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長放緩已是全球現象,然而以“生育救國”或“延續民族”的主張勸勉年輕人生育,並不符合現代思想中的個人主義。
趁著寓意吉祥的龍年,華團的領袖和華裔政治人物呼籲年輕華裔多多生育,並將華裔選擇在情人節進行婚姻註冊的人數當作生育率上升的希望。據聞有些地方的華團還推出一些獎勵計劃,就是希望提高華裔生育率。
ADVERTISEMENT
生育在古代中國社會本就有繼承和傳承的意義,不難理解傳統思想籠罩下的華社,出現以提高生育延續華文教育的呼籲。
但是,少子化和老齡化的現象不只發生在我國,整個亞洲的人口增長率都在放緩。人口增長緩慢,自然就產生老齡化的社會。因此,政府面對少子化和老齡化的雙重壓力。
《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2021年平均每名育齡婦女生育2.3個孩子,比1950年生育5個的年代,生育率明顯下降,而世界的人口增長率在2020年下降至1%以下,2050年可能降至0.5%左右。從全球範圍放縮到東南亞。2022年,新加坡的生育率已經降至0.97,應是東南亞國家中最低的,馬來西亞和泰國則分別是1.6和1.08。在馬來西亞,統計局將各族群生育率列出,馬來人平均生育2.1個孩子,華裔只有0.8個孩子。
東南亞國家的生育率如此低落,成為不少依賴東南亞勞動力市場的發達國家關注,比如日本,而東南亞國家的政府更不願勞動力市場優勢消失,因而著意將提高生育率當作增加人口的方式之一。有些國家的政府還對人民拋出“生育救國”的口號,比如泰國政府。中國政府這些年也接連推出“二胎政策”乃至“三孩政策”來彌補過去嚴控生育的“惡果”。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人口增長放緩已是全球現象,然而以“生育救國”或“延續民族”的主張勸勉年輕人生育,並不符合現代思想中的個人主義。年輕人不為獎勵生育計劃所動的原因,在於清楚知道生育最大的壓力在於“生”後的“育”。 過去注重識字教育,而今家長希望小孩從小就踏上多元培養人才的渠道。
故此,政府和民間團體的獎掖計劃應該著重在教育領域,為下一代提供可負擔的教育費用且能兼顧素質教育的環境。
另外,討論生育的議題時,最好是劃分出公領域和私領域。在公領域,無論國家或從族群的角度鼓勵婦女生育無可厚非,但生不生或生幾個,是私領域的事。公領域的討論應朝向務實的政策,未雨綢繆的提高人才概率較為實際。另一方面,既然全球經濟已進入全面高科技產業的時代,人口增長率下滑的同時,依靠人類的智能活動和技術勞動已漸漸被AI取代,所以,緩解老年人的照顧需求和經濟勞動力的問題,也並非束手無策。
養育一個生命體,是為了家庭的延續?為國家貢獻人口?抑或是為了證明“我思故我在”的我?每個孕育生命的主體會有感性和理性的判斷,決定聯繫彼此命運的新生命體何時降生、如何降生,以及人生期望。因為生命來到世上是神聖而喜悅的事,但決定權僅在孕育者手上,生或不生,自有道理。無論怎麼說,“生育數字”之外還有孕育權需要被重視,社會應該尊重孕育者的意願,不應以倫理道德和民族大義加諸他們。
生育繫於婦女的身體自主權,趁著婦女節,也該替常年被催生的婦女反思一下,大局和身體自主該如何決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