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日综合电)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周二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他任内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预期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5%左右,又指实现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
李强向近3000名人大代表和近2000政协委员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发展面临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及风险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要坚持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ADVERTISEMENT
吁各级政府需精打细算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李强提及,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及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
他指出,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及制造业发展。
中国全国“两会”是年度最重要的政治盛事,将决定大陆未来一年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方向,由于今年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而且被视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两会内容全球瞩目。
赤字率拟按3%安排
李强指,中国今年发展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就业、通胀率目标亦与去年相同,赤字率计划按3%安排。
李强表示,要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不容易,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今后几年都会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
李强在工作报告提到要著力扩大内需,包括鼓励及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推多项措施“保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说,综合分析研判,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中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
李强强调,“我们不能忽视最糟糕的情况,要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
但他也重申,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
优化房产政策 合理融资
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李强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未提“房住不炒”。
一些分析认为,2024年将是房市限购全面放松的重要一年。不过,中国多地政府去年已不断松绑房地产政策,中央政府也多次表态支持国营及民营房企融资,但房市目前仍未见起色。
强化政策促进青年就业
李强在全国人大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他说,要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针对青年就业问题,李强说,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中国总理李强周一发表任内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他首先回顾了2023年的经济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
粮食产量1.39兆斤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兆元(人民币,下同)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李强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1.3兆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李强提到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兆元
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兆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
特别国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兆元
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数字经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
就业: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城镇化: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
教育: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医保: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
环保: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
贯彻习近平“新质生产力”
今年展开“人工智能+”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去年提出“新质生产力”,一如外界预期,这个新词进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强周二在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展开“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数位产业集群。
他在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首先表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称这是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在作法上,除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外,他还提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深入推进数位经济创新发展。
指国际环境异常复杂
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
外界关注中美关系和中国外交政策。李强以“异常复杂”形容过去一年面对的国际环境。
李强称,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李强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今年政府工作外交方面的期许,李强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另外完整版工作报告有一段未出现在口头报告,内容是,“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按年增7.2%
今年国防预算1兆936亿
中国今年军费预算为1兆6655.4亿元人民币(约1兆936亿令吉),同比增长7.2%,增幅与去年持平,在连续3年小幅上升后持平。
中国财政部周二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将披露上述信息。
财政部表示,来年中央要坚持有保有压,严控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国防武警支出、科技教育支出、中央储备支出,以及国债发行付息支出。
中国在疫情暴发后,军费预算增幅在2020年降至6.6%,是32年的最低增长点。这个数字过去3年逐步小幅上升,2021年的军费预算增幅上调至6.8%;2022年的增幅首次重回疫情前超过7%的水平,达到7.1%。2023年的增幅则达7.2%。
构建现代军事治理体系
中国总理李强当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人民军队出色完成担负的使命任务。
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构建现代军事治理体系,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执行,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发布任内首工作报告
喊话反台独 推两岸和平
李强发布任内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在涉台议题,他提出,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李强讲完涉台内容后,全场响起掌声。
李强指出,要坚持贯彻新时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社,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继坚定贯彻“一国两制”
港澳部分,李强表示,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李强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未回顾过去一年的对台工作;谈及今年的工作,则重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等既定立场。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从先前对台工作会议基调来看,中国今年的对台工作“做的会比说的多”。
2月下旬举行的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上,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以“锐意进取、克难前行”形容过去一年的对台工作。
王信贤认为,正因为这样的定调,这次全国政协报告关于对台的内容着墨甚少,只谈回顾未提展望;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直接未提及过去一年的对台工作。
关于中国今年的对台工作,王信贤指出,李强报告中的用词虽略有调整,但整体不离既定对台政策方向。他强调,报告简化对台内容陈述,并不代表中国会减少对台行动,未来势必“做的会比说的多”。
指国际环境异常复杂
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
外界关注中美关系和中国外交政策。李强以“异常复杂”形容过去一年面对的国际环境。
李强称,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李强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今年政府工作外交方面的期许,李强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战略,全球安全战略、全球文明战略、全球发展战略,倡议全球安全参与,全球文明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外完整版工作报告有一段未出现在口头报告,内容是,“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贯彻习近平“新质生产力”
今年展开“人工智能+”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去年提出“新质生产力”,一如外界预期,这个新词进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强周二在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展开“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数位产业集群。
他在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首先表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称这是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在作法上,除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外,他还提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深入推进数位经济创新发展。
李强说,深化大数据、人工智慧等研发应用,展开“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位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位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入展开中小企业数位化赋能专项行动等。
港媒:聚焦国家发展大计
两会不涉外长任免
今年中国“两会”,外交系统可能的人事变动外界关注焦点。不过,全国人大会议议程公布,共7项,并无涉及人事任免,也没有“其他”。这表明为期一周的会议将不会揭晓外长王毅的接替人选。
综合《星岛日报》报道,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高调访美,之后又频频亮相。今年1月,有西方大报引述“知情的消息来源”报道,刘建超可能在3月的全国两会接替王毅担任外长。两会前夕,也有不少媒体称,刘建超如果当选外长,将和新任国防部部长董军在人大会议晋升为国务委员。
不过,全国人大会议议程公布,共7项,并无涉及人事任免。
据报道出,翻查资料,1991年的第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共有10项,第9项是“关于人事任命事项”。这次会议决定任命邹家华、朱镕基为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国务委员。
换言之,本次人大会议不涉及高层人事。
事实上,前外长秦刚和前国防部部长李尚福的国务委员职务,就是在人大常委会会议免掉的。这次两会聚焦经济等国家发展大计,而且尽量压缩会期,没有必要动静太大进行高层调整。
另报道,中国下一次任命新外长的机会可能是4月,届时将召开人大常委会。
学者:没彻底扭转民众经济预期
有中国学者认为,在市场信心不足等情况下,今年经济成长率5%左右的目标很不容易达到;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也没有彻底扭转民众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告诉中央社,5%的经济成长率目标虽然不出意料,但仍比较困难。这个目标值和去年一样,但是是建立在更大的GDP基数上,所以增量更大。而去年提出5%的经济成长目标时,各机构还认为太保守,“事后来看,5%也不容易。”中国2023年的GDP成长率是5.2%。
聂辉华认为今年经济情况仍不乐观的原因在于3点:一、市场信心还是不太足够;二、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还在,很多人收入下降、预期下降。三、全球产业链重组,对中国不利。
不过,他认为即使外部环境改变,中国仍有主动改善空间,一定程度减缓冲击。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表示,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成长目标设定5%,较法人预期来得高,显示提振信心意图;如何达成经济成长目标,推估政府将再加大财政支出,例如发特别国债。
王国臣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情势复杂,民营企业流动负债、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待解,中国政府加大财政支出恐尚不足以处理现有问题,外资也会持续采取观望态度;北京所推经济目标现偏向“不要比去年恶化就好”。
财赤问题在于地方债务
香港经济分析家洪灏认为,5%的经济增长目标挑战非常大,国际金融机构此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都低于这个数字。
对于中央财赤比率订为3%,他说,这没有问题,但他强调,当前中国的财赤问题在于地方债务,如果房地产问题未能解决,北京又不施以救援,地方债务就有问题。
他同时表示,去年有大量海外资金撤离中国大陆,外商投资对中国很重要,北京方面未来要处理好与外商或海外的关系,让外企可以在中国大陆公平发展。但目前却看不到北京方面推出吸引外商的政策。
首访人大见证庄严磅礴
本报特派北京∕傅思敏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日开幕,因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在会议上进行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中国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因此备受各方瞩目。此外,这也是李强任职总理以来第一次进行政府工作报告,因此,他的发言也备受关注。从记者席上,就可以看出前来现场报道的记者人数比昨日的中国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开幕会来得多;我被安排坐在万人大礼堂第3层的记者席上,可以观察到今早的第3层满满的都是人,四分之三的座位都被填满,对比昨日,只有差不多一半的座位是坐满记者的。
在现场,无论是中国境内记者,抑或是海外记者,皆被安排坐在大礼堂的第2层或第3层,以记者证件上已标记好的楼层号码为准。在第2层,也有一部分区域安排给了外国驻华使节,以让这些使节旁听大会。
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非常大,记者席与舞台的距离相当远,肉眼是无法看仔细看清台上的人。为此,所有来到现场采访报道的记者同行都准备了各种采访时需要用到的器材——短中长焦镜头、手提电脑等,以便能及时拍摄到最清晰的照片,以及在最快的速度内发布快讯和现场照片。
在大会开始前,许多记者同行也抓紧时间录制出镜报道视频,为公众带来最即时的资讯。由于不能带充电宝进入礼堂内,每位记者也在入场前就确保自身的手机和手提电脑都充好电,足以应付采访所需。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中国两会,可以亲眼观察到中国政府是如何召开会议共商国是,聆听到中国政府如何总结过去一年的成果以及阐述对未来这一年的政策方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体验。大会现场庄严肃穆,让平时听惯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吵闹的我霎时有些不习惯。
此外,在中国经济面对各种问题和不确定性之际,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中国政府又是否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令人感到好奇和想了解的。在人工智能发展犹如火箭般迅速的今日,中国政府将采取何种措施来追赶美国,也是令人想一探究竟的。而在涉及台湾的课题上,李强的报告显示中国政府的态度与以往一般,且只有短短几句话简单提及,并无任何让人感到意外的地方。
无论如何,中国接下来的一举一动仍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国家的经济都息息相关,中国更是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加上在这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2024年——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仍在持续、全球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的某一项政策或措施,都可能会对其他国家带来影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