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臉書的生活或許會讓我們感到孤獨或跟世界脫軌,但同時也能夠解放自己,減少社交焦慮,專注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和真實的美好。
ADVERTISEMENT
臉書全球大當機,網民反應不一。有者驚慌失措、有者從容淡定。但我相信,前者居多。
昨晚睡前滑了一下手機,想看看臉書有什麼有趣的東西,結果發現被登出了賬號,屢次登入不果,開始有些不安。相信很多人像我那樣,擔心是不是被駭了,會不會突然被註銷了賬號,從此再也找不回之前的紀錄,也跟許多“朋友”失去聯繫。
所幸半小時候後回覆正常,順利登入了,心裡也放下一塊大石。但不禁問自己:有此不安的心理,是否因為平時過於依賴臉書了?
看到臉書上的朋友寫道:如果再也上不到臉書,朋友們都不見了。
沒有了臉書,頓時像跟世界的連結斷了線,沒有了朋友,自己變成了一座孤島;也像丟失了自己十幾年來的日記本,以往的點點滴滴和值得回憶的事都被抹去了。
有些人則說:反正上不到臉書,我就在睡前讀了幾頁書。 嗯,放下手機,拿起書本,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當時的我其實也是這樣想的:登入不到就戒了吧,回到真實的交友圈,少些時間上社交平臺,多些時間看看書和約朋友見面豈不更好。可是,做得到嗎?
臉書和IG等社交平臺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精神寄託;有人從帖文的按贊和分享,來享受存在感和虛榮感、有人把臉書當作跟遠方或平時難得見面的朋友保持聯繫的重要平臺、也有人把臉書視為紀錄日常生活心得和喜怒哀樂的日記本。
全球臉書用戶已經超過20億,根據統計顯示,馬來西亞臉書用戶數在2023年已達到2818萬人,佔了人口的近85%。全球臉書用戶每天平均上網時間約為58分鐘,而馬來西亞用戶則高達2小時,高於全球平均數,可見多少人是在臉書上消磨時間。
我不否定臉書帶來的好處和便利,它的確實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在空間上的距離,讓溝通更加即時和快速;它方便我們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家人保持聯繫,透過分享生活瞬間、發佈動態、抒發感受,實時瞭解朋友的生活狀況,讓彼此的距離變得無邊界。
然而,過於依賴臉書卻造成了人際關係的淡化,尤其是現實中的親友。往往我們寧可在虛擬世界中追逐讚譽和關注別人,而忽略了真正的面對面交流以及身邊人真正的需要。
也有人習慣使用社交媒體,特別是從臉書獲取訊息,然而,這些平臺上存在大量的虛構資訊和假新聞,嚴重影響人們的看法和判斷,矇蔽了事實和真相。
臉書當機,給了我們一個省思的空間:平日裡是否過度依賴虛擬社交?是不是應該適度減少上社交平臺的時間,多花時間來閱讀書報、更加註重現實中的人際關係?是不是應該從更專業可靠的來源獲取可信的資訊?
一本好書,幫助我們深度思考和學習,相對於社交平臺上的碎片式信息,閱讀豐富了我們的內涵和修養;而臉書上的朋友很多,真正的朋友又有幾個呢?有些所謂的“朋友”,多數是沒見過面,甚至連對方是誰也根本不知道。這種社交平臺帶來的現象,只有數量而非質量,收集了大量線上朋友,但真正的深交卻少之又少。這也是為什麼當臉書或社交平臺癱瘓後,我們幾乎一夜之間變成了跟外界切斷了聯繫的孤島。
沒有臉書的生活或許會讓我們感到孤獨或跟世界脫軌,但同時也能夠解放自己,減少社交焦慮,專注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和真實的美好。
我們無法擺脫社交平臺,但可以選擇保持平衡,適度和謹慎利用臉書的便利,同時注重現實中的交往和保護個人隱私,理性區分虛擬和真實的世界,或許,這才是一個更加健康和真實的生活方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