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YouTube影片《Unfairy Tales: Malak and the Boat》(不童话故事:玛拉与船)透透过动画,画出小主人公玛拉的视角。她跟着母亲搭上逃难的船,与亲友在无际的海洋上漂泊,而大浪就像无情的八爪鱼把他们拖下水。“我本来有很多朋友……现在没有了。”画面切换到现实中小女孩的模样,“我叫玛拉,我今年7岁。”
人道工作者张安翔第一次受邀到小学演讲时,就用了上述影片。他考虑的是,即便是面对高年级小学生,谈论叙利亚内战、以巴战争还是应该避免过于血腥、残忍的画面,所以才选用UNICEF的动画片作为部分教材。再来,他也期望在短短1小时的演讲时间里,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ADVERTISEMENT
那是大约7年前,张安翔刚加入MyCare不久。在这个以穆斯林和马来人为主的本地人道关怀非政府组织,他当时是唯一的非穆斯林职员。组织内一名志工的太太在一所政府教会小学任教,邀请他前来演讲谈叙利亚内战及以巴战争造成的难民议题。
回想当时情况,他自认不是教育工作者,备课得战战兢兢。短短1小时的分享,他设计主题围绕在战争受难者的人道关怀课题,以及为何学生需要理解遥远国度发生的战事?因为,连结到马来西亚生活上,当时社会有些许反以色列的抵制运动,例如抵制麦当劳、惠普(HP)、现代(Hyundai)等。
“当时我不是教小朋友要boycott(抵制),而是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有一群人要boycott……”张安翔列举,惠普为以色列军警提供电脑硬体设施及数据中心服务器;为以色列人口与移民局用于种族隔离管控与执法的数据系统,提供服务器。
还有一些马来西亚人日常习以为常的品牌,也被“抵制、撤资、制裁运动”(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 Movement, BDS)列入名单。以色列政府使用现代(Hyundai)的机械摧毁巴勒斯坦平民住宅。运动品牌Puma是以色列足球协会(IFA)的主要赞助商,对象包括以色列非法侵占巴勒斯坦地区范围内的球队。
“不然的话,太远了,在马来西亚感受不到……”对很多马来西亚人,战争都是透过画面传播,可以随时划走不看。张安翔想利用当时社会上进行中的抵制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会遇到的难民群体,让学生产生连结,理解他方的战火故事。
当时约有250名学生聆听,张安翔目测,约一半是巫裔,30%是华裔,其余是印裔和其他族裔。演讲结束,校方反应不错,但隔天上班,同事告知,家长不满学校找人来谈战争课题,为什么不能买这个那个品牌,且再也不希望组织成员前去演讲。他想,或许很多非穆斯林家长没听过抵制运动,而且是深入民心的品牌,才会引起争议。
谈以巴冲突,就一定与宗教有关?
相较华社,马来西亚穆斯林群体对以巴冲突一点也不陌生。目前正在研究马来西亚伊斯兰运动的张安翔坦言,自己也是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念政治系时才接触巴勒斯坦课题。
他观察,本地穆斯林约从幼稚园就开始接触相关议题。除了巴勒斯坦,他们也关心叙利亚、突尼斯等中东地区的战事。这是因为,整体而言,马来西亚的穆斯林群体大部分受到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影响。穆斯林兄弟会是创立于埃及的伊斯兰逊尼派组织,有自己的刊物和读物,都会宣导声援、募款、救济等资讯。
张安翔说,这也是为何相较于俄乌战争,以巴冲突更受本地穆斯林关注,也说明了为何立场会倾向加沙的哈马斯政权,而非法塔赫。
“所以其实在马来圈子,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挺巴周是一个课题。”谈起去年的争议,张安翔说过往国小、国中都有声援巴勒斯坦的活动,其他国家如中国、加拿大、挪威、美国纽约也有,其实真的不稀奇。
引起华社最大反弹的是网络流传的小学生持玩具枪照片。教育部随后澄清那发生在挺巴周前,并发布指南和文告强调活动不得有暴力元素。张安翔解释,学生持玩具枪一般上是在扮演以巴冲突的话剧,并不是单纯的角色扮演。
“他们是有个storyline(故事大纲),巴勒斯坦小朋友在家读书读到一半,突然以色列把炸弹炸过来,军人拿着枪闯进家里……”张安翔说,“所以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如果不能好好引导,我觉得会本末倒置。”
从华社角度观看,讨论以巴战争一定和宗教有关,张安翔认同,“这是马来西亚的刻板印象,你谈巴勒斯坦、叙利亚、罗兴亚课题都局限在宗教场所。”他曾到雪州一所小镇国中演讲,校长得知他是来谈巴勒斯坦课题的讲师,遂邀请他“masuk surau”(到祈祷室去)。
然而回到华社,张安翔同样认为有问题。“有多少国中的华人老师真的懂巴勒斯坦、叙利亚课题,我们华人要怎样谈,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作为父亲,如何教导女儿?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共有18万5300名难民及政治庇难者。
张安翔虽然已经离开MyCare,但仍持续人道工作,常进入一些罗兴亚难民社区考察,送物资。“我都会带我女儿去,不过她才接近3岁,基本上没什么概念,只是去罢了。”他想,待女儿再大一些,会让她接触这些难民群体,让她知道其实我们的社会有一群人是这样生活着,然后再慢慢让她了解那些国际课题。
研究关系,张安翔有许多讲述中东战争的书籍,偶有战争画面。女儿有时无意翻到,会指着照片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他有一张书签,是一个志工朋友女儿的照片,她后来在加沙被以色列轰炸袭击身亡。
“我要不要跟女儿讲那个故事?这样小就要给她知道这样的事情吗?”张安翔想,若真要跟女儿谈战争,他会纯粹从人道课题,或国际、时事新闻角度切入。兴许等女儿长大,就要当作历史事件来和她讨论了。
战争教育,还可以是什么?
“巴勒斯坦团结周”(简称“挺巴周”)于10月29日至11月3日举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人权、人道价值观,包括同理心、关心他人的痛苦,不论种族、宗教与社会地位。
教育部于2023年10月26日发布的“举行巴勒斯坦团结周”文告提到,当今随传播科技发达,学生容易接收到各种内容,包括国际冲突和人道危机的相关资讯,因此教育部有必要介入启发学生的相关认知。
战争教育是理解战争的起因、国家之间的冲突,张安翔看来,追根究底是人性的丑恶。那么谈战争还应该谈什么?“我会往人道方面去看,战争还是有很温馨,很仁心的一面。”他认为重点在于怎样避免重复发生类似的事情。
家长因为种种因素认为在学校不适合与学生谈战争,张安翔倒认为战争教育也可以是塑造人品价值观的机会,培育国际观和训练批判思维。“如果你的孩子可以跟你谈油价、金价起跟以巴战争、俄乌战争有关,是间接的后果,你不觉得这个孩子的批判思维跟人家不一样吗?”
相关报道: 【战争教育/01】走进课堂──战争教育怎么教? 【战争教育/02】战争──历史课本怎么写? 【战争教育/03】跟小朋友谈战争,怎样谈才能产生连结? 延伸阅读: 【难民之歌/01】若非面临生命危险,谁愿逃离故乡?难民,首先是人 不是冰冷的标签 【难民之歌/02】难民不是无证外劳,他们只是无根浮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