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导航

|
发布: 8:00am 20/02/2024

教育导航

作曲家

锺启荣

音桥音乐节

教育导航

作曲家

锺启荣

音桥音乐节

鍾啟榮以音橋當引路人 為喜音樂者種下夢想種子

报道:本报 关丽玲
鍾啟榮雖然從小沒有學音樂的條件,但他依然憑自己的努力,走向國際舞臺。(攝影:Jeff)

我國鍾啟榮創作了無數當代藝術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出現在許多大型音樂廳的演出曲目,原來,他不是從小就學音樂的孩子,音樂啟蒙始於中學,那時才開始學鋼琴、古典吉他。

經過亞洲、歐洲不同的大學音樂系,周遊列國走了一大段,回馬辦了6屆音橋當代音樂節,為的是彌補他追求音樂路上的缺失,搭建拉近與音樂距離的橋樑,讓音樂教育擺脫功利,喜歡音樂的人可以迴歸音樂本質,好好地幹一番音樂事業。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報 關麗玲
圖:受訪者提供

出生於柔佛居鑾的作曲家鍾啟榮,曾獲得多項藝術獎項,目前居住在新加坡並創辦了Studio C工作室和樂團,為該工作室和樂團的藝術總監。他自2013年起,每兩年舉辦“音橋當代音樂節”,把優秀的國內外音樂人聚集一起,希望可以促進東南亞國家與國際當代音樂的文化交流,並推廣馬來西亞作曲家和東南亞各國的當代音樂作品。

“‘音橋’算是我在地耕耘一件很重要的事,特別是在東南亞區域。跟國際上的音樂教育比較,我國的音樂教育是不完整的,普遍上是在為音樂家尋找工作,趨向功利,而不是尋找他們展現音樂天分的平臺。展現音樂天分是很重要,但這個平臺在我國基本上是缺失的,雖然有私人界如手集團等藝術組織建構的平臺,但並沒有在學府成為一個指標。”

音橋是鍾啟榮在地耕耘的重要活動,希望可以通過音樂會、大師班及講座,讓當地人近距離接觸國際音樂人的專業。圖為2023年11月在麻坡中化中學舉行的音橋音樂節。

鍾啟榮認為,大學著重的是學術研究方面的表現,至於為大眾所熟悉的流行音樂,很多不是經過正規音樂教育,雖然流行音樂已有一套培養模式,但他相信我國的古典音樂或藝術音樂還達不到國際水平,缺乏世界級演奏家、指揮家,更多時候都是在國外接受教育、成名了再回來,但就算回來也變成一個過客,因為我國沒有平臺。

鍾啟榮認為,作曲家才是領導音樂風向的靈魂。(攝影:Kevin Chen @Zen in Eyes)

“音橋當代音樂節”(SoundBridge)已來到第六屆,活動包括邀請國內外的優秀音樂家參與的音樂會、大師班會、論壇等等,鍾啟榮解釋,音橋打造的是音樂上的交流,而非學術性平臺。音橋在過去幾屆在有開辦藝術課程的大專院校如世紀大學、泰萊大學、博大校園舉行,讓在讀音樂的大學生有機會開拓國際視野。2019年的音橋也邀請他母校居鑾中華中學找人贊助該校一批參加音樂課外活動的中學生到泰萊大學參加一天的音樂會。後來音橋因疫情停擱了3年,2023年11月,鍾啟榮在麻坡中化中學復辦音橋,這次是第一次進入中學校園。

2019居鑾中華中學學生來吉隆坡參加音橋的合照。

有天分的孩子也需獲提供平臺

“中學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因為是每個人在追求夢想的時候。我本身的音樂啟蒙也是始於中學時代。中學之後要決定升大學,所以給他們一個引路人或引導人,可能會決定以後一輩子的路。以後要出國還是留國內學音樂,都是在中學時期建構的夢想,並經過適合的培養,跟著這路向走下去。

“我希望音橋有這樣的作用。舉例,在音橋中見識到德國的打擊樂家,看他打得這麼好,也想跟他到德國上課,這個小小的夢想是會發芽的,可能現在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獎學金,但在這條路慢慢走是會有影響力的。”

鍾啟榮的恩師劉曼弘(左一)特意出席支持愛徒的第六屆音橋當代音樂節,他於去年11月中音樂節結束第二天不幸離世。

雖然學生在中學時期有音樂課,以及通過課外活動接觸華樂、管絃樂、合唱團,但對於有音樂天分的孩子,若沒有提供平臺,他們可能會轉向其他職業發展。給他們看到成功音樂家的正面氣場,這條路是能夠走的,鍾啟榮希望通過音橋這類活動,讓他們認識更多的實例。

“我們辦音橋,最主要目的是想引導一些有天分、有夢想的年輕人,往音樂專業方向發展,不要總是想著有工作還是沒工作。很多學校的管理政策都是以學生的就業機會和社會地位作為前提,學習冷門專業也可以有發展。專長不一定在學校培養,很多時候是在社會或經過不同的學習方式去尋找。”

鍾啟榮希望通過“音橋當代音樂節”這個橋樑,讓對音樂有夢想的年輕人,近距離接觸音樂專業。(攝影:關麗玲)

即使沒條件,有熱忱也能完成音樂夢想

鍾啟榮主要的工作是創作藝術音樂作品,讓演奏家和樂團歌唱家在音樂廳表演,很難想像他不是一般從小就被父母送去上鋼琴班的孩子。他父母在油棕園、橡膠園從事勞工工作,沒有能力讓孩子學音樂。

他是在中學時期先在外學古典吉他,後來為了加強理論根基、瞭解和聲及創作,也到外學鋼琴。家裡沒錢買鋼琴,就借用學校的鋼琴練習。

鍾啟榮解釋,往往一般人的目光都會落在演奏家、歌唱家和指揮家,其實領導整個音樂風向的人是作曲人。長期追隨一名作曲家,可以觀察到其創作風格和變化。

當年在條件不俱足之下,鍾啟榮為了興趣還是很堅持。他周圍有學鋼琴、聲樂的朋友,有的也會到新加教學習古典音樂。在沒有YouTube的年代,他們會交換卡帶、光碟,經過這些薰陶,開始對音樂專業好奇,會想辦法到新加坡聽音樂會。當時大馬沒有音樂廳、交響樂團,當身處在設備很好的音樂廳聽過高規格的交響樂團,心裡非常激動,開始築夢,希望有一天交響樂團演奏自己作的曲子。當然,這夢想終究也實現了,不只是大馬國油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歐洲許多樂團也都已經演奏鍾啟榮創作的曲子了。

鍾啟榮於去年12月舉行的“麻河時光”活動中擔任演講人之一,分享他的追求音樂專業歷程。
在麻河時光演講中,鍾啟榮分享他在一些演出的器樂佈局,這就是藝術歌曲作曲人的角色。

中學畢業後,鍾啟榮到馬來西亞藝術學院(MIA)念音樂系,劉曼弘是他其中一位恩師。“劉曼弘老師參與很多亞洲作曲家聯盟活動,他引進在臺灣學的一套教學,如以德國的和聲系統來教導我們,讓我覺得音樂理論挺有趣,可以解構一首曲子的奧秘。音樂理論不是很強的人只聽到聲響和旋律,但是對我來說,可以看到音符的移動以及和聲的結構,漸漸發現作曲是有根據的,而不只是等靈感來。

在MIA唸了3年,鍾啟榮到該院與西安音樂學院雙聯課程繼續進修。之後再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唸了5年的作曲大師文憑。2014年,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Huddersfield University)基於他對東南亞當代樂壇的貢獻而頒發全額獎學金受教於Liza Lim教授和在2016授予哲學博士學位。

鍾啟榮常受邀在中國各大音樂院講課。圖為上海音樂學院。
受邀到廣西藝術學院中國─東盟音樂周授課。
受邀到韓國崇明大學音樂系講課。

作曲家才是領導音樂風向的靈魂

鍾啟榮創作的是當代藝術音樂作品,近期想寫跟民族音樂有關的曲子,到很多地方做相關的考察和民俗文化採風。

2023年12月,他是在麻坡舉行的“時光講堂”其中一位演講人。演講中他提到,“在過去的多年裡,我曾與亞洲、美國和歐洲的許多音樂家合作,為亞洲和西方傳統樂器創作跨文化作品。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融合各種亞洲音樂並實踐傳統民族樂器創作的各種元素,這些元素既原創又有不拘一格的多元性,如運用中國方言民歌(尤其是客家說書和山歌)、東南亞甘美蘭、印度禮儀音樂、中國古代宮廷音樂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吟唱等等,創造我自己的作曲技法和音樂語言。”

鍾啟榮曾在歐洲參加過多個藝術家駐院項目,瞭解當地的文化及音樂元素。圖為在德國弗萊堡的SWR實驗工作室所攝。
鍾啟參加意大利的Civitella Ranieri Foundation Fellowship藝術家駐村計劃時所攝。

鍾啟榮解釋作曲人的角色。往往一般人的目光都會落在演奏家、歌唱家和指揮家,其實領導整個音樂風向的人是作曲人。長期追隨一名作曲家,可以觀察到其創作風格和變化。

“很多人問我,音樂家在社會重要嗎?能夠生存嗎?只有一句話──持之以恆,當你對音樂熱忱非常強大的時候,會需要很多同伴,也就是支持你的人。我的家人知道這條路不容易,所以我希望大家要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夢想不一定在馬來西亞實現,還有其他平臺可以讓他們發光發熱。”

鍾啟榮近期創作跟民族音樂有關的曲子,到很多地方做相關的考察和民俗文化採風。2016年由印尼文化部主辦的藝術高峰作曲工作坊,鍾啟榮教導年輕作曲家和音樂家用不同元素創作。
相關稿件:

機器人專家周以欣 邊做科研邊推廣STEM教育
動畫大師葛連.基恩 讓每個貝兒都愛上野獸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