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0日訊)曾經為國效力的華裔退伍軍人依然心繫保家衛國,盼華人摒棄“好男不當兵”思想,踴躍加入當兵行列。
馬來西亞華裔退伍軍人協會怡保聯委會及霹靂州戰殘退伍軍人協會,日前聯合主辦“2024龍年新春團拜”,三大民族和樂共慶新年。
出席者包括馬來西亞華裔退伍軍人協會會長兼退伍海軍上校拿督李廣祿、怡保聯委會主席退伍少校王桂槐等。
在場的退伍軍人擁有不同的專長和經驗,並光榮地為國效力。在華社中,他們是特別的群體,用生命來捍衛和建立國家,其奉獻意識和攻堅精神一直在延續。
方傳道:參軍益處良多是財富
出生於仕林島(現稱仕林新村),現居英國的方傳道(76歲)指出,60年代馬印對抗期間,政府為了增強國防,大力號召青年加入國防衛隊。在父母極力反對,但四姐夫的大力支持下,18歲的他毅然響應號召加入軍隊,從軍22年直到1988年退役。
方傳道說,他在馬來西亞偵察部隊任職多年,保護軍事機密、財產及保護軍人以防參與不合法活動。他在短短7年間由普通士兵升為准尉(Pegawai Waren),曾在新加坡和東西馬多州駐紥過。最後一站是到馬來西亞駐英國最高專員署擔任軍事參謀長的助理,直至退休。
所得知識體驗在外無法學到
他指出,華人現在應該摒棄“好男不當兵”的思想,如今入軍新人都經過嚴格篩選,孩子在軍中只會是近朱者赤,自己也從不後悔加入軍隊,因為在軍隊裡所得的知識與體驗,是無法在外面學到的。
他表示,自己有3個人生原則,對過去不悔,對現今不懼,對將來不憂。人要活在當下,既來之則安之,參軍所上的課程對他而言就是一筆財富,軍隊內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教法,雖殘忍卻能夠真正激發膽量和靈活性思維,因此參軍益處良多。
江平:以工作名義瞞父母當兵
現年78歲的江平,自18歲加入軍隊後,便在馬來西亞皇家海軍擔任修理無線電及機械的技術人員,直至1986年退役,結束軍事生涯。
“當時處於馬印對抗期,很多父母不讓孩子當兵,因為會有可能丟失性命,當初我與兩名朋友以工作名義,想瞞著父母去新加坡訓練當兵,無奈一名朋友的火車票被爸爸發現,最後只剩我和另一名朋友踏上當兵旅程,父母是在一年後得知我當兵的消息。”
當海域“守衛者”
他回憶道,當時砂拉越邊境時常發生軍事衝突,有時晚上遇到敵人的船並發動攻擊,船上就立即響起警報,海軍們就會拿起武器對抗敵人。
江平說,海軍是守護國家首個界限的重要角色,他們防止陌生船隻靠近及入侵邊境,並保護當地漁民,是海域的“守衛者”,也鼓勵華裔當兵,對國家軍事作出貢獻。
陳時吉:旱鴨子變潛水教練
從不會游泳的旱鴨子,轉身成為潛水教練,前海軍陳時吉(71歲)常年在海底摸索,從害怕到逐漸適應黑暗的海底世界。
陳時吉說,加入海軍需要進行大量跳海訓練,使他迅速學會游泳,他亦是特別部隊中首個維修儀器、降落傘及海底用具的華人,於1972年參軍,1983年因家庭離開軍隊。
“就算受過地獄般的訓練,我也沒後悔加入軍隊,當兵也給我的人生帶來重大影響,心境會特別不同,我國華裔軍人在軍人總數不到1%,因此我非常鼓勵華人參軍。”
他指出,隨著時代發展,軍事武器有極大的更變,多數都轉為數字化操作,當中的技術多得讓人無法想像,因此值得年輕人去探究與學習。
史美平:軍人保家衛國感自豪
史美平(67歲)指出,對現今年輕人而言,當兵也是不錯的出路,軍事工作讓人受益匪淺,扮演著保家衛國的角色,軍人的社會地位崇高受人尊敬,他也為軍人身分感到自豪。
“我自小立志當兵,對空軍飛機深感興趣,在中學畢業後我就入兵,經過6個月新兵訓練後,就遠到美國修讀有關修理飛機電子物件的課程,回馬後進入空中雷達及無線電部(AIR RADAR AND RADIO)工作直至退役。”
實行一人犯錯集體受罰制
他笑說,當時新兵訓練地點在波德申,6個月的訓練恍如6年之久,過程漫長且艱辛,為了培養士兵們的團結精神,軍隊實行一人犯錯集體受罰的制度,嚴厲教育每個士兵要遵守規矩及揹負重大責任。
“軍中不得兒戲,因為士兵們揹負著守衛國家的使命,當兵能充分激發個人獨立性,同時培養團隊精神,因此當兵所學的知識與精神都能應用在普通工作中。”
佔比利:各族老兵相聚體現團結
團拜的這一天,國防部退伍軍人事務局總監佔比利少將也前來慶賀農曆新年,他受訪時指出,對於受邀參與這次新春團拜,他感到非常高興,不同民族的退伍軍人能相聚共慶新年,也體現民族團結與尊重不同文化。
“聯委會每年舉辦活動,也顯現出該會的積極性,退伍軍人在保衛國家和平中擔任重要角色,不少會員雖然年歲已高,但仍擁有健康體魄,還能夠相聚交流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