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馬幣穏定,團結政府必須“有所作為”的動起來,信心喊話沒用。無論吸引外資、吸引外國遊客、全力推動MM2H、擴大公共投資(帶動企業發展)、推動永續發展的高附加價值產業、擺脫政治紛爭、全面培育人才,週一,元首陛下的一番話,國會袞袞諸公是必須聽進去了。
ADVERTISEMENT
馬幣兌換外幣匯率從2015年3月開始就長期走貶,週一收市兌美元匯率1:4.7750、對新幣1:3.55,如果國家銀行不能守住跌勢,“97金融風暴”馬幣兌美元1:4.885心理關卡一破,到時即使“谷底”不致於深不見底,但或會引起企業與民眾的心理恐慌,接踵而來的就是拋售馬幣換取美元與新幣,陷入“資金逃逸”的惡性循環;惡化下去?就是另一場金融風暴。
是什麼原因造成貨幣貶值?如何維持貨幣穩定?限於篇幅,我們簡單分6點淺析。
其一,國際收支:大馬是貿易順差國,按理說貨幣需求大於供給,匯率會上升(或穏定),但資本項目中的短期資本流動經常會帶有投機性質,進而影響貨幣(馬幣)匯率的穏定。
其二,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肇因於貨幣供給超過商品流通所需的貨幣數量(大量印鈔票),過多的貨幣會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與此同時,出口商品成本增加,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會削弱。但大馬(官方說法)並未出現嚴重通賬,所以沒理由因資本外流,影響市場對匯率走貶的預期。
其三,利率:利率水平會直接影響國際間短期資本的流動,美國聯邦儲備局過去1年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將基準利率從0.25%調高至5.25%,全球仿而效之,這帖猛藥造成大馬資金外流,大馬政府為了物價穩定,並未跟進調升利率的步伐。
其四,政治因素:政治不穏定是影響匯兌匯率走勢的關鍵因素,政治與經濟因素是國際投機客炒匯的機會點。雖然沒有證據顯示投機客狙擊大馬金融市場,政府也力圖增加民眾收入、降低失業率、努力吸引外資,以博取民眾信心,但這對穩定馬幣似乎無濟於事。
其五,干預:對馬幣疲軟,我國政府至今依然靠嘴巴進行“口頭喊話”,國行透過文告聲明希望提升信心,但有效嗎?當然沒效。但如果“實際干預”,就必須利用國際現貨黃金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購買馬幣,通過對馬幣的需求來提高貨幣價值。然而,大馬的國際現貨黃金和外匯儲備有限,只有千億美元的家底,根本沒有足夠的“銀彈”無限制地干預馬幣走勢,所以國行不敢冒外匯儲備耗盡卻扶持不了馬幣的風險。
其六,外部因素:經濟學家沈聯濤日前向《星洲財經》表示,馬幣疲弱與主要貿易伙伴國中國的經濟表現不佳有關;此外,全球經濟放緩也直接影響大馬的出口貿易,減緩馬幣的需求和價值。
沈聯濤表示,並非馬幣弱,而是美元強;如以日圓為例,這兩年表現更差。這點我們“部分”同意,除了外部因素影響,其他如政局不穩定、美國調升基本準備率導致資金外流、缺乏外匯儲備進行實際干預(政府表示不干預馬幣走勢,其實是能力不足)都是導致馬幣走弱的關鍵。
我們也看看國家銀行總裁阿都拉昔怎麼說?他表示,我國內需穩健且外圍需求也有好轉,所以目前的馬幣走勢並未反映未來樂觀的經濟前景。這就回到本文前述的“口頭喊話”。他日前透過文告指出,馬幣“最近的弱勢”與其他區域貨幣走向相似,都是受到外圍因素影響,而部分外圍因素包括市場對應美國利率走向預期做出調整、憂慮地緣政治,以及圍繞中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但事實上,馬幣不是“最近”才貶,與週一收盤價比較,2022年3月馬幣匯兌美元1:4.197(貶值12.1%)、2015年3月匯率1:3.6(貶值27.8%)、2008年1月匯率1:3.1(貶值35.1%)、1997年金融風暴前1:2.3(貶值51.8%),數字說明,今天的馬幣匯率已經接近1997年7月1日的4.885歷史低位,我們真的不能等閒視之,歷史的心理關卡一破,政府有何計可施?莫非回到1997年9月1日,敦馬政府宣佈將馬幣與美元掛鉤,固定在1美元兌3.8馬幣的水平?
國行總裁阿都拉昔上任近半年來,三度針對馬幣走勢喊話,以穩定市場信心。先前分別在去年10月底及12月初大派“定心丸、固定舵、阻尼器”,宣稱國行有數項措施因應馬幣貶值的走勢,甚至表示馬幣是區域貨幣中波動最小的貨幣。但所謂的措施呢?馬幣波動幅度真的最小?事實不是如此,很容易查證。
世界銀行駐馬首席經濟學家阿普瓦尚奇(Apurva Sanghi)表示,馬幣兌美元匯率最近跌至4.8,是我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一馬發展公司(1MDB)衝擊以來,競爭力下降的一個徵兆。但政府一直信心喊話,我們的競爭力提升,是誰說了實話?
阿普瓦尚奇在社交媒體發文分析,馬幣與其他亞太區域貨幣相比大幅貶值(這與國行總裁說法相反)的背後原因,認為是受中國經濟放緩和美國加息等外部因素影響,這點我們認同。他說,由於各國的國內條件和應對措施不同,外部因素的影響也不盡相同。自美國連續加息以來,臺幣、新幣、菲律賓比索、越南盾、印尼盾、泰國銖對美元的貶值幅度都小於令吉。歸根結底,馬幣疲軟是大馬競爭力長期下降的表現。
阿普瓦尚奇以亞洲金融危機的兩大受創嚴重的泰銖和韓元的表現為例,馬幣在亞洲金融危機後開始走強,但現在泰銖和韓元更強是因為“泰國和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改革力度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選擇了短期痛苦;長期收益……但馬來西亞沒有。”
應付馬幣貶值,團結政府必須“有所作為”的動起來,無論吸引外資、吸引外國遊客、全力推動MM2H、擴大公共投資(帶動企業發展)、推動永續的高附加價值產業、擺脫政治紛爭、全面培育人才,週一,元首陛下的一番話,國會袞袞諸公是應該聽進去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