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3日訊)“即便信奉伊斯蘭,但我們仍流著同樣的血,都是馬來西亞華裔!”
在大馬生活的各民族信奉著不同的宗教與信仰,不一樣的習俗與文化都能在提倡多元精神的馬來西亞中大放異彩。但仍有許多華裔在信奉伊斯蘭後面臨重重困境,尤其面對家人與朋友的不理解,即便如此,他們仍積極發揮者華裔穆斯林的優勢,希望能拉進華裔與穆斯林之間的關係,真正走向多元、和諧的社會。
ADVERTISEMENT
(拍攝:陳梧源)
華穆首入駐文化街新春活動
在剛剛過去的農曆新年,芙蓉文化街舉辦了為期10天的“群龍齊騰旺九州”新春嘉年華活動,一群華裔穆斯林更首次入駐文化街新春活動開設餐飲檔口,售賣著各種清真華人傳統美食,除了紅龜粿、芋頭糕、粽子、餃子,更少不了傳統新年應節零食如肉乾,糖姜、加應子等。
以“美食”作橋樑,拉進各族情誼的清真食品攤位,成功吸引各地華裔穆斯林、巫裔同胞、印裔及華裔紛紛前來,共享華人新春傳統美食,形成文化街二十年來難得一見的美好景象。
周成進:大部分人對伊教存誤解
信奉伊斯蘭迄今超過30年的周成進(63歲)憶述,他在中學時期結交不少巫裔同學,趁機會要求參觀清真寺,不料最後選擇了信奉伊斯蘭,成了一名華裔穆斯林。
“在八九十年代,華人要信奉伊斯蘭,無疑是走向最崎嶇的道路,一夜之間眾叛親離,與家人脫離關係,與朋友漸行漸遠,全因大部分人對伊斯蘭存在誤解,認為我們一旦成為穆斯林,就不再是華人。”
也是大馬華人穆斯林協會森州分會副主席的周成進坦言,家人從開始的不理解到接受,自己後來也娶了穆斯林女子,每逢華人農曆新年就會帶著妻兒回父母家過年;逢開齋節則會一家人到岳父岳母家過節。
教導孩子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
“雖然我信奉伊斯蘭,但這並不會改變我依舊是華人的事實,我懂得中華傳統文化,會與家人共度每個傳統佳節,更會時刻教導孩子不要忘了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
這是他首次來到文化街開設美食攤位,與華裔及各族同胞共慶新春佳節,身為華裔穆斯林,無疑是推進種族與宗教情誼的最佳橋樑,通過華人傳統美食,不僅吸引穆斯林主動了解中華傳統,促進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的文化交流,更能讓久未品嚐華人傳統美食的華裔穆斯林溫故知新。
趙弘豫:改教不影響與家人關係
大馬華人穆斯林協會全國副會長趙弘豫(30歲,公務員)坦言,華裔穆斯林首次“入駐”文化街,這絕對能以“革命性轉變”來形容,儘管大馬是多元文化、種族及宗教國家,但宗教與種族仍屬於極度敏感話題,而缺乏瞭解則會容易因誤解而產生隔閡,正如有些華裔對伊斯蘭感到反感,並認為華人改教後就不再是華人。
“對我而言,伊斯蘭是我信奉的宗教,母親也非常尊重我的選擇,也會在我回家慶祝節日時,準備各種素菜或符合清真煮法的葷食。但這不影響我與家人之間的親情與和諧的關係。”
致力走入社區消除宗教差異隔閡
他認為,華裔穆斯林身兼著拉進華裔與巫裔,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的友好關係,該會也致力通過各種走入社區活動,以期讓更多華裔瞭解不同宗教的文化,消除宗教差異隔閡。
“要消除宗教誤解與隔閡,還需要很長的路,上一代的華裔穆斯林已為我們負重前行,之後的路也需要繼續努力。”
陳依琳:伊教義導向善非斷六親
來自柔佛的陳依琳(35歲)坦言,自己在信奉伊斯蘭後的交友圈子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結交了不少關係親如兄弟姐妹的巫裔同胞,這也是對其而言最“意外的收穫”。
“無可否認,華裔信奉伊斯蘭教的最大阻力並非源自朋友,而是家人,尤其在保守年代,父母會因為孩子改教而被外界指指點點,但如今很多家長思維更開明,為年輕的華裔穆斯林之路掃清很多障礙。”
自小接受華小及獨中教育的陳依琳,深諳每個中華傳統文化與節日背後的含義,從不會因為信仰而忽略中華傳統節日。
“伊斯蘭教義導我們向善,而非要與家人決裂,斷絕六親!農曆新年在傳統文化中寓意著團結、團圓,這才是過年真正的意義,優良的傳統都應傳承下去。”
邱月彩:華穆重溫久違“家鄉風味”
62歲的邱月彩指出,不少華裔信奉伊斯蘭後,就沒有機會再品嚐多樣化的華人傳統美食,她也趁機發揮精湛廚藝,開設攤位售賣芋頭飯、紅龜粿、豆角飯、粽子等傳統美食,讓穆斯林嚐鮮之餘,華裔穆斯林也有機會重溫久違的“家鄉風味”。
“我雖是華裔穆斯林,但我會說華語、粵語、客家話和福建話,就如華裔也有信奉佛教、道教徒、基督徒等,大家本質上都一樣的。只要我們都是華人,仍會慶祝農曆新年及每個傳統節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