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大馬白米”風波顯示政府可能會提高本地白米的統制價格,以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政府必須擬定妥善的方案,避免刺激通脹,加重人民的負擔。
ADVERTISEMENT
國家生活成本行動理事會(糧食)特工隊主席賽阿布胡申日前針對“昌明大馬白米”作出的“宣佈”,讓米商如墜迷霧,引起混淆。到底什麼是“昌明大馬白米”,米商一無所知,稱政府未與他們商議。
簡單來說,賽阿布胡申宣佈的“昌明大馬白米”,主要爭議點有兩個:一,“昌明大馬白米”的價格(10公斤裝售價30令吉);二,市場不再有本地白米(SST)和進口白米(SSI)之分。
根據1994年稻米和白米管制法令(522法令),本地白米價格一直維持在每公斤2令吉60仙的統制價,若“昌明大馬白米”10公斤裝售價30令吉,則意味著白米價格上漲,消費人的負擔會更沉重。這當中還須考慮“昌明大馬白米”到底是本地米或進口米的因素。
本地白米與進口米的價格有一段差距,難以做到以統一價格出售。根據大馬土著米商公會主席依斯邁阿旺,本地白米的批發價是每噸1650令吉,進口大米則是每噸3350令吉;兩者的價格差距不小,誰來吸納當中的虧損?
更何況,10公斤30令吉的售價,低於進口成本,賠錢的生意誰要做?若不進口白米,本地白米根本無法滿足國人需求,屆時恐出現白米短缺,甚至“米荒”現象。在白米供應中,本地白米只佔約60%,其餘是進口米。
稍作計算,即可發現“昌明大馬白米”的方案千瘡百孔,難以成事。這也是為何業者群起反彈的原因。
賽阿布胡申撞上鐵板之後,團結政府急忙滅火,農業及糧食安全部長莫哈末沙布發表聲明說,這不是內閣的決定,政府尚未敲定在我國設立單一白米級別;而團結政府發言人法米則排除政府“U轉”之說,並稱以“昌明大馬白米”取代本地白米和進口白米只是一項建議,未獲得內閣批准。
賽阿布胡申宣佈的“昌明大馬白米”算是被擱置下來,首相安華將於週五主持國家生活成本行動理事會特別會議,討論“昌明大馬白米”事宜。希望屆時會有一個更清晰的架構,更可行的方案。這一次的“昌明大馬白米”風波也折射出政府在溝通工作上有所不足。如此重大課題,當局須和各利益相關方進行深入探討,擬定最終方案後,才作出宣佈,而不是鬧成如今這個局面。
白米供應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須從長計議,周延考慮。本地白米價格十多年未調整,以致一些米商因為成本問題不太願意生產本地米,繼而影響供應,導致消費人難以買到本地白米。問題是,一旦政府調高白米價格,就會加重人民負擔,甚至可能加劇通脹。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政府通過針對性補貼機制,來幫助弱勢群體,減輕他們的負擔,惟如今針對性補貼機制還未出爐,此時若調漲白米價格恐會對低收入群體造成衝擊。
另外,我國也須積極提高白米自足率,以減少依賴進口米,如此才能降低供應不足的風險。目前,我國的白米自足率僅62%,當局需投入更多的資源,發展農業,提高產量,以保障白米供應。
“昌明大馬白米”風波顯示政府可能會提高本地白米的統制價格,以解決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政府必須擬定妥善的方案,避免刺激通脹,加重人民的負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