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23日綜合電)33歲陳先生去年10月到秘魯馬丘比生旅行,回到臺灣後兩週嘴唇腫大兼疼痛,外觀近似皰疹,前往求醫未見好轉,轉到馬偕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確認,是少見的馬蠅蟲卵生於嘴唇,且蟲卵已寄生在體內孵化成幼蟲,最後在全身麻醉下於手術室內取出3只肥大的馬蠅幼蟲,陳先生術後外貌恢復正常。
馬偕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劉崇基說,被馬蠅蟲卵寄生的案例很少,過去僅兩例發生在頭皮上,這次發現在嘴唇的情況更是他行醫以來首次見到,患者傷口初期與一般昆蟲咬傷相似,腫皰的周圍有小型丘疹也容易也皰疹混淆,難以被診斷。
ADVERTISEMENT
劉崇基說,經過檢查後發現3個傷口持續有滲出液,且隱隱約約看到有物體在蠕動,曾嘗試夾出,由於病人無法忍受致使難度太高,為求謹慎,最後決定通過全身麻醉“捉蟲”。手術約15分鐘,將3只幼蟲從嘴唇拉出,每隻長2.5公分且肥滿,取出的蟲體送到病理檢驗和臺灣大學昆蟲系統分類研究室鑑別。
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旅遊醫學門診醫師黃偉新表示,馬蠅(botfly)主要分佈在中南美洲,自墨西哥至阿根廷和智利北部都是主要的活動範圍。一般生活在潮溼的熱帶森林地區和樹土繁茂的低地。
黃偉新說,馬蠅蟲卵寄生傷口起初就像昆蟲咬傷,之後變為癰疽,皮膚出現紅色突起,並在傷口隆起小結節的中央傷口有漿液血水的滲出液,受感染者可能會因蟲體蠕動而在夜間感到間歇性的疼痛和搔癢感。(ettoday)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