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刑行为不仅是对法治的严重破坏,更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公正、理性和有序的社会,远离滥用私刑的阴影。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都是不允许使用私刑的。然而日前发生一宗疑撞后逃的司机,遭到公众拦截擒拿后惨被打死的事件,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这名司机怀疑在撞伤送餐员后试图逃离现场,结果被公众拦截下来,并被众人拉出车外绑手殴打,导致这名司机卧尸马路。
ADVERTISEMENT
这起事件凸显了我们的社会正面临严重的道德价值观分裂,并且反映出公众对法规及法治原则产生的质疑情绪,也隐约揭示了草根社会中存在的深层矛盾和紧张关系。
毫无疑问的,司机在发生车祸后的逃逸行为是完全不正确,而他的这个动作也成了事件发生的导火线。公众对司机的不负责任和对社会规范的漠视,产生了极大的愤怒。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群众有权力使用私刑来制裁他,况且从客观角度来说,我们也无法得之司机的“逃逸”,究竟是觉得现场存在对自己人身“不安全”的状况,而选择离开现场前往警局报案,还是真实逃跑。
但不论是哪一个情况,都不应该是由公众来定夺和审判的;即便是司机真的逃逸,其行为也必须是通过法定程序来追究责任,而不是将事件被推向私刑的深渊。
事件后来转变成为一场私刑的悲剧,显然和人群聚集后所引发的情绪共鸣效应,存在关键性因素,也证明了群体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很容易变得极端。由于集体情绪的爆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社会动乱的场面,因此我们极需要深刻反思对于这类集体情绪的引导和管理,以防止其演变成为危险的私刑执法。
虽然仗义执言值得表扬,可是仗义“执法”则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当群众见到自己认为不公义的事情时,一旦有人带起情绪,大家就很容易在义愤填膺的氛围下,当起了执法者。然而,事实却是人们一旦选择了私刑,那不仅是对法治的背离,更是对个体权利的践踏。这也凸显了草根阶层仍有一部分人,心理上存在着对法律体系的操作缺乏应有的信任度,也反映出了政府需要通过更公平公正的庭审,来强化人民对法律的尊重和依从。
在法律程序之外,警方适时和正确的干预执法,是保护社会秩序和维持法治的必要之举。符合流程的逮捕和搜证过程,不但强调了社会的法治精神,也可以同时传递出对滥用私刑的明确拒绝,并彰显出法律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合法途径。
我们窥探事件背后,或许隐藏着对司机行为的愤怒、对法治体系的不信任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只不过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始终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公正的根本。私刑行为不仅是对法治的严重破坏,更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公正、理性和有序的社会,远离滥用私刑的阴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