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日綜合電) 中國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打破30餘年慣例。中國外交發言人毛寧週一受詢時未作進一步解釋,僅稱,感謝關心,不必擔心。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這次的變化可能會加劇人們對中國決策透明度的更廣泛擔憂,並進一步削弱總理的形象,在習近平的領導下,總理和作為中國內閣職能的國務院日益被邊緣化。
ADVERTISEMENT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說:“按照設計,他們只想要來自中共唯一的聲音。他們不希望其他聲音削弱由習近平控制的中共的聲音。”
可凸顯總理應對能力
“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告訴中央社記者,“兩會”(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會議)歷來很沉悶、封閉。相形之下,會後的總理記者會可說是唯一的亮點。它凸顯了總理的地位,因為要當場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多少有一點開放性,另外也顯示出總理的應對能力。
他認為,今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了,這意味著總理地位的降低,也意味著兩會的開放性的降低。
指李強是最弱勢總理
當前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打破慣例的第三任期。李強2023年初擔任國務院總理,是習近平欽點的人選。胡平稱,李強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弱勢的總理。
旅美中國學者鄧聿文週一也在X平臺發文指出,婁勤儉的這些理由太牽強,外界想透過總理記者會了解的不是這些內容,而是總理本人對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一系列外界關注問題的看法。
他說,“以此理由不開記者會,等於是公開羞辱李強,反正你也談不出什麼特別的看法,不如不開,節約大家的時間。”
鄧聿文認為真正原因很可能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讓總理面對中外媒體記者,不好說什麼,“問題說多了不是,說少了更不是;問題說輕了,外界不信,說重了,讓外界對中國更沒信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