彤的紙張,一把小剪刀,就可以幻化出無限想像的圖案,從象徵婚嫁喜慶的“囍”字,春節的“春”字、“福”字,到複雜的五福臨門、百福圖、實景圖,都可以躍然紙上,這就是中國傳統藝術——剪紙。
被評選為中國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城剪紙省級傳承人周冬梅,更把剪紙藝術推廣到一個新境界,用浦城派剪紙藝術,把實物實地剪到紙上,用剪紙體現福建省山川美景,風土人情。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張露華
圖片:受訪者提供
把推動剪紙文創產業發展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的周冬梅,在2008年成立“剪花嫂”剪紙坊,提供技術指導之外,也把剪紙與各種文創項目相結合,打破傳統剪紙只可用在喜慶節日的侷限,讓剪紙成為現代文創藝術。
在她過去數十年來不遺餘力推動下,浦城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帶動浦城縣剪紙產業化發展,幾乎所有當地伴手禮上都會貼上一張貼切產品性質的剪紙。
周冬梅表示,剪紙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童年回憶,因為外婆與鄰居都是剪紙婆,從小就拿著剪刀跟在大人後面跟著學。當她剪出第一個喜字的時候,大人們都誇獎她剪得好看,之後就“一剪到底”,把剪紙發展為自己的事業。
南派vs.北派
周冬梅解釋,中國剪紙分南派與北派,浦城屬於南派,至今已經一千七百多年。古時候北方戰亂比較多,南方相對穩定,很多仕族都南遷浦城,也把剪紙帶來。
“浦城當時的農耕發達,有閩北糧倉之稱。當一個地方豐衣足食,民俗活動就多,逢年過節、嫁娶、祠堂祭祀、立春、清明、中秋、端午等24個節慶,都會有慶祝活動。那時候沒有什麼裝飾商品,人們都是把剪紙貼在菜餚、禮品上,增添喜慶氣氛。就因為有這樣的環境,讓剪紙有了載體,得以把這門藝術傳承下來。”
經過幾個朝代的演變,浦城剪紙到了明清朝代到達鼎盛時期,花樣非常多,坊間很多剪花嫂、剪花婆,讓剪紙手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形成浦城派剪紙。
她表示,南北派的剪紙藝術,分別在於北方剪紙比較簡單,南方人生活比較細膩,剪紙也隨之細緻,而浦城剪紙是涵蓋北方的大氣,南方的淺小細緻。
“浦城剪紙”——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
周冬梅投身剪紙工業也是無心插柳。原本在文化部門工作的她,因為縣裡要挖掘藝術寶庫傳承,當政府知道她擁有一手剪紙好才藝後,就讓她到縣裡推動剪紙藝術,成立浦城縣“剪花嫂剪紙坊”,集合了幾位剪花嫂,帶領她們進行剪紙創作,把剪紙做成禮品銷售。
“我從80年代就開始剪紙,2008年成立工作坊,培訓、創作、製作、裝裱到開設對外窗口承擔接待、解說等工作。如今‘剪花嫂剪紙坊’已有浦城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3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1人,市工藝美術大師1人,發展成為融合創作、製作、裝裱、營銷、公益培訓等為一體的文創企業,成立浦城縣巧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4年‘浦城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
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周冬梅表示,浦城剪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不僅包括傳統的福祿壽喜、花鳥蟲魚,還蘊含著濃厚的閩越文化,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每種紋樣背後均有延伸含意,開創了中國民間剪紙“禮品花”先河,這都是源於浦城底蘊濃厚的歷史。
她也提到,浦城在漢朝時候叫做漢興,到了唐代則改名為唐興,但無論是漢朝或唐朝,縣名都是以國號為名,說明了浦城歷史地位非常重要。
中國剪紙不曾缺席任何節慶
周冬梅表示,或許在其他地方,剪紙只有在春節才會登場,但在中國剪紙不曾缺席任何節慶,所以中國民間有首歌的歌詞唱到“過年就是貼窗花”。
“如春節前的立春,我們要接春與接春飯,把一碗米飯堆得高高的,插上蔥,貼上吉祥話語調剪紙,如歲歲納吉祥,然後祭拜天地,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用剪紙把美好的願望表達出來。”
“在中國南方,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要送灶神,開始做大掃除。以前過了小年就要殺豬、辦年貨。掃塵結束後,就是辭舊迎新,會在門上、窗上、年貨貼剪紙,營造非常濃厚的春節的節日氣氛。如今一些農村還保留這種習俗,住在城市的人則貼門窗比較普遍。”
“緊接著就是除夕夜,要燒年紙,貢品或祭品都要貼剪紙。正月時候剪花嫂都會聚在一起剪紙,交換剪紙圖樣,孩子們也會在旁學習剪紙。到了元宵節花燈會,剪紙就會貼在舞龍、花燈上,所以在春節前後,剪紙發揮很大的角色。”
開設課程 出席活動,推廣浦城剪紙
周冬梅表示,浦城剪紙已經成為傳統文化,政府極力推動傳承,學校開剪紙課,“剪花嫂工作坊”也辦工藝培訓班,所以浦城的小孩子都懂得基本的剪紙功夫,每年都會主辦全縣中小學剪紙比賽。
把浦城剪紙推向更高峰的一項文化產業,就是2021年福建政府所推動的“福文化”,因為福建是中國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所以福建省政府就推動持續性的“福華文”運動,涵蓋各方面,剪紙藝術就是其中一塊,邀請周冬梅剪出“百福圖”。
她表示,百福圖是以福建元素及特徵為主軸的設計,如廈門、福州、土樓、武夷山、閩劇、南音等等。從2021年至今,她已經完成93幅,估計今年春節前可以完成。
一年當中,剪紙嫂最忙的時候就是春節,除了設計春年的剪紙,還有春運活動,在公車站、火車站辦的惠民活動,現場剪紙派送給乘客,把祝福帶回家。還有下鄉贈送剪紙給農村居民,把剪紙當做祝福送人。
通用率不如從前 但藝術不會被遺忘
剪紙剪了三十多年的周冬梅認為,學剪紙的首要條件就是細心、耐心與堅持的恆心,才能把剪紙學好,巧手倒是其次,學習心態最重要。
她在創作時,都是先有主題,之後再畫構思圖,修好圖後才開始剪,所以畫工也很重要,不但要學剪,還要學畫工。
“一般來說,一個圖樣3天左右就能畫好,加上剪也是十多天左右,試過剪一幅主題為‘體現家的文化’的6公尺多長卷,用了一年多時間,把家的元素放進去,如遊子歸來、小時候家的生活場景,是我有史以來剪過最久的剪紙。”
詢及中國剪紙與東南亞剪紙的風格時,她認為,東南亞的剪紙風格應該是屬於南方派系,線條比較多,畫工比較細膩。要說差異的話,應該是題材上不一樣,東南亞剪紙題材以當地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為主,而中國剪紙則是反映勞動生活為主。
雖然剪紙的通用率不如從前,但周冬梅覺得,剪紙藝術不會被遺忘,民俗活動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居家裝飾、伴手禮包裝等等,賦予剪紙新生命。再者政府也有保護政策,如設立剪紙坊,就是讓剪紙更有活力與實用性。
“對我而言,剪紙最大的挑戰,是現代人的的生活節奏快速,年輕人不能靜下心來學剪紙,所以我們要進行很多引導,吸引年輕人參加課程。”
“五福臨門”是哪“五福”?我們常說“五福臨門”,到底何謂“五福”?謎底是“長壽、富貴、好德、康寧及多子”。 周冬梅其中一幅作品就是“五福臨門”,分別引用了不同元素來代表這五個福。 《康壽·福》 以老壽星、仙鶴、壽桃、萬年青等元素,寓意長壽;表達人們對父母親,長輩的祝福與孝心,也是幾代同堂的天倫之樂,家族興旺發達,福壽綿長; 《富貴·福》 魚為年年有“餘”,牡丹代表富貴,寓意富貴有餘;是對個人、家庭、家族發展的追求和努力的回報,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平安·福》 喜鵲登梅寓意喜事到,喜鵲寓意聖賢、君子,擁有恆常、穩定、明確、堅毅、始終如一的品質。表達人們內心堅定,堅持,堅忍,即可獲得健康長壽、快樂安寧; 《聚德·福》 梅蘭竹菊象徵君子的高尚品德,孔雀是“百鳥之王”,象徵優美與才華,是中華吉祥鳥。寓意要有優秀的品德,才能成為大家的榜樣,獲得尊重; 《子孫·福》 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徵,人們借石榴多籽來祝願子孫繁衍,家族興旺昌盛;葫蘆,古代夫妻結婚入洞房飲“合巹”酒,巹即葫蘆,其意為夫妻百年後靈魂可合體。另外葫蘆藤蔓綿延,結子繁盛。 |
更多【人物】文章: 導演東姑夢娜麗扎/首位執導中文電影的馬來導演 跨越族群藩籬說故事 香港詩人飲江/寫詩讀書 給一個機會遭逢你自己 貓山王標準認證確保質量 吳聯波為榴槤產業添優勢 作家Saras Manickam/在寫作中冒險 掀開底層樣貌 香港漫畫教父黃玉郎/手機漫畫是新出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