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自4月開始身體感覺不適,主要是胃口不佳,食慾不振。起初我們以為就像過去一樣,是一般因高齡和三高所引起的毛病,就帶她到普通的診所就醫。經醫生診斷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開了一些藥回家遵照服用,我們都樂觀地以為,服藥後就會痊癒。可是看了數次醫生,也服了一段時間的藥,病情依舊沒有好轉,且精神狀態明顯下滑,我們就將她送進專科醫院檢查並留院就醫。
就這樣開始了住院的治療,四個多月內進出3家醫院四次,看了7位專科醫生,用了醫院幾乎所有有關母親病情的治療儀器,從抽血驗尿,全身X光檢查,磁共振造像MRI,超音波掃描Ultra Sound Scan,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正電子發射斷層加電腦斷層掃描PET-CT Scan,抽取骨髓 Bone marrow,內窺鏡endoscope等等,可是結果仍然是無法檢查出母親的病因。
ADVERTISEMENT
最後醫生同意讓母親出院回家養病,同時建議尋求心理醫生的治療。
母親身體雖然肥胖,喜愛甜食,又不愛運動,但一向健康,可以長時間行走都不覺疲倦,上3層樓的樓梯也不會氣喘,食量也大。
正如幾乎所有親戚朋友都說,爸爸突然離世帶給媽媽的打擊,是打從心理所引發的健康問題。我們把這些都交給醫生。醫生的經驗和專業更勝於眾口一詞。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心理醫生也認為這純粹是生理上的疾病。
當食慾下降到最低點時,幾乎就是靠吊點滴維持著身體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我們也找中醫針灸,推拿,遠紅外線等的治療,依然無法找出病原。所有的努力最終盡是徒勞,換個束手無策。
眼見食慾每況愈下,連行動都受到了影響,站立與行走逐漸困難,到了令人擔心的地步。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醒來我都擔心媽媽的病情變得更嚴重,更害怕她無法站立,每天都是一次心理臨界的衝擊。
過多關心反而是負擔
期間很多親戚朋友給了很多說法和意見,在這個時候家屬本身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並聽從及配合醫生的治療,而切忌病急亂投醫,或接受一些偏方治療。
陪伴母親抗病的過程也讓我們理解到,除了醫生和藥物,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讓媽媽心情得到安慰,聊天和傾聽更是精神良藥。病情固然無法在短期間好轉,但逐漸會往正面的方向發展。
回想起母親住院期間,舅舅阿姨等親人說要來探訪,可是她一口就謝絕了他們的好意,而且態度堅定。母親的拒絕讓我瞭解到,病者未必喜歡有人探訪,或許是不想讓人看見自己的病容,或避免對病情有過多的踹測和意見;又或是對病情改善其實沒有任何幫助,徒增打擾,病者更需要安靜療養。
而我想起近期許多朋友生病需要進院留醫,作為朋友,我們難免會關心一番,而且都希望親自前往探病,以為這就是給予最好最溫暖的關心。從母親的反應來看,其實也不是那麼一回事。
再者,我們去探訪病者,應該帶著怎樣的態度?又如何面對病人?尤其是重病患者。用語言安慰嗎?給有關病情意見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太多非專業的道聽途說反而干擾治療)嬉笑哈哈一番然後瀟灑離去嗎?還是純粹只是打個照面表示我曾經來過?
其實每次去醫院探訪生病的朋友都是一次心理考驗,總是覺得如果可以也儘量避免這麼做,除非是自己的親人。因為我知道自己面對病人的時候往往不善於控制情緒。真情流露是不是會給病人或家屬帶來更大的情緒困擾?對病情是否有影響,或讓病情惡化?對此種種我只持有保留的態度,或距離。
另外有一種令人更反感的情況,就是有些人去探病之後,就對外界大肆形容病人的病情,其實這是對病人與家人的極度不尊重,更是傷害。更可怕的是還有人上載病人的病容,以為這樣叫作關心,以為這樣公告天下就是功德無量。
病人其實需要保護,須多留一些空間。家屬陪伴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外人過多關心反而是負擔。
或許這就是年齡的領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