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是我近來最喜歡的一句話了,亦常常出現在腦裡。人做某件事,比起有意義,不如有意思。尤其我們這種需要長期掏心掏肺關心什麼的職業,靠著虛無縹緲的“有意義”怕是很難持久的……
ADVERTISEMENT
工作難免有各種情緒,有時反應太急太大,事後總會有些不好意思。某次討論平靜下來後,我半玩笑地問揹著斜肩包正要下班的俊麟:你回家後不會把氣發在老婆身上吧?他白我一眼不以為然地說:我從不把情緒帶出這個門口。
看著他施施然離去的背影,同事的口頭禪瞬間在我頭腦裡升起:真的咩?
那句不把情緒帶出辦公室門口、不帶情緒回家,讓我出神許久。你不覺得這話非常有意思?
幾年過去,我好像才理解了那句話,並大致摸到把情緒留下的方式——那方式應該可以發展成3萬6856字的散文,沒有稿酬的情況下我只有5個字:轉念與暫停。《楞嚴經》裡的“歇即菩提”吧,或許。
最近編輯愐壯的桌面整齊了不少,常有些出人意表的瓶瓶罐罐或陶瓷,他說都是在很便宜的二手市場淘來的,樸實無華得很有日本美學裡的“侘寂”味。侘寂,是我們有一天談讀著的書時偶然脫口的形容,多少有點不認真地彼此抬槓或裝蒜。他選來的土味花瓶(或破瓦罐?)是不是真侘寂,大家其實也沒真在意。但有一天桌上的某個陶甕裡插了一朵粉紫色的花。我好奇問怎麼會有花,紫盈大笑,說那是愐壯上班時從路邊隨手採來的野花,問他怎麼會採他還沾沾自喜說:路邊很多很美啊,你要嗎我也幫你採。陶甕裡還插著一根被我們戲稱為東革阿里的樹根,八成也是他不知哪條路上撿來的,天天看,想來也是天天有意思,看著就歡喜。
“有意思”是我近來最喜歡的一句話了,亦常常出現在腦裡。人做某件事,比起有意義,不如有意思。尤其我們這種需要長期掏心掏肺關心什麼的職業,靠著虛無縹緲的“有意義”怕是很難持久的。要驗證某件事情有意義,還得時間夠長這條件,一時半刻見不出意義,很多人或許就倦怠氣餒了。要看到做著的某件事“有意思”則容易許多,幾乎每個當下、每個意念的轉瞬間你都能自主發現哪怕多小的意思、趣味、啟發或感悟。即使沒法立刻說出個所以然,僅僅是“耐人尋味”也是很夠意思了。日子啦、工作啦、人生啦恐怕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有意思”才有滋有味吧,不悶。
最近副刊又展開新一輪的記者面試,每回面試最後我們都會問應徵者,你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們嗎?回問多在我們認知的情理中,但偶爾也會有讓我們語塞的時候。例如這一輪面試就有兩位應徵者問負責面試的俊麟、麗玲和我,是什麼讓我們在這工作裡一做就是20年。
第一次問的時候我支吾以對,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沒想過要怎樣言簡意賅地表達。第二次有人再問,我就知道自己這階段毫不猶豫的回應:是因為仍能時時刻刻覺得有意思,而不是有沒有意義。
習慣了發現(有時都不覺得是刻意去發現),那有意思就會不時來敲門,牽牽嘴角便是一天了——前幾天下班,在停車場取車時遇見文教部某同姓記者舉著手機拍天色。看著每日同樣的景色,我忍不住開口:你在拍什麼啊?她說:沒有啊,今天的晚霞很美。我循指著的方向一張望,哇噢,兩顆很亮的街燈。
相關文章: 夏靖柔/關於吃這件事 林佳瑩/你家要訂報紙嗎? 陳靜宜/溫暖生命的小食攤 李系德/膠屐皮釘上“揸腰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