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者观点

|
发布: 7:10am 03/03/2024

学者观点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赤字

苏丹依布拉欣

施政御词

郑志立

昌明经济框架

鄭志立.元首與政府的共識:政府財政

改善財政赤字和減輕國債壓力對我國而言都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的施政方針。

ADVERTISEMENT

新任國家元首蘇丹依布拉欣在國會發表的首份施政御詞中強調了對國家財務狀況的關切,並提出了可能影響未來的挑戰,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夠採取措施改善這一情況。無獨有偶,團結政府也在去年的昌明經濟框架中將財政赤字降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作為七大目標之一。這代表了元首與政府有著相同的共識:改善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我國債務在此前就已經面臨高速增長的壓力,近年來提高債務上限的政策更進一步惡化此情況。我國在2020年前將債務上限設定為國內生產總值的55%。然而,受到冠病疫情的影響,經濟疲軟導致政府面對各種更多的開支需求,尤其是為了應對疫情引發的經濟問題所需的額外開支。因此,時任首相慕尤丁領導的政府在2020年將債務上限提高至60%。隨後,當依斯邁沙比利接任首相後,為了解決持續增長的政府支出,政府進一步將債務上限提高至65%,直至今日。

這導致了近年來國債壓力的急劇上升。根據國行數據,從2020年到2022年,我國債務數額平均每年增長10%,甚至還高於之前十年已經高企的8%平均增長率。

提高債務上限雖然能夠為政府提供更靈活的財政政策施展空間,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像冠病疫情這樣的特殊情況,但卻將財務壓力轉嫁至未來,導致國家未來必須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當然,疫情期間經濟疲軟所導致的問題,如失業率上升等,也是當時亟需解決的緊迫問題。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情況下,政府不得不通過舉債的方式來應對當時的緊急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我們就必須為此舉所帶來的高企債務買單。

需要強調的是,舉債本身並沒有貶義,它是一種中性的行為。如果我國經濟能夠從舉債中獲得比其成本更大的益處,那麼舉債就無可厚非。

舉債的代價無疑是債務償還費用,而益處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政府通過支出資金用於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推動發展,帶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良好的經濟表現可以增加政府收入。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債務償還費用年均增長為8%,而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為4%,政府收入年均增長則為5%。儘管後兩者的疲軟主要源自於疫情等特殊情況,但如果我們延長時間線,我們仍然會看到類似的數據趨勢。換言之,我國債務增長所帶來的利益恐怕要低於其代價。

筆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借貸後的開支方向:在2022年,發展支出僅佔總支出的約20%,而剩餘的80%則用於行政開支。換言之,借貸所產生的債務主要用於支持政府的行政開支,而非用於國家發展。因此,國家收入增長無法趕上債務償還費用的增長在情理之中。

要改善財政赤字,開源與節流是兩個主要方向。開源可以通過增加稅收來實現,例如最近將服務稅從6%提升至8%並擴大徵稅的領域。另外,也可以通過優化稅收制度來增加收入,比如之前開始推行電子發票以減少漏稅情況。而節流則包括減少直接支出,例如最近提出的將新公務員的退休金改為公積金的提議,以及優化支出,例如多次提出的將覆蓋式補貼轉為定向補貼制度。

然而,市場也擔心以上政策在改善財政赤字的同時是否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例如,提高稅率和減少燃油津貼是否會導致溢出效應,從而增加通脹率,進而導致人民生活成本上升和生活水平下降。在改善財政赤字的同時,如何儘可能減少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團結政府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

無論政治立場如何,改善財政赤字和減輕國債壓力對我國而言都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的施政方針。希望在元首表達對這課題的重視後能為政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動力,以便制定更適合的政策並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