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往往在喜劇的外表下反映痛苦和憤怒,很多時候不是為了逗笑而是諷刺,帶著一份面對現實荒誕的無力感。《紅毯先生》諷刺了電影圈中每一個層面,從明星、導演、資方、編劇、公關、經理人、傳媒、影迷、網民都被擺上臺,像照妖鏡那樣現出原形。
ADVERTISEMENT
本片最絕的地方是找來劉德華這個最有偶像包袱的大明星演出一個類似自己的角色,為了得獎跑去扮演農民,還要刻意到農村體驗生活,結果引發一連串的荒謬狀況。這是導演甯浩與劉德華繼《瘋狂的石頭》時隔17年後再度合作,他當年就是出身自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劃”,兩人聯手默契十足,在片中現身說法調侃自己和整個電影圈的生態。比誰都來得到位。
《紅毯先生》從頭到尾都沒有所謂好人和壞人之分,只有不同身分與立場的溝通失誤,彼此都缺乏同理心,讓情況越演越烈。大明星認為農民就是貧窮,結果誤闖養豬場,被村民認出後收下對方送贈的一頭豬,帶回酒店幫他入戲。大明星和豬一樣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卻與新環境格格不入,那頭豬溜出房間後到處暴走引起騷動,最後跌下樓死掉;大明星則因為各種人事糾紛而在異鄉不斷碰壁,最後還和團隊鬧翻,兩個場景互相呼應,看了叫人忍俊不禁。
與甯浩之前執導的喜劇不一樣,《紅毯先生》更接近Ruben Östlund的《The Square》,鏡頭十分克制,節奏緩慢冷靜,一點也不瘋狂,還十分優雅地醞釀當中的幽默。大明星習慣不了網絡時代的語速及用詞,和主持人斤斤計較;堅持不用替身上陣,墜馬後網民非但沒有稱讚,還指責他虐待動物,引起風波後不接受公關團隊解決危機的方案,一直覺得自己那麼認真應該得到認可。這種認真到近乎固執的態度,越來越無法適應周遭的環境,就像一直在片中出現的服務機器人那樣無法溝通。類似的場面帶來的不是爆笑,更多時候是會心一笑。
尋找生命的意義
由於劉德華和甯浩親自演出片中的香港大明星劉偉馳和電影導演林浩,讓本片多了一重紀實的味道,產生電影與現實的對照趣味。從影40年的劉偉馳在香港金熊獎頒獎禮上代陳龍領取影帝獎座,致詞聽起來彷彿說給以前的自己聽;他接拍林浩的農村電影,為的是拿獎,因為國際電影節喜歡選“大棉襖”的中國電影。由他引介的投資者連智能車子都還沒有造出來,就急著植入本身的品牌標誌賣概念,林浩說了那句“你能比資方更專業嗎?”,就照著資方要求加入打鬥戲,讓演員飛踹客串的投資人,最後變成假戲真做。這些情節都非常有可能在現實中上演,甚至已經發生過,成為電影圈荒誕的一個面相,戲裡戲外難分真假。
劉德華在戲裡接近本色的演出,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他不介意自我調侃,拿本身的墜馬意外當題材,開自己明星形象的玩笑,讓這個故事額外有說服力。他在行內的努力有口皆碑,但這份努力反而在片中成為尷尬的存在,讓他和身邊的人顯得格格不入,才會導致一連串的失控。單立文飾演他的經理人,因為陪伴多年而理解他的感受,每一回都能夠化險為夷。這個角色突出了溝通與同理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單立文罕見不浮誇地演活了那份無奈,帶出了電影圈可笑又寫實的一面。
看深一層,說要環保的大明星出入都要勞師動眾,高喊真相卻不敢面對緋聞對象,刮花別人車子卻不真心道歉,丟掉農民送上的殺豬刀,想拿獎卻一副不在乎的模樣,處處看起來都是偽善的人設,電影卻仔細刻畫背後的來龍去脈,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呈現真相,最後也沒有按照一般喜劇的套路安排眾人和解,反而以大明星踩著電動滑板,學習平衡的畫面作為結束,留下一個不圓滿,但仍然有希望改變的結局。
更多文章: 費比安/《紅毯先生》至少還沒被淘汰 陳頭頭/《Argylle》迷路的狂歡 陳偉光/《雨城》一切都是為你好嗎? 費比安/《The Holdovers》第一次做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