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長放緩已是全球現象,然而以“生育救國”或“延續民族”的主張勸勉年輕人生育,並不符合現代思想中的個人主義。
ADVERTISEMENT
趁著寓意吉祥的龍年,華團的領袖和華裔政治人物呼籲年輕華裔多多生育,並將華裔選擇在情人節進行婚姻註冊的人數當作生育率上升的希望。據聞有些地方的華團還推出一些獎勵計劃,就是希望提高華裔生育率。
生育在古代中國社會本就有繼承和傳承的意義,不難理解傳統思想籠罩下的華社,出現以提高生育延續華文教育的呼籲。
但是,少子化和老齡化的現象不只發生在我國,整個亞洲的人口增長率都在放緩。人口增長緩慢,自然就產生老齡化的社會。因此,政府面對少子化和老齡化的雙重壓力。
《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2021年平均每名育齡婦女生育2.3個孩子,比1950年生育5個的年代,生育率明顯下降,而世界的人口增長率在2020年下降至1%以下,2050年可能降至0.5%左右。從全球範圍放縮到東南亞。2022年,新加坡的生育率已經降至0.97,應是東南亞國家中最低的,馬來西亞和泰國則分別是1.6和1.08。在馬來西亞,統計局將各族群生育率列出,馬來人平均生育2.1個孩子,華裔只有0.8個孩子。
東南亞國家的生育率如此低落,成為不少依賴東南亞勞動力市場的發達國家關注,比如日本,而東南亞國家的政府更不願勞動力市場優勢消失,因而著意將提高生育率當作增加人口的方式之一。有些國家的政府還對人民拋出“生育救國”的口號,比如泰國政府。中國政府這些年也接連推出“二胎政策”乃至“三孩政策”來彌補過去嚴控生育的“惡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