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读者观点

|
发布: 7:00am 01/03/2024

公立医院

医改

卫生部长祖基菲里

翁诗钻医生

公立医院

医改

卫生部长祖基菲里

翁诗钻医生

楊善勇.醫療那些事,不只是醫生的事

上面當權,往往不見實際的操作。官訪應景的逢場作戲,展現的都是意思意思的表面風景。那麼,醫考和教考,自然也是兜兜轉轉了。

醫務確是個錯綜複雜的系統,也是一筆大生意。但是,醫務本身,不應當只是標價,也不限救治的環節,而是除了外顯實在的人體,還有體外看不見的未知。

ADVERTISEMENT

醫療與人的那些事,不僅是醫生按照既定的標準作業和流程,臨床看診,也不只是醫師開藥動刀,而是攸關一套套的工程。當中,一部分是一言難盡的政治,左右了年度預算的總額,同時決定醫務的設計和配給。

既然這樣,政策如果沒有正視醫改的鉅細靡遺,公立醫院自然是“人滿為患,經費無法滿足所有需求”。何況,醫護離職,日漸嚴重。衛生部長祖基菲裡阿末醫生透露,僅在2020年共有1萬零696人和政府解約,逾半轉往私立醫院供職。

顯然的是,這不是一大筆的撥款所可以立馬紓解的沉痾宿疾。翁詩鑽醫生著《醫療與人的那些事》曾經援引2012年的統計,揭露核心的問題:

2012年,140間公立醫院,設有39萬張病床;209間私立醫院,則只有14萬張病床。同年,公立醫院手術230萬次,私立97萬。門診複診,公立4900萬人次,私立則是390萬人次。

據此推算,是年每間公立醫院平均手術16428次,私立只有4641次;診治次數,公立每間35萬人次,私立1萬8660人次。擁擠的程度,病床之拮据,由此可見,迨無異議。話雖如此,有礙國庫編制,醫院的增建,歷時彌久。個別時候,往往還生變卦。

此外,日常的維修,諸如位在吉隆坡美華路的安邦政府診所裡的空調失靈3個月之久,還驚動時任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醫生親臨巡視,才能搞定。

個案所揭露的,自然只是冰山一角。卷帙浩繁的稽查報告,不乏連篇累牘的檔案,輪迴地重複純屬雷同的反反覆覆。舉例言之,《2018年第一系列國家總稽查司報告》載:人手不足,設備匱乏,掣肘急診之餘,也拖沓施救效率,唯有六成病人在4小時內受理。

硬體如此,再往下推,諸如百姓健康之關懷,亦然如此。用意雖好,專供B40的醫藥卡,旨在無需舟車勞頓,而能捨遠就近,到往附近的私人診所求醫。事實所現,則是弔詭的另一面。書裡翁詩鑽醫生筆記國庫控股研究院的報告揭示:

除了東馬沙砂,很少家庭家在公立衛生9公里外,偏遠的山旮旯,則不可能設有私人診所。何況,50令吉所能支付的,不過是傷風感冒的微恙小病。規劃之不周,思之自明。

但是,翁詩鑽醫生所見,確有道理,“經費不是醫療失衡的唯一原因”;而是相關一系列的困窘。相較操勞的程度,年輕醫生的薪酬顯然微不足道。不僅這樣,一旦自行開業,甚至“開發一些和治療相關的另類商機”

此外,還有不少醫療之介入,乃至“市場上的年度常規身體掃描,血液檢驗及健康篩檢”大行其道。翁醫生一語道破:這些醫療行為可能帶來的害處也被低估。

所謂害處,其實不是專指危害病人,而是層層疊疊的影響。何解?翁詩鑽醫生說:“醫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政治只是尺度更大的醫學。”那麼,政治錯診的風險,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可惜,這個國家錯診,何止醫學?一方面,我們看到公立醫療的捉襟見肘,另一方面,服務另一個世界的“另類醫學旅遊”正在大行其道。那麼,醫生的誓言,到底為什麼?

身在前線奮戰多年,翁醫生深知這一切的問題根本所在。然則,上面當權,往往不見實際的操作。官訪應景的逢場作戲,展現的都是意思意思的表面風景。那麼,醫考和教考,自然也是兜兜轉轉了。

何解?翁詩鑽醫生說明,病患的過程,資訊其實並不對稱:掛號、侯診、檢查、驗血、掃描;然後,醫生據此總結。但是,許多醫療體系沒有讓病患選擇醫師的權利。既然這樣,病人怎麼做出最有利病情的選擇?

而且,既是病人,面向醫生,彼此所佔的位置,從一開始,就不等稱。正因這樣,社會格外崇敬醫師,乃至深信不疑醫務的所有體系;結果自然鮮有病人可以記得他高血壓藥物的學名是Metoprolol ,逞論理解服藥後可能的副作用了。

這麼說來,體外看不見的一系列未知,亦是醫務核心之分支。要是不能全面地整合這些環節,也許自能感受翁醫生令外祖父所言的雋永的哲思了:“沒錢人在醫院痛苦呻吟至死,有錢人在醫院被醫生糟蹋至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