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曹志明,來自森美蘭的文丁小鎮。文丁小鎮因為盛產錫米,在十九世紀聚集了許多中國勞工,如今仍然存在的百年客家村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那個年代,每個家庭都是“大戶人家”,生很多孩子。曹志明的父母育有13個子女,養家餬口不易。其父親曹友在從事水泥工之餘,也製作鐵絲籃子填補家用。同時,他也接下同鄉的請求,製作“撈麵漏勺”賣到吉隆坡的茨廠街。直到父親轉職當承包商,改由曹志明為梁師傅編織漏勺,前前後後也有十年的時間。
ADVERTISEMENT
30餘年過去,5、60年代拿來裝雞蛋、肥皂的鐵籃子不再有需求,這門手藝就這樣塵封在歲月裡。直到母親蘇梅的生命來到晚期,曹志明才重新與織鐵手藝產生鏈接。
憑著兒時在一旁觀看父親織鐵的記憶,製出回憶裡的“蛋籃子”(THE DÀN BASKET)。為了讓更多人熟悉織鐵手藝,他選擇到藝術市集擺攤,“意外地,我獲得很好的反饋。外國人都很喜歡,買了我的籃子當作手提袋就走了。”從最初50塊的售價,到如今能賣到上千的價格,曹志明為市場懂得欣賞這門手藝感到開心,“這些都是我親手做的,全世界只有一個。我也不怕有人抄襲,因為他們沒有我的故事。”
其它視頻: 【婦女節特備 / 02】公主文化讓小孩養成公主病? 【婦女節特備 / 01】從迪士尼公主看女性形象的演變 【粉墨登場 04 • 潮劇】朱花從小就愛看潮劇 【粉墨登場 03 • 歌仔戲】福建苦情歌,唱到自己也落淚 轉瞬即逝的煙花表演 背後默默努力的一群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